气象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气象预警

文章内容

安徽天柱山风景区简介_安徽天柱山风景区简介视频

tamoadmin 2024-06-13
1.天柱山景点介绍2.天柱山风景区在哪里3.天柱山简介五十字4.潜山旅游景点5.天柱山简介的内容是什么?6.安庆天柱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地理环境天柱山简介

1.天柱山景点介绍

2.天柱山风景区在哪里

3.天柱山简介五十字

4.潜山旅游景点

5.天柱山简介的内容是什么?

6.安庆天柱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地理环境

安徽天柱山风景区简介_安徽天柱山风景区简介视频

天柱山简介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天柱山位于潜山县西部,因主峰如“擎天一柱”而得名。天柱山又名皖山、皖公山,曾被汉武帝封为“南岳”,被誉为“江淮第一山”。这里自然风光雄奇灵秀,兼容并蓄;人文景观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堪称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卷!

天柱山为古皖文化荟萃地,人文景观博大精深。道教尊天柱山为第14洞天、57福地;佛教禅宗二祖、三祖曾在此往来驻锡;唐佛光寺、南梁山谷寺显赫一时;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文人墨客存留的近400方摩崖碑刻,集历代文学和书法之精华;石牛古洞摩崖石刻之多之精,名冠安徽全省;薛家岗古文化遗址,将新石器时期原始风光重现。

天柱山自然景色奇绝,自然风光雄奇灵秀,雾潮云海,瑰丽壮观,兼具黄山之雄奇、庐山之幽秀。既有奇松怪石、飞瀑流泉,又有峡谷、幽洞、险关、古寨。这里植被繁茂、物产丰富,珍贵植物有香果树天女花、鱼鳞木、珍珠黄杨、云锦杜鹃等,珍稀动物有花面狸、琴鸟、娃娃鱼等数十种。主峰海拔1485米,奇峭峻拔,直插云天。水资源十分丰富,冠盖全国名山。

当地特色: 江淮第一山

江淮第一山——天柱山,千余年前,便已声名显赫,曾为“南岳”,名冠江南。自然风光雄奇灵秀,人文景观博大精深,摩崖石刻遍布山中。始自汉武封岳,即为道教发祥之都。

天柱山植被繁茂,物产丰富,风景多而奇,雄而秀。素以奇峰怪石、飞瀑流泉、峡谷幽洞、险关古寨、雾潮云海知名天下。

天柱山奇峰林立,天柱、飞来、天狮、莲花、天池等大大小小45座山峰,或奇伟突起,仰摩霄汉,或比肩巍立,身遏行云。独占鳌头的天柱峰,孤身突起,石骨嶙峋,峭立如柱,群山拱卫,屹然独尊。

天柱山石崖林立,奇石众多,形态迥异。天柱山泉、瀑、溪、潭,随处可见。或飞流直下,或林间潺潺,或山鸣谷应,或清澈可鉴。深山幽林中又有洞10 " height="178">余,以宽敞可容几千人的观音洞为最。纵横交错,缠绕诡秘的峡谷中,以飞来峰下的“天柱一绝”神秘谷最为奇险。谷底54个洞穴形态各异,云集交错,洞连洞,洞套洞,洞洞相连,人游其中,狭窄处须屈身匍行。谷旁古树虬枝,谷内怪石异草,恍似仙境,引人入胜。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松竹海,构成了天柱山的隽隽秀色。危崖险峰中,交替闪现的云海、佛光、日出、晓霞、雾淞等时景,云蒸霞蔚,更使天柱山胜景常在,春颜长驻,引人折腰。

最佳旅游时间

天柱山四季有景,四季可游,但以每年春、夏、秋为佳。

天柱山为季风北亚热带气候带,森林茂密,环境幽静,冬暖夏凉,是避暑休闲胜地。年平均气温偏低,在9.5℃左右,历年夏季绝对最高温度为29℃,历年冬季绝对最低温度为-13.4℃年。年较差(夏季最高月温度与冬季最低月温度之差)也偏小,一般为22.3℃。天柱山日照时数偏少,年平均日照时数多在2000小时以下。多云雾,全年平均雾日可占三分之二,在250天左右,最多可达300天,最少也有200天。年平均无霜期约240天。天柱山雾凇多发生在海拔1000米以上。每年10月至次年5月都可见。

天柱山历年平均降水量最高曾达1900毫米,一年中最多降水日数可达150天左右。日降水量等于或大于10毫米的日数为55天。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夏季(6~8月)降水多,春季(3—5月)次之,秋季(9—11月)较少,冬季(12月一翌年2月)最少。每年6、7月间,天柱山出现“梅雨”期。平均梅雨期24天。

天柱山经常出现雷暴雨,尤其是7、8月,年平均近50日。一年中约有6个月可见降雪,从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降雪期长、降雪量大。每年5~8月,时有冰雹出现。海拔600米以上的冬季连阴雨,会出现大面积的冻雨。

住宿介绍

近年来,天柱山的旅游接待条件得到了不断改善,潜山县城和天柱山(山上山下),现已有宾馆三十多家,饭店、旅馆、旅店数十个,床位5000余张,可以基本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食宿需要。

餐饮介绍

近年来,天柱山的餐馆(含快餐馆)业,有了一定发展。餐馆一般与旅馆成“连襟”分布,大多为集体和个体经营。

各旅馆均有饮食供应,有的还有当家名菜名食。天柱山庄的“石耳炖老鳖”、“天柱晴雪”;潜山饭店的“石耳炖鸡”、“玉兔鳝鱼”;雪湖饭店的“雪湖浆米藕”、“天柱日出”、“雪山莲子汤”;潜山县政府招待所的“扒蹄膀”、“香酥鸡”、“三味鱼”;舒州饭店的“舒台夜月”、“金鱼鸭掌”,均味道鲜美,小有名气。

天柱山的风味小吃多在民间,当然个体快餐和旅馆也时有供应。常见的是:点心类有“盏儿糕”、“鸭蛋糕”、“糯米欢喜团”、“芝麻面糍粑”。营养健美类有“连浆豆皮”、“芝麻糖茶”。菜肴类有莲花姜、胡萝卜丝、金针菜、林庄贡萝卜、雪湖贡藕等。

介绍

天柱山的活动,虽然品种比较单一,但地方色彩浓郁,富有特色,颇有情趣。山上有多功能厅、武术气功疗养院,潜山县城有黄梅戏剧院。

黄梅戏演唱、天柱气功表演和潜河竹筏漂流,别具一格,往往令人玩得开心、称心,乐而忘返。

购物介绍

皖西南旅游购物中心位于潜山县城至天柱山风景区1公里碑处,该中心集中了皖西南地区各种名优土特产品、旅游工艺品及外地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商品。如“天柱剑毫”“天柱云雾”“天柱香尖”“天柱银曲”“天柱翠竹”“天柱毛峰”和“天柱弦月”等天柱山系列名茶,素有“天柱七仙女”之美称。

近年来,随着天柱山旅游业的较快发展,当地商业也随之兴旺。潜山百货商场,五交化大楼、梅城商场、雪湖商场等新建大型商店,已相继耸矗在潜山县城交通枢纽处。游客可前往观赏选购商品。

天柱山景点介绍

天柱山主峰紫玉峰海拔933米。

天柱山主峰紫玉峰海拔933米,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西部山地,又名潜山、皖山、皖公山等,为大别山山脉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或称余脉),名列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

天柱山

天柱山拥有全球揭露面积最大、暴露最深的超高压变质带,其崩塌堆垒地貌景观被地质学家誉为“世界上最美的花岗岩地貌”。建国后开发为安庆天柱山风景名胜区,先后获得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等称号。

位于长泰县城东南25公里处,与朝天岭、双髻山相连接,成为长泰、龙海两县的天然分界。主峰紫玉峰海拔933米,峰巅有一巨石,高约30米,阔约17米,圆如柱,白如玉,并有黑色苔痕双纹自顶而下,人称“天柱”,山因此得名。

山多奇石,相叠相支,千姿百态,有石室、石库、石洞、石梯、忘归石、盘陀石、象鼻岩、观音岩、海涛岩、慈云岩、势至岩、屏风石、一线泉、应潮泉、香炉峰、观海楼、剑脊桥、仙人亭、超凡阁等20奇景和宋代摩崖石刻。

天柱山风景区在哪里

天柱山景点介绍如下:

天柱山因主峰高耸挺立如“擎天一柱”而得名,被誉为“江淮第一山”,与黄山、九华山并称安徽省三大名山。天柱山风景区呈现出奇峰、怪石、幽洞、峡谷等自然景观,以雄、奇、灵、秀而著称于世。天柱山是古皖文化荟萃地,存留有李白、白居易等文人近400方的摩崖碑刻。

天柱山风景分东、西两块,可分为半日游、一日游、两日游。西关是核心景区,可以登顶天柱峰,青壮年正常可以选择索道上山和步行上下山,一天足够。

东关相对比较险峻,有些地方比较危险,有很长的上坡或者下坡,建议体力好、喜欢爬山的青年人选择,不适合老年人及未成年人游览。一般来说选择西关一日游或者半日游的相对比较多,如果计划两日游可以把东关西关一起游览完。

著名景观:

1、玉壶松,飞来峰西南绝壁下。松生三干:左干呈弧形外伸,形似壶嘴;中干直壮而枝叶蓬生,俨如壶身;右干作棱形向中干弯曲,犹同壶把。其整体酷似一把大型碧玉茶壶。

2、五妹松,飞来峰西南绝壁下。一根五干,窈窕神态各异,如五姊妹交臂嬉戏状。

3、九龙松,神秘谷逍遥宫顶巨岩上。松分九桠,各自虬曲劲旋,交缠外伸,势如九条蟠龙。

4、鹰松,仙人洞东侧山岗上。老干中折,一枝桠异样葱郁,宛若凤尾长拖。人称凤尾松,亦称鹰松。

5、伞松,西关寨口西侧。主干笔挺,枝桠均匀扩展,针叶蓬生,下圆上尖,如雨伞撑开状。将军石立于其旁,游人合称为“将军打伞”。

姊妹松,小心坡旁。一松两干,高粗相等,紧相依偎,如同亲昵姊妹并肩而立。

麒麟松,青龙背上。一古松伏岩而生,高仅米余,坐地分桠,状如麒麟头角。

迎客松,大天门南,主干直壮,枝叶葱茏,一支粗桠长长伸向登山步道,似一巨人展臂欢迎游客状。形神兼备,堪与黄山迎客松相媲美。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天柱山

天柱山简介五十字

天柱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西部。

因主峰如“擎天一柱”而得名。天柱山又名皖山、皖公山,曾被汉武帝封为“南岳”,被誉为“江淮第一山”。这里自然风光雄奇灵秀,兼容并蓄;人文景观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堪称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卷!

天柱山自然景色奇绝,自然风光雄奇灵秀,雾潮云海,瑰丽壮观,兼具黄山之雄奇、庐山之幽秀。既有奇松怪石、飞瀑流泉,又有峡谷、幽洞、险关、古寨。这里植被繁茂、物产丰富,珍贵植物有香果树天女花、鱼鳞木、珍珠黄杨、云锦杜鹃等,珍稀动物有花面狸、琴鸟、娃娃鱼等数十种。主峰海拔1485米,奇峭峻拔,直插云天。水资源十分丰富,冠盖全国名山。

天柱山在历史上被道教、佛教视为宝地。道家把天下名山洞府封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称天柱山为第十四洞天,第五十七福地。庄名弼《游大龙山记》中云:“道书所载,天下有八天柱,中国有三,潜其一也。”可见天柱山在道家眼里具有极其重要地位。

东汉名道左慈就在此“炼丹得道”。从南北朝起,道家先后在天柱山建过五岳祠、灵仙观(真源宫)、天祚宫等著名道观,其中真源宫曾拥有道房3600多间。

潜山旅游景点

一、安徽天柱山。曾为“五岳”之一。

天柱山在长江北岸、安徽省潜山境内,其主峰海拔1488.4米,高耸挺立,如巨柱擎天,因而称为天柱峰,山也就称为天柱山。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了一着赞美天柱山风景奇秀的诗“江上望皖公山”,皖公山即天柱山,诗云:“奇峰山奇云,秀木含秀气。清晏皖公山,绝称人意......”

天柱山过去还有潜山、皖山、万岁山称。据说,称万岁山是因汉武帝南巡时,亲临皖山设台祭岳,敕封皖山为“南岳”,在祭岳时,人群高呼万岁,所以将此山称为万岁山。隋唐以后,南岳改为衡山,天柱山被列为国内五大镇山之“中镇”。其余四镇是:北镇医巫闾山(在辽宁省)、东镇沂山(在山东省中部)、西镇吴山(在陕西省陇县)、南镇地稽山(在浙江省绍兴)。

天柱山有42座山峰,山上遍布苍松、翠竹、怪石、奇洞、飞瀑、深潭。《天柱山志》称天柱山“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吼”。可见其自然景色奇绝。

天柱山著名游览点是三祖寺。进入天柱山的南大门野人寨上行不远就到达三祖寺。相传,寺始建于南朝,现仅存藏经楼、偏房数间和屹立于寺前的觉寂塔。三祖寺西,有大石累累的山谷,谷侧陡岩直立,谷中流水潺潺,松竹遮天蔽日,称之为“山谷流泉”。山谷门有一石洞,石洞前有一巨石状如卧牛,称“石牛古洞”。相传,北宋人黄庭坚曾坐此石上读书,并自号“山谷道人”。在这里的一块巨石上刻有黄庭坚的诗和同时代大画家李公麟所绘的黄庭坚坐于石牛上的画像。这件珍贵的古代诗画刻石,现仍清晰可见。

谷口前潜水碧波荡漾,后依天柱群峰。这里林木葱茏,环境清幽,李白、苏东坡、王安石等都在此题诗。留有“诗崖”胜迹。

从三祖寺向西北沿石级登山,展现在眼前的变幻无穷的瑰丽景色。转一个弯,天地一新;上一道岭,风光又异,使人应接不暇。

天柱峰如擎天巨柱,雄伟壮丽,气势非凡。在天柱峰前正面崖壁上,镌有“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个大字,横书其上。“顶天立地”四个大字直书其下,气魄宏伟,令人惊叹。天柱峰左、右侧有飞来、三台两峰相峙,更显得气势磅礴。

天柱山飞来峰下的神秘谷被游人称为“天柱一绝”。神秘谷长约五、六华里,谷底由54个形态各异的洞穴且成,洞连洞,洞套洞,洞内有牖,有庭,有门,有石梯,有石栏。在暗洞中穿行,难辨东西,不知阴晴,压抑沉闷;但一出洞口,即见光明,又使人激动欣喜。

天柱山的风景多而奇,难怪明代诗人李庚赞曰:“天下有奇观,争似此山好”。

从合肥乘长途汽车190公里至潜山县城,再乘车西行9公里,即到达天柱山的南大门野人寨。也可从安庆乘车前往,路程80公里。

天柱山的接待条件不断改善,山下有十几个饭店、旅馆、旅店。

二、山东青岛天柱山。

天柱山古时称高宝山,在巍峨秀丽的大泽山西南的群山中,有一“孤峰秀峙,高冠霄星”,此即闻名的“天柱山”。它位于平度市大泽山镇的北隋村之北1.5公里处,海拔280米。天柱山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天柱山摩崖石刻。天柱山摩崖石刻中矗立在天柱山南边的郑文公碑,刻在一块天然巨石上,高3.2米,宽1.5米,阴文20行,每行40至50字不等,共计881个字,碑文1400余年至今仍清晰可辨。该碑是北魏永平四年(511)光州刺史郑道昭所书镌,碑文记述了其父持节将军兖州刺史南阳公郑羲的生平事迹和著述。因郑羲的谥号为郑文公,故此碑的全称为:“魏故中书令秘书监郑文公之碑”。郑道昭是北魏最著名的书法家,其书写的魏碑体,突出体现了我国书法由隶书到楷书的转变,故此碑受到古今书法家所推重。年5月,刘海粟登山为郑碑题词,赞为:“魏碑国宝,绝壁生辉”。天柱山摩崖石刻是我国稀有的书法刻石艺术瑰宝,近几年来,来此观瞻者络绎不绝。

三、山东枣庄天柱山。

天柱山,亦名葛峄山,位于枣庄市峄城区南偏东十五里。白山诸峰屏其前,仙坛诸山拱其后,承水自北来,绕其左麓而南流。山虽小而秀,四周峭绝,嶙峋苍翠,平地崛起,卓立若笋,屹然独处,不与群峰为伍,因而被世人誉为“峄县之望山也”。

峄县因葛峄山而得名史书有载。《诗经.鲁颂.闷宫》云:“保有凫绎”。《尚书·禹贡》云:“峄阳孤桐”。《尔雅》、云:“众山联络为绎”。古书所载与实地考证是基本相符的。峄境内域西北有凫山,东南十五里有葛峄山(注释谓“绎”与峄”同),峄山之阳多产峄树,此山为众山在外围环绕。因此,乾隆二十六年重修《峄县志》的序言中写迹“峄因山得名,其见于经传也屡矣。

天柱山上原有一古寺,名大佛寺,建于元泰定年间,其东北角建有佛母塔,塔高四十余米,九层,以方砖和楠木建成。绕塔古树数百株,茂密阴森。邑人每年逢三月初三这一天,到山下承河水边媳游采兰,到佛母塔前祭祝膜拜,以驱逐不祥,祝愿永世安宁。

天柱山还建有贞修庵,据传是山下孔善人之女所建。孔女天生聪慧,心性好佛,听读各类经典,就能理解大意。孔女年龄该许嫁时,善人为她选择配偶,置办嫁妆,而孔女崇佛意志坚定,誓不嫁人,决意为尼,取法号为“性训”。随后在天柱山构筑茅庵作为居室,内自焚烛修行佛教经文,外自督农耕课税,用所积余金置了木、石、砖、瓦和工具。经过多年。建造大殿三楹。又经多年,先后建成了配殿、千佛阁、门楼、鼓楼,钟楼等。穿门楼入院内,道旁古松参天,碑亭林立。其中二碑为顺治、崇祯二帝的亲笔。穿过碑亭便是钟楼和鼓楼,钟楼内悬一钟,重吨余,撞其钟,音传数里。钟鼓楼北即大殿。大殿极为壮观,雕梁画栋,飞檐走兽,饰以红、白、黄、绿各色,光彩夺目。殿内十棵大石柱,尤以四棵龙盘柱最为精美。其柱高4米,直径0.6米,柱上方为两只凤凰,展翅欲飞,奔向初生的太阳。下面为二龙戏珠,似云生风从,吞云吐雾,一派生气。其图案构思之巧妙,雕刻工艺之精湛,堪与孔庙大成殿之龙盘柱媲美。

天柱山原本秀丽挺拔,再增建了大佛寺,贞修庵,更烘托了山的雄伟和名望,故峄县名人贾三近、黄图昌等人为其作记,抒发,心中赞叹之情。

天柱山简介的内容是什么?

潜山旅游景点有天柱山风景区、天仙峡景区、板仓自然保护区、天龙关景区、白水湾风景区等。

1、天柱山风景区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安庆市潜山县西部;景区因主峰如“擎天一柱”而得名,被誉为“江淮第一山”。景区宗教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华佛教禅宗发源地之一。

2、天仙峡景区

天仙峡景区位于素有“皖国古都、二乔故里、安徽之源、京剧之祖、禅宗之地、黄梅之乡”美誉的安庆市潜山县;天仙峡是一个集山水风光、休闲、美食养生于一体的新型景区。

3、板仓自然保护区

板仓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23.2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082.0公顷,森林覆盖率71.0%。走在这片土地上,仿佛置身于天然氧吧,说是养生福地也毫不夸张。

4、天龙关景区

天龙关为“天柱山下—奇关”;独有花岗岩地貌,光滑宽敞的岩面,构成天然的攀岩基地群落。攀岩基地已建成赛道6道,其中4条国际标准速度赛道。

5、白水湾风景区

白水湾风景区内百米高悬崖秋千依山而建,当坐在上面荡出时,身体即刻悬空;那一刹那犹如遁入空门,心跳急速加快;体验命悬一线的快感与刺激。

安庆天柱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地理环境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天柱山位于潜山县西部,因主峰如“擎天一柱”而得名。天柱山又名皖山、皖公山,曾被汉武帝封为“南岳”,被誉为“江淮第一山”。这里自然风光雄奇灵秀,兼容并蓄;人文景观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堪称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卷!

天柱山为古皖文化荟萃地,人文景观博大精深。道教尊天柱山为第14洞天、57福地;佛教禅宗二祖、三祖曾在此往来驻锡;唐佛光寺、南梁山谷寺显赫一时;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文人墨客存留的近400方摩崖碑刻,集历代文学和书法之精华;石牛古洞摩崖石刻之多之精,名冠安徽全省;薛家岗古文化遗址,将新石器时期原始风光重现。

天柱山自然景色奇绝,自然风光雄奇灵秀,雾潮云海,瑰丽壮观,兼具黄山之雄奇、庐山之幽秀。既有奇松怪石、飞瀑流泉,又有峡谷、幽洞、险关、古寨。这里植被繁茂、物产丰富,珍贵植物有香果树天女花、鱼鳞木、珍珠黄杨、云锦杜鹃等,珍稀动物有花面狸、琴鸟、娃娃鱼等数十种。主峰海拔1485米,奇峭峻拔,直插云天。水资源十分丰富,冠盖全国名山。

天柱山是古生代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汇聚、俯冲、拼接,中生代陆陆碰撞造山的关键部位及其与郯庐断裂带复合部位,地质遗迹保存较为系统完整,主要有剥露最深、超高压矿物和岩石组合丰富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经典地段,雄奇壮观的花岗岩峰林峰丛地貌,亚洲珍稀的古新世哺乳类动物化石,丰富多彩的水文地质遗迹、大别造山带构造遗迹、郯庐断裂带构造遗迹等,至少记录见证了20亿年来天柱山地区地质演化历史,被称为“大陆动力学的天然实验室”、“郯庐断裂带上最美的花岗岩地貌”、“亚洲哺乳动物发源地之一”。

中山

中山位于天柱山的腹地。由混合花岗岩组成,有多峡谷分割,天柱山主峰天柱峰危崖环境。它们海拔大于1000米,比高大于600米,以天柱峰为最高,海拔1488.4米。组成中山的混合花岗岩,水平、垂直和斜交节理尤为发育,且组别和疏密程度多变。绝顶和山腰,水在节理逢隙中,液态、固态频繁变化,从而使岩体不断碎裂、崩解,形成了各种争奇献异的石象分布。

低山

低山位于海拔500~1000米之间,比高400~600米不等。与中山相毗连的低山由混合花岗岩组成。南部贺家畈、吴宕一带与丘陵相连的低山,则由二长片麻岩组成。石龙、天书、降丹、天蛙诸峰与中山形态相同,呈陡坡峰林。这一区域也有石象分布。猪头石、混元霹雳、飞雁石、麒麟石、木鱼石、船石等巧石纷呈。玉镜山、驾雾山等,山势逶迤蜿蜒,主要由二长片麻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组成。山势都比较缓和,比高也较小,一般山脊较宽,坡度都小于15°左右。山坡也不像上述低山陡峭。多半在坡度20°以下。

丘陵

丘陵在海拔小于500米,比高小于200米地带,主要由二长片麻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组成。分布在天柱山的边缘地区,如野人寨、白水湾一带。呈南北向和北东向条状延伸。地面切割深度和密度较中山和低山地区弱。地势缓和,超伏度不大。

盆谷

盆骨又叫盆地。整个天柱山中散落的盆谷,规模较小。龙潭河谷地,为侵蚀构造,时断时续,沿龙潭河分布,最宽处仅500米左右,都由砾石层和砂层组成。中山的盆地,大致分布于400~500米、800米左右和900~1000米几个高度。因为天柱山在上升过程中,曾有数度明显的停顿,因而流水作用由下切而转为旁蚀作用为主。尤其在断层通过或节理密集地段,河流旁蚀作用较强,这样就塑造了山间盆地,如茶庄盆地(400~500米)。马祖庵盆地(750~800米)、蛇形坦盆地(900~1000米)。

溪涧

天柱山为长期隆起地区,整个溪涧呈放射状特征。河流都自抬升中心的天柱峰、飞来峰、迎真峰、天狮峰、覆盆峰、思婆尖、铜锣尖、仙鼓峰等山峰之间的凹地源出,向四周倾泻,分别流入潜水、皖河。天柱山的溪涧都属于潜水和皖河的一、二级支流。它的发育严格受断层构造和垂直节理控制。如山体东北部的皖水上游龙潭河段,就沿北西——南东向断层发育;山体南部九井河的源头飞来涧、青龙涧等都沿南北向垂直节理发育;而另一分支牧羊河,则主要沿北东——南西向断层发育。山体西南部的溪涧,上游作西南流向,下游都转为近南北流向,都是适应垂直节理组别变化的结果。山体北部的河流受菖蒲——黄柏断层控制,呈北东流向。它的支流,受垂直节理制约,多作南北流向。另外,天柱山地区流出的溪涧,受到差异性抬升和岩性不同的影响,河谷的纵剖面呈阶梯状。如九井河纵剖面可分明显的五叠。其它如黑虎涧、林家河等,纵剖面也呈明显的3~4叠。天柱山遍布流泉、飞瀑和龙潭。每逢春潮、夏汛,到处银练飞舞,银河倒悬。河谷横剖面呈深切峡谷和谷中谷的特征。 天柱峰

天柱峰,海拔1489.8米。孤峰突起,很难登攀,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天柱归来不看峰”赞誉。唐代诗人李白路过宿松长江江面时,望见天柱峰时题:“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冥皖公山,巉绝称人意。白居易也曾咏叹:“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宋朱熹感叹:“屹然天一柱,雄镇翰维东。只说乾坤大,谁知立极功。”明李庚也赞曰:“巍然天柱峰,峻拔插天表。登跻犹未半,身已在蓬岛。凭虚举鸾鹤,举步烟云绕。天下有奇山,争似此山好。” 一线天

天柱峰下,有一峰与主峰裂有一缝,俗称小天门,又称“一线天”。峰高不过10米,如一初开的花朵,因而峰名“花峰”。仰望天柱峰的石壁上,有楷体横书“顶天立地”四个大字。这是民国廿九年,国民党将领刘义纯题写的。 渡仙桥

天池峰,为天柱山的第二高峰,它稍高于飞来峰,海拔1426米。天池峰,一裂为三,由瘦瘦的两段石条连接在一起,这便是的“渡仙桥”,有句俗语:“人到桥头皆是仙”。登上天池峰顶,可观日出、云海、佛光、晚霞景观。跨过渡仙桥,即达方圆不足10平方米的一平台,台中大小两个石坑,称“天池”。天池平台外沿是悬崖绝壁,称试心崖。试心崖可观赏“天柱山佛光”景观。 神秘谷

神秘谷,在天池峰南,又称司元(玄)洞。神秘谷一因谷奇,二则自古就有许多传奇故事。神秘谷石由龙宫、迷宫、逍遥宫等组成,自龙吟虎啸崖入口,穿过五指峰,紧傍飞来峰,环绕衔珠峰,直达渡仙桥,全长400多米,落差100多米。从外面上看神秘谷,一谷乱石堆而已,而近百石洞全在迭石巧堆之中。谷内洞上有洞,洞里有洞,有的相连,有的间隔,道家视此地为洞天福地,道书称之为第十四洞天。旧志称此洞“空邃可容万余武,下有水晶岩,直通沧海。后呼为总官洞。” 蓬莱岛

蓬莱岛位于花峰左侧,一峰苍秀圆润,蓬莱峰海拔1350米,南眺天池峰,北依天柱峰。蓬莱峰是一单体石壁,西、南、北三面岸陡壁削,向西延伸一百多米处是万丈深渊。峰顶狭长绝险,纵长百余米,宽仅二、三米。今已修建石级和护栏。明代李庚有诗:“登跻犹未半,身已在蓬莱”,故称蓬莱峰。登山峰顶可远眺湖北英山、安徽霍山、金寨,有毛泽东诗词中所提“苍山如海,残阳似血”的景象。 九井河

九井河源于天柱山后宫殿,曲折宛转,绵延十余公里,由千万溪泉汇集而成“九井西风”为潜阳十景之一。九井西风在一年四季,无论阴、晴、雨、雪都有股西北风吹进古口、野寨一带。特别是夏天,不管白天天气多么炎热,入夜西风一来,暑气顿消。因此谷口、野寨也是避暑胜地。 炼丹湖

炼丹湖,水面面积近3万平方米,蓄水量8万立方米,海拔高1100米,湖水水质清澈,在“炼丹湖”平静的水面之下,原来未修湖以前,称“良药坪”,又叫“上炼丹”。汉未明道左慈曾在此采药炼丹,现在“炼丹湖”名即来源于此。左慈当年炼丹住过的“炼丹房”与炼丹起炉的“炼丹台”还在。在“炼丹台”,狮峰耸于左,青龙背横于右,登仙打鼓诸峰在其东,麟角、覆盆、迎真诸峰峙其南。 天柱晴雪

天柱晴雪,俗称“六月雪”。“天柱晴雪”位于天柱山青龙涧北面的山岗上。志书记载:“这里翠岭环围,松杉繁茂,万绿丛中,露出一片砂岗。常年似冰封雪压,四季如银山烂海。”明代诗人李匡有诗赞道:“五月六月寒常住,千年万年雪不消。”天柱晴雪的成因与此处的地质、地貌形态有关。“雪山”由长石为主石英含量相对不高的混合花岗岩组成,岩石经常潮湿,日晒夜冷,岩石层面渐渐风化剥落,逐渐松散成砂,日积月累,堆积成岗。 飞来峰

飞来峰在“龙吟虎啸崖”的最西端,它海拔1424米,整座山峰为一整块巨石构成,顶有一石长约3丈有余,围长30余丈,高丈余,似从天外飞来,石称“飞来石”,峰因石名,峰顶的飞来石,似一顶冠戴于峰顶。飞来峰的西部的石壁上,由于泉水的长期侵蚀,形成一块石鳞斑斑酷似“龙鳞”的斑块。 宝月峰

在飞来峰南面的是“宝月峰”。峰顶东西有两个触角状的巧石,中间平坦一块方桌状的石板,两块巧石像两位老者各自向后微微倾斜,好一幅悠闲自得的神态——“二仙对弈”,从东向西望,似一弯新月挂在蓝天——“宝月”,而从东南方向西北观望又变成了“金鸡唱晚”,东边,天蛙峰、丹砂峰、飞虎峰、佛子峰、迎真峰、石纽峰、麟角峰、覆盆峰、天狮峰等。 天柱松

天池峰侧畔的悬崖之间,巍然屹立着一株高大的松树。依山崖而长,此松高不过5米,粗不过80公分,可据勘测它却有1500多年的历史。 马祖庵  马祖庵主要景点有马祖庵、佛光寺、霹雳石、八戒念经、天书峰、天蛙峰、猪头石等。香子、屏风、石龙诸峰排列在前,天门、天蛙、降丹诸峰陈列稍后。马祖庵前有马祖洞,传为马祖道人歇脚静习之处,洞内有幽涧泉。出洞蹬道而上,右边一石如柱,其上有国民党四川军阀杨森题刻“南天一柱”四字。再右为莲花洞(又称丹房),传为汉未方士左慈练丹之地。旁有大石一尊,占地一亩,俗称“雷打石”。清人李云磷刻有“混元霞雾”四字。马祖庵南边为雪瀑崖。佛光寺曾是唐代马祖道一禅师修行习静的山洞。五代时,当地山民就地建庵,世称马祖庵。   石刻文化

“无山不石刻,有刻皆名山。”天柱山因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骚客文人、达官显宦纷至沓来。从石牛古洞到马祖庵,从虎头崖到天柱之巅,从九井河畔到南天门,到处都是古圣先贤们的题刻,而这其中石牛古洞内的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因年代之久而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不到300米长的石壁上,汇集了唐、宋、元、明、清、民国、现代共300余幅石刻,诗、词、文、图、赋形式各异,行、草、隶、楷、篆五体俱全,其中尤为珍贵的是一代改革家王安石和书法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的真迹。 宗教文化

天柱山是佛道两家的“洞天福地”。道家将此列为中国名山三十六洞天之十四,并称其为五大镇山之中镇。千百沉积了丰厚的宗教文化。自东汉方士左慈在此传教后,道教遂在此生根。萧梁时期,金陵高僧宝志来此布道,与方士白鹤道人斗法,结果平分秋色,至此天柱山成为佛道圣地,鼎盛时期的唐宋,寺观不下百余座。佛教代表性建筑为三祖禅寺和佛光寺以及太平塔。三祖寺于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142所重点寺庙之一,最初被梁武帝萧衍赐名“山谷寺”,后因禅宗三祖僧璨在此驻锡,故名“三祖寺”,唐玄宗之子唐肃宗即位之始改元“乾元”,即于乾元元年下诏赐名为“三祖山谷乾元禅寺”。寺内觉寂塔建于唐天宝年间,为三祖僧璨的舍利塔,另有建于唐朝的“三祖传衣洞”和建于宋朝的“摩围泉”。 史迹文化(古皖文化)

景区内史迹最早可以上溯到以“薛家岗文化遗址”为代表的5000多年前的古皖文化。薛家岗文化遗址坐落在潜山县王河镇,共发掘面积2000余平方米,出土文物2000余件。出土文物有石器、陶器、玉器三大类,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其中13孔石刀为国内首次发现,生活用具以陶器为主。这些器物以新石器时代物品为主,并有少量商代和唐宋年代遗物,代表了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为研究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活和生产活动,以及与黄河流域诸文化的关系,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文物资料。 名人文化

天柱山的名人踪迹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封岳,有汉武祭岳留存的“祭岳台”、“旌驾桥”等遗迹。后隋文帝志在南疆,移南岳封号于湖南衡山,但天柱山以她的钟灵毓秀吸引着众多的文人墨客达官显宦前来造访。唐李白在江上看一眼天柱山就吟道“奇峰出奇云,秀水含秀气”,并表示“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王安石在潜山任舒州通判时,拥火夜游石牛古洞,作诗云:“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黄庭坚在石牛古洞内筑亭读书,自号“山谷道人”,并坚称“吾家潜山”。有三国时期天文学家、数学家王蕃。晚唐诗人曹松,宋朝宰相王珪、擅长画马的李公麟,近代有京剧鼻祖程长庚、章回小说张恨水、杂技皇后夏菊花。 军事史记

天柱山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南宋末年,义兵长刘源结寨西关,多次挫败元军,坚持战斗18年。太平军年轻将领陈玉成,率部在天柱山区,与清兵相持多年。抗日战争和中,***领导的游击队活跃在天柱山。南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潜山人刘源,奉地方将领之命组织抗元义兵,于天柱山措置山寨。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正月,元将相威率师攻打司空山和潜山野人原,兵过安庆府时,宋朝知府范文虎降元,县境从此属元朝统治。翌年十一月,舒、黄、蕲三州各地相继起兵复宋,上天柱山举起抗元旗帜。连续三年与元军及投靠蒙古的势力发生战斗百余次,祥兴二年(1279年)义兵长刘源为元将昂吉儿所败,牺牲于天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