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气象预警

文章内容

南亚气候类型分布特点_南亚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tamoadmin 2024-06-13
1.急求东亚,东南亚,南亚的气候特点!2.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是怎么划分3.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特征4.东南亚气候5.南亚和东南亚的气候区别及原因6.亚

1.急求东亚,东南亚,南亚的气候特点!

2.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是怎么划分

3.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特征

4.东南亚气候

5.南亚和东南亚的气候区别及原因

6.亚洲气候分布主要地区

南亚气候类型分布特点_南亚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南亚大部分地处赤道以北和北纬30°以南的低纬地区,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北有高山阻挡亚洲中部的冷空气侵入,南临热带海洋,受暖湿气流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仅西北部冬季受高压控制,干燥少雨;夏季气压虽低,但海洋暖湿气流不易到达,仍很干燥,形成热带荒漠气候。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南部为赤道多雨气候。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十分显著。一年可分三季:4~5月为热季,此时西南季风尚未来临,各地气温很高,德干高原中部的月均气温可达35℃,降水稀少,蒸发强烈;6~9月为雨季,降水量大,约占全年降水的80~90%;11 ~2月为凉季,盛行干燥的东北信风,多晴朗干燥天气。南亚的降水量分布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区域差异很大。半岛西岸、恒河中下游及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和高原东北部等地,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左右;恒河上游及高原中部在500~1000毫米之间;印度河中、下游及塔尔沙漠,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为灌溉农业区。由于西南季风到来的迟早和强弱各年不一,故降水年际变率大,易发生旱涝灾害。南亚有三条著名大河,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为季风型水系,水量丰富,利于灌溉和航运;而印度河因流经南亚西部干旱地区,水量较少,是巴基斯坦重要的灌溉水源度气候绝大多数为热带季风,西北部少数地区为热带沙漠度气候绝大多数为热带季风,西北部少数地区为热带沙漠。 楼主先了解清楚,通常情况下热带季风的自然带是热带季雨林,其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一年可分为旱雨两季。但印度半岛却有特殊性,他的气候一年分为凉热雨三季(印度独有) 季6-9月,南半球东南季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季风,掠过湿热的印度洋,给本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凉季10-12月,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季风,天气凉爽。 热季3-5月,由于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是印度半岛气温迅速上升正是由于印度的气候特点特殊,使得它的自然带也变化(水分不足,没有形成热带季雨林的条件),形成热带草原自然带

急求东亚,东南亚,南亚的气候特点!

东南亚的两大地形区气候型别 特征 形成原因

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山河谷深,为热带季风气候,马来群岛为热带雨林气候

特征: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干溼季分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原因:热带季风气候是因为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移动造成的。热带雨林气候是全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的原因

东南亚两种气候型别的形成原因

热带季风气候:海陆间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呈上升气流,全年多雨

东南亚的气候型别和特征

亚洲东南部地理位置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它是亚洲纬度最低的地区,是亚洲的赤道部分;另一方面它正扼亚澳之间的过渡地带,这在气候和生物界均有明显的反映;本区也是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交汇地带.这种地理位置使东南亚具有溼热的气候,并形成繁茂的热带森林,是本区与其他区的根本差异.东南亚在构造地形上可分为两大单元,一是比较稳定的印度-马来地块,一是地壳变动比较活跃的新褶皱山地.具有赤道多雨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两种型别,自然植被以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林为主.可分为二个亚区.

1.中南半岛区本区地形结构比较特殊,山川大势多南北纵走,山川相间排列,半岛基部地势较高,地形结构如掌状.气候属大陆性热带季风气候,向南伸出的马来半岛为赤道多雨气候.全年多雨的马来半岛和中南半岛的多雨海岸为热带雨林景观,有干,溼季的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林景观,雨量较少的内部平原和河谷为热带草原景观,中南半岛基部为山地混合林.北部湾和暹罗湾等沿岸分布著红树林.

2.东南亚岛屿区又称马来群岛区,包括大巽他群岛,努沙登加拉群岛,马鲁古群岛和菲律宾群岛等.高峻的地形支离破碎,位于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造山带的火山地震带的会合带,火山,地震活动非常剧烈.大巽他群岛属海洋性赤道多雨气候;菲律宾群岛属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主要为热带雨林景观.

东南亚的地形特征及行成原因?

东南亚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概况

东南亚即亚洲的东南部地区,位于中国的南面,我国习惯上称之为南洋。处于东经93—141.5度,北纬25—南纬10度。大部分为热带地区。北接中国大陆、南望澳大利亚、东濒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并与孟加拉、印度相毗邻。连线三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两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全区由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总共11个国家:越南、寮国、缅甸、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汶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以上10国组成东南亚联盟、简称东盟),加上东帝汶(它是近年从印尼独立出来的国家,尚未加入东盟)。总面积407万平方公里,占亚洲1/10;如计入印度尼西亚属于大洋洲的一部分领土,即伊里安岛的西半部,总面积则达448万平方公里。东南亚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旧称“中印半岛”或“印度半岛”。岛上有越南、寮国、缅甸、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七国。面积207万平方公里,占东南亚面积的46%。马来群岛以其居民主要是马来人得名,又称南洋群岛,则分布有印尼、菲律宾、东帝汶、汶莱四国。面积241万平方公里, 占东南亚面积的54%。

中南半岛东临南海,西滨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南濒马六甲海峡,海岸线长1.17万公里,多重要港湾,地理位置重要。其地形北高南低,山脉自北向南呈扇形分布,山河相间,河流源远流长。其山地和河流是我国西南山脉和河流的向南延续。主要山脉自西向东依次为那加山脉、若开山脉;登劳山脉、他念他翁山脉、比劳克东山;长山山脉。三大山序之间的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红河自北向南,汹涌奔腾。河流上游多穿行于掸邦高原,深切的河谷将高原分为数块,如伊洛瓦底江与萨尔温江之间的东缅高原,萨尔温江与湄公河间的清迈高原,湄公河与红河之间的寮国高原等。各河上游落差很大,河流侵蚀搬运能力强,下游堆积速度较快,形成许多面积广大的三角洲平原。大河下游和河口多有肥沃平原和三角洲。一些河流的中下游河谷平原及各河的河口三角洲为主要农业区和人口集中区。

马来群岛散布在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广阔海域。北起巴坦群岛,南迄罗地岛,西起苏门答腊岛,东达新几内亚岛以西 。南北长约3500公里,东西宽约4500公里。有大小岛屿约2万多个。包括大巽他、小巽他、马鲁古、菲律宾和努沙登加拉等群岛,分属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汶莱、菲律宾和东帝汶等国。海域面积大,除爪哇海及南海南部外,水深都在1000米以上。多海峡,是东南亚通往世界各地的重要通道。马来群岛上的地形以山地为主,且多分布在岛屿中部。平原比较狭小,主要分布在沿海,只有爪哇岛北部和苏门答腊岛东部平原面积较大。马来群岛处于地壳运动活跃的地方,由于三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彼此挤压,时常引发地震。在地壳隆起形成山地的同时,地下灼热的岩浆也顺地裂缝上涌,在地面喷发形成火山。印尼和菲律宾是东南亚火山数量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有400余座火山,其中的120座为活火山;菲律宾也有52座火山。这些火山主要分布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努沙登加拉群岛和菲律宾的一些岛屿上。这些岛屿呈弧形自东向西延伸,因而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灯火走廊”,这里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爆发最多的地区,是东南亚“最不安定”的区域。

东南亚地处亚洲大陆和大洋洲之间,又沟通著太平洋和印度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近代以来更发展成为世界海空运输的一个枢纽之地。其南侧的马六甲海峡,长1185公里,最窄处宽37公里,主航道水深25~151米,可供26万吨级船舶满载通过,是东北亚经东南亚通往欧洲、非洲的海上最短航线和必经通道。已成为同英吉利海峡并列的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此外,位于印度尼西亚中部的龙目海峡,该海峡夹于巴厘岛和龙目岛之间,长60公里,最窄处宽11公里,主航道水深均在160米以上,足供任何船舶安全航行。已成为一条替代马六甲海峡的新兴国际深水航线。苏门搭腊与抓哇间的巽他海峡亦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交通要道,它与龙目海峡、马六甲海峡一起被称为“东南亚的三大门户”。

东南亚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赤道的附近,纬度较低,四季如夏,终年炎热,常年气温在25℃-30之间。大部地区一年只分为旱季和雨季。一般11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6—10月为雨季。气候主要分为两种型别:中南半岛北部和菲律宾北部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500毫米以上。赤道附近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有雨,没有干燥的时候,年降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

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27℃,降水丰富且集中于4—10月。南部马来半岛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中南半岛绝大部分位于北纬10°~20°之间,属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每年3~5月为热季,冬夏季风均消退,气候炎热,月均温达25~30℃;6~10月为雨季,盛行西南季风,降水充沛;11月~翌年2月为凉季,盛行东北季风,天气干燥少雨。年均降水量受地形影响,在迎风坡达5000毫米,而背风坡则不足2000毫米。个别迎风坡和马来半岛地区可形成热带雨林景观,少数内部平原和河谷则形成热带草原。中南半岛的气候属典型的热带季风型别,水热资源丰沛,干溼季分明,特别有利于稻谷的生长,这是区内农业生产以稻谷占优势的重要原因,但热带经济作物则颇受局限。

马来群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不包括菲律宾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炎热多雨),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这里全年气温高,各月平均气温25~28℃。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由于热量和水分充足,植物终年茂盛,许多地方分布著茂密的热带雨 林。农作物随时可以播种,四季都可以收获。盛产椰干、蕉麻、胡椒、金鸡纳霜、木棉、棕油等,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群岛还是南北大陆生物种的过渡地带 ,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东南亚的两种气候型别

热带雨林:马来群岛大部分 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中南半岛大部分及菲律宾北部 高温多雨

影响:

东南亚的农业受气候影响很大,这里热量充足,降水充沛,适宜种植水稻.

东南亚溼热的气候条件,使这里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我抄我们这里的地理书上面的

对比: 东南亚的两种气候型别 气候型别,分布地区,气候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 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 全年高温多雨 农作物随时可以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热带季风气候 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的北部 全年高温,有雨旱两季 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四大地形区内的地形区,气候型别及特点。

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

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

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青藏地区:高寒的山地气候

东南亚 气候型别

中南半岛上主要的气候型别为 热带季风气候

马来群岛上主要的气候型别为热带雨林气候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

东南亚地区气候形成的原因?

夏天在亚欧大陆上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形成高气压,所以风从还洋吹向陆地,冬天大陆上形成高气压,而海洋上形成低气压,所以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另方面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所以吹偏南或偏北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和海洋,所以这儿的气流活动最强,夏天的台风就是在东南亚受热带低气压形成的

南亚的主要气候型别及特征

(1)以三种热带气候型别为主

马尔地夫、斯里兰卡岛的南部是热带雨林气候

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南部是热带沙漠气候

印度半岛、恒河平原、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是热带季风气候

(2)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一年分凉、热、雨三季。

凉季:每年十月的次年二月,盛行东北季风,晴朗、干燥、凉爽;

热季:每年三月到五月,盛行东北季风,晴朗、干燥、炎热;

雨季——每年六月到九月,盛行西南季风,高温、溼、降水丰沛。

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是怎么划分

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东南亚:

1、中南半岛上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跟南亚的特点一样;

2、印度尼西亚群岛上就是热带雨林气候,又称“赤道多雨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

东亚:

1、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2、我们北方东部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冬季寒冷干燥;夏暖热多雨,雨热同季。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

3、我国境内西北地区以及蒙古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四季分明,年降雨量较少,大陆性强,年降水量从200mm以下到400mm左右

4、日本以及朝鲜半岛还有我国的东北部分属于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其实还是温带季风气候,只不过离海洋近,我们称之为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无酷暑,全年湿润多雨,降水分配比较均匀。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特征

1、南亚热带,是亚热带下面的一个分区,气候带上位于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边缘热带)之间。

南亚热带气候学上的特征:无霜期:300天以上。最冷月:均温在10摄氏度以上。年积温6500-8000度,基本没有气候学上的冬天。

南亚热带区域在我国华南境内,北线是福州、韶关、柳州、田林,南线是台湾南部、雷州半岛北部、北部湾沿岸。此外,我国存在大面积南亚热带区域的省份还有云南和四川,主要分布于金沙江、雅砻江、元江等河谷地带。

2、中亚热带,是我国亚热带中最宽的一个地带,位于我国中部偏南,跨江苏、安徽、湖北等省的南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省市的全部或大部,以及云南、广西、广东的北部,向西延伸至西藏自治区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域范围十分广阔

.本带所处的纬度较低,又面临东海、印度洋,受海洋强烈影响,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暖湿气候特点。各地的年降水量普遍丰富,大多为1000~1500毫米。年均温多在16~20C左右,最冷月均温一般在2—8C之间,冬季绝大部分地域比较暖和。在南北跨度近10个纬度和东西跨度超过30个经度的广大地域内,自然环境的地区性变化十分明显。

3、北亚热带,位于北纬28°~33°,包括汉水流域、长江中下游和江淮平原大部分地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4%。此带的北界,即秦岭与淮河一线,大体与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相当,是我国自然地理上著名的南北分界线。北亚热带西起秦岭西端,东延至伏牛山再接淮河支流。此带的南界,由西向东大致通过四川盆地北缘再沿大巴山一武当山分水岭,然后转向南包括长沙以北的洞庭湖盆地,再向东北自鄱阳湖以北延至太湖平原南缘。

气候特征:北亚热带地处南北冷暖气团交汇的地区,气候上南北过渡的特征明显,1月均温0-5℃,7月均温24-29℃,年平均气温约13.5—16.5℃。绝对最低气温大于-20℃。10℃以上年积温约4500-5400℃。无霜期约200-250天。

西部的秦岭因山体庞大且高峻,在气候上的屏障作用,比较明显。东部的伏牛山一大别山海拔较低,地形较破碎,形不成南北冷暖空气的阻障。因而,本带西、东部气候上的差异较大,前者冬季比较温和,后者在冬半年常受冷空气侵袭,而盛夏的高温使长江沿岸一带成为东部季风区的高温中心,使南京与武汉成为全国著名的“火炉”。

东南亚气候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特征是一年分为三季。

一年分为三季,每年3~5月,南压冬季风逐渐消失,西南季风尚未来临,这时太阳照射强烈,气温急剧上升,气压迅速下降,降水稀少,形成炎热干燥的热季。6~9月,印度半岛由于受西南季风的影响,从辽阔温暖的热带海洋带来大量水汽,给该处大部分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形成雨季。

10月至次年2月,南亚半岛由于受到干燥的东北季风影响,天气晴朗、干燥、凉爽,形成凉季。纵观全年,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5月是南亚天气晴朗、降水少的时段。

气候简介:

气候,自然科学名词,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与天气不同,它具有稳定性。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研究气候的学科是气候学。

热带雨林气候(也称赤道雨林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位于赤道附近,向南、北延伸5°~10°左右,主要分布区为: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这些地区位于赤道低压带,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水汽凝结致雨的机会多,全年多雨,无干季。

南亚和东南亚的气候区别及原因

东南亚地跨赤道,是属于亚洲纬度最低的地区,面临广大海域,属热带湿润气候区。除中南半岛20°N以北的地方年较差可达10℃,北部髙山区可出现霜雪外,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25?27℃,年较差一般不超过5.5℃,赤道附近只有2℃。年降水量则因地形、风向、距海远近的影响,地区间差异较大,但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2 000mm左右。

东南亚两种气候类型:一种为热带雨林气候,形成在赤道附近(5°S?5°N),包括马来半岛的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由于靠近赤道,太阳辐射强烈,气温高,气压低,易形成对流雨,年降水量在2 000mm以上;另一种为热带季风气候,包括中南半岛的大部及5°S以南的许多岛屿,一年之中有明显的干湿两季,5°N以北5—10月为雨季,盛行西南季风,11月至翌年4月为干季,盛行东北风。在5°S以南的地区干、湿季交替正好相反。热带季风气候冈年平均降水量大多在1 000mm以上,迎风坡可迖5 000mm。由于东南亚的热带湿润气候,在那里形成了茂密的热带森林,是与亚洲其他地匠的根本区别。

总归来说东南亚分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的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

亚洲气候分布主要地区

区别:南亚地区除喜马拉雅山脉为高原山地气候、马尔代夫为赤道多雨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巴基斯坦西南部塔尔沙漠为热带沙漠气候外,其余地区均为热带季风气候。热季是每年3~5月,极端高温可达55℃以上,降水量季节分布极不均匀,11月到次年5月(旱季)基本上没有降水,6~10月(雨季)集中大量降水(喜马拉雅山南麓可达1.5万毫米以上),乞拉朋齐为世界“雨季”。南亚地区全年酷热难耐,年平均气温超过30℃的地方很多,气温日较差很大,极端高温常常可以超过40℃。

东南亚分大陆部分(中南半岛)和海岛部分(马来群岛),缅甸北部属高原山地气候和部分亚热带季风性高原气候,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马来群岛大部分和马来半岛属于赤道多雨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中南半岛中部和北部气候与南亚相似,终年极端酷热,降水集中在雨季且雨季降水量特别大,热季为3~5月;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区、马来半岛全年高温多雨,但极端最高气温很少超过45℃,降水有雨季、旱季的区别但季节分布不像南亚次大陆那么明显,年降水量约3000~4000毫米(不如南亚喜马拉雅山南麓多)。

原因:①海陆位置不同:南亚除马尔代夫、斯里兰卡两个岛国外,其他地方都在南亚次大陆上,气候的大陆性明显,甚至在印度河下游塔尔沙漠还有热带沙漠气候分布;东南亚分为大陆地区和海岛地区,气候的海洋性远远超过南亚。受海洋调节,东南亚极端高温没有南亚那么高,气温日较差比南亚小,降水量季节差异没有南亚那么明显。②纬度位置有差异:南亚全境除马尔代夫南部外基本上在北半球(赤道以北);东南亚被赤道穿过,地跨南北半球,最南端已经到10°S以南。总的来说,东南亚纬度比南亚更低,地理位置更加偏南,因此有大片区域属于赤道气候;而南亚纬度比较高,所以赤道气候分布范围很小。③地形地貌不同:南亚北部有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超过7000米的高大山脉阻挡了来自冬季西伯利亚的东北季风南下,加剧了南亚气候的酷热;另外在雨季喜马拉雅山脉还阻挡了势力强劲的西南季风北上,南亚位于迎风坡一侧,降水量特别巨大。东南亚中南半岛北部是中国云贵高原,马来群岛(包括中国海南省)以北是中国大陆、台湾岛、琉球群岛和西太平洋广大海区;云贵高原海拔远不如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地势也没有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起伏那么大、那么崎岖,对东北季风削弱作用远远不如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大陆、台湾岛、琉球群岛更是无法削弱冬季来自西伯利亚北部的西北季风。这导致了东南亚大多数地区会受到大陆季风的影响,气温相对偏低,降水量也不如南亚。④主要影响当地的海洋季风也不同:南亚只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该季风来自赤道以南的南印度洋地区,往西北方向越过赤道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变成西南风,因而势力特别强劲;东南亚西部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东部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东南季风势力远不如西南季风强大,所以东南亚大部分地区降水都不及南亚。

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

东亚:东南半部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南部属山地高原气候。

东南亚:大部分地区是热带雨林气候;马来半岛北部山地属亚热带森林气候。

南亚:北部和中部平原上属亚热带森林气候,德干高原及斯里兰卡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印度半岛的西南端、斯里兰卡南部和马尔代夫属热带雨林气候,印度河平原属亚热带草原、沙漠气候。

西亚:地中海、黑海沿岸地区和西部山地属地中海式气候,东部和内陆高原属亚热带草原、沙漠气候,阿拉伯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

中亚:东南部为山地气候;其余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和亚热带沙漠、草原气候。

北亚:极圈以北属寒带苔原气候,其余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