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气象预警

文章内容

大气候和小气候的含义及区别_大气候和小气候的含义及区别

tamoadmin 2024-06-13
1.世界气候小知识2.如何区别地理上的各大气候,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3.畜禽舍小气候名词解释4.世界上11种气候类型世界上的11大气候有哪些5.全世界有多少种气

1.世界气候小知识

2.如何区别地理上的各大气候,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3.畜禽舍小气候名词解释

4.世界上11种气候类型世界上的11大气候有哪些

5.全世界有多少种气候类型,说出其成因,特点,分布

大气候和小气候的含义及区别_大气候和小气候的含义及区别

怎样进行农田小气候观测

小气候和大气候不同,它除受大气环流、地理纬度、距海远近等影响外,还受当地的地势、方位、土壤性质及地面植物覆盖等下垫面的状况差异的影响,这些差异会引起局地热量和水分收支的不同,从而形成局部地区的特殊气候,称小气候。也就是说,小气候就是指在局地内,因下垫面条件影响而形成的与大气候不同的,通常指2米以下的近地层气候。这种小气候特点是:越接近下垫面的空气层,受下垫面的影响越大,小气候特征越显著;反之离下垫面越远,小气候特征也就不明显了。

小气候可分为:农田小气候、保护地小气候、山地小气候、防护林小气候等多种多样。其中以农田小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意义更为广泛,更为重要。因为在贴近地气层的小气候环境中,生活着各种生物,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基本上都在这一层中进行。同时,小气候也最容易按着人们的需要加以改造利用,例如应用不同的耕作方法、灌溉、营造护田林、设置风障、保护地经营等等,都能使小气候条件向所需要的方向改变,并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生产和试验中,进行农田小气候观测,可以了解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所形成的小气候情况。同时,还可以了解不同农业技术措施的农田小气候效应,以便考查分析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适宜的小气候环境,并按照需要采取不同措施,创造有利的农田小气候条件,达到两高一优的目的。 进行农田小气候观测,重点应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选择测点和确定观测项目。观测点要有代表性,选择的测点应能反映当地的一般实际情况,观测点分为基本测点、辅助测点和对比测点等。基本测点是进行小气候观测的主要测点,通过基本测点取得农田小气候的特征资料。基本测点要设在最有代表性的地段上,观测项目比较全,如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光照等。辅助测点是为了补充基本测点资料的不足,为了更加完善地了解基本测点的小气候特征,满足小气候分析需要。辅助测点按照需要,可以设固定的,也可以是流动的,观测项目和基本测点相同,或少于基本测点,但观测时间应当一致。对比测点是根据对比观测需要而设置的,如了解灌溉农田的小气候效应时,还应在非灌溉农田设对比测点,这样才能正确地判断灌溉引起的实际差异。农田小气候观测,根据不同目的、仪器和人力情况,观测考查的项目可以是多项的、全面的,也可以是单项的、简易的。

第二,观测仪器和观测高度。总的来说,个测点上使用的仪器、安装的方法和观测的方法等,均应相同。对于平坦的裸露地或植株不高的农田,一般设5、20、50、150厘米等4个观测高度。如仪器少,需减少高度时,可保留20和150厘米两个高度。作物田的观测高度,还应随作物生长增设作物枝叶茂密的活动面高度,一般为植株高度的2/3处,此高度一般温、湿度等要素变化较大,所以活动面高度的观测更为重要。例如,在播种前可进行地面温度表、地面最低温度表、地中温度表、天气状况和土壤湿度的观测;作物全苗后则增加剃度观测,即幼苗高度和150厘米处的温、湿度和最高、最低温度观测;当苗高超过20厘米时,再增加株高2/3处观测。同时,记载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和田间作业情况,以便分析使用。 第三,观测时间和次数。农田小气候观测,不象气象台站的专业气象观测需要逐日进行,而是结合作物发育期,选择各种有代表性的天气类型,如晴天、阴天等进行观测,找出小气候差异。在一天当中,观测的具体时间和次数,也是根据观测的目的确定的。一般有三种:一是需要取平均值或近似平均值时,一日之中可在8、14、20时进行3次观测,取其平均值。二是表示农田小气候的垂直分布时,一般可在13时或夜间0时至1时进行。三是若表示出观测项目的日变程时,可每日24或12次连续观测为好。如取最高和最低温度值等,也可以使用自计仪器,自动记录下某项观测要素值。

世界气候小知识

天气——

经常不断变化着的大气状态,既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大气状态,也是大气状态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连续变化。所以可以理解为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的统称。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风、云、雾、雨、雪、霜、雷、雹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天气过程就是一定地区的天气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天气系统通常是指引起天气变化和分布的高压、低压和高压脊、低压槽等具有典型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各种天气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而且各种尺度系统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许多天气系统的组合,构成大范围的天气形势,构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气环流。

天气系统总是处在不断新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在不同发展阶段有其相对应的天气现象分布。因而一个地区的天气和天气变化是同天气系统及其发展阶段相联系的,是大气的动力过程和热力过程的综合结果。

各类天气系统都是在一定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中形成、发展和演变着,都反映着一定地区的环境特性。比如极区及其周围终年覆盖着冰雪,空气严寒、干燥,这一特有的地理环境成为极区低空冷高压和高空极涡、低槽形成、发展的背景条件。赤道和低纬地区终年高温、潮湿,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是对流性天气系统产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中高纬度是冷、暖气流经常交绥地带,不仅冷暖气团你来我往交替频繁,而且其斜压不稳定,是锋面、气旋系统得以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天气系统的形成和活动反过来又会给地理环境的结构和演变以深刻影响。因而认识和掌握天气系统的形成、结构、运动变化规律以及同地理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对于了解天气、气候的形成、特征、变化和预测地理环境的演变都是十分重要的。

天气预报是人类预报天气的发展的科学。

从谚语开始到今天使用计算机进行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式等等的运算,数值预报这门科学的历史长久。

今天的天气预报可以对一星期内的天气做比较准确的预报。

现在气预报大都播报最高、最低气温,降雨机率,晴天、阴天,紫外线指数

1、天气形势:在一张特制的地图上,填上世界各地气象台站在同一时间内所观测到的气压、风、温度、湿度、云、天气现象等要素,经过绘图分析,可以看到在某一天、某一时间,整个地球是或者某一地区的空气运动状态和天气分布情况,就好像给地面上的空气和天气照了一张大“像片”,从这张“像片”上可分析出冷和暖,气压高低,空气流动方向、速度、刮风下雨等,这就叫做天气形势。这张图收天气形势图。对于未来天气形势会有什么变化,将可能出现某种其他的天气形势,这种分析判断,称为天气形势预报。

2、高压和高压脊:在海拔相同的平面上,中心气压高于毗邻四周气压的区域称为高压。高压区气流自中心向外围流散,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向右偏,并作顺时针方向流动。如某一区域的气压高于毗邻三面,而低于另一面时,则该区称为高压脊,常是高压凸出的部分,犹如高山延伸的山脊。在高压和高压脊控制的地方,空气有下沉运动,天气晴朗,云雨和大风少见。

3、低压和低压槽:和高压含义正好相反的称为低压。即中心气压值低于毗邻四周气压的区域,气流自外围向低压中心流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作反时钟方向流动。若某一区域气压低于毗邻三面,而高于另一面时,则该区称为低压槽,犹如大湖延伸出去的一年河沟。在低压和低压槽控制的地方,空气有上升运动,天气较复杂,常有云雨、大风出现。

4、槽线:在低压槽内,把气压最低值的点连接起来成一条线,叫“槽线”。槽线的两侧有明显的温度湿度差别和风向的突变。在一般情况下,槽前多偏南风的暖湿空气,多上升运动,如果水汽充沛,易产生降水。槽后多为偏北风的干冷空气,为下沉气流,云雨少风,虽有时产生少量云系,也会消散。槽线自西向东移动,我们称之为“西来槽”。

5、切变线:在某一区域,由于空气流动的方向,速度有明显的差异,形成较大的不连续或突然的转变,如夏季在济南和山东半岛附近,经常有副热带高压的后部会出现东南风和西南风的切变,这个东西向的横切变,如果北上时将影响河北省自南往北的较大雷雨天气。有时在北京稍北的区域也易生成横切变而后南压,影响河北局地降水天气。

6、低涡:低涡是高空等压面上中心高度较低的空气涡旋。低涡内的气流成反时钟方向流动,有上升运动,如水汽充沛,常造成阴雨天气。在华北的西南部四川、甘肃、青海一带生成的低涡叫西南涡,当其东北移动到我省上空时会产生较大的降雷雨天气,有时伴有冰雹和大风,群众说“雷雨三后晌”,常是这种冷低涡所引起的。

7、冷锋:地球表面由于凹凸不平,海陆分布不匀,吸收太阳热能差别就很大,因而低层空气就有冷暖之分。冷暖空气的交界处就是锋。当冷空气推着暖空气向前移动,叫冷锋,这是华北常风的一种。在冷锋前天气暖和,湿度大,云系较多。冷锋过时,常有恶劣天气产生,有时雷雨交加,伴有冰雹大风。冷锋过后,在一般情况下是北风呼啸,气温下降,天气逐渐转晴。当冷锋从西北方向移来的叫西北冷锋,由西向东移的是西来冷锋,从北边南压的叫偏北冷锋。在主要冷锋的后边有时会再生成一条冷锋,这叫副冷锋。

8、台风:台风是发生在北太平洋西部的“热带气旋”,是一种极猛烈的风暴。台风刚形成时,只不过是热带低气压,随着向西移动,逐渐加深,使洋面上局部湿热空气大规模上升至高空,周围低层空气向低压中心流动,形成一个反时钟旋转的大旋涡,直径一般为200-1000km,中心是“台风眼”,半径多为 5-30km,气压极低,风小浪高,云层裂开变薄,有时可见日月星光,其四周则是高耸的云壁,狂风暴雨均发生在台风眼之外。台风对华北影响机会较少,有时在7-8月受台风倒槽或边缘影响,可产生较大的暴雨和强烈的东北大风。

9、飑线:具有强烈对流,且风向风速有剧烈变动的天气变化带,常发生在春夏季移动很快的冷锋前方,和台风的边缘。飑线过境时,气压猛升风向急转,风速猛增,一般情况下都有较大的雷阵雨,有时还伴有冰雹。雹线生成时间暂短,其生命史也很短,但对生产和人民生活影响极大。

10、气象要素:表明大气物理状态,物理现象的各项要素。主要有:气温、气压、风、湿度、云、降水以及各种天气现象。气象要素及其变化的资料常应用在天气预报,气候分析和有关科学研究等方面。

11、天气现象:大气中的各种物理现象。例如云雾、降水雷暴、大气中的虹霓日耳等光的现象。其综合变化常能表现大气变化的特征。

12、毫巴:气象上常用的气压单位。毫巴是压强的单位,它是巴的千分之一,一毫巴等于3/4毫米,一个标准大气压为760毫米,也等于1013.3毫巴。

13、等压线:气压数值相同各点的联线。可显示空间气压高低的分布状况,看清高压,低压的位置,范围与强弱。

14、位势米:位势高度的单位之一。在纬度45度的海平面处,一位势米与一米相等,但随着纬度的改变也稍有差异,但其差值不超过0.02米。

15、天气谚语: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积累着丰富的看天经验,总结并归纳成气象谚语,流传至今。我国的天气谚语,极其丰富、广泛,有阐述天气现象,天气变化和反映气候特点等多种,例如“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东北风雨太公”、“春风唤秋雨”、“九里风,伏里雨”等等。天气谚语往往受地区性和季节性的限制,故需加以仔细的研究分析,去假存真,去粗取精,使用中应从当地具体条件出发,在反复验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气候——

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

气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大气的一般状态 ,是该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气象要素(温度、降水、风等)的各种统计量(均值、极值 、概率等)是表述气候的基本依据。气候与人类社会有密切关系,许多国家很早就有关于气候现象的记载。中国春秋时代用圭表测日影以确定季节,秦汉时期就有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完整记载。气候一词源自古希腊文,意为倾斜,指各地气候的冷暖同太阳光线的倾斜程度有关。

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差异,以及海洋、陆、山脉、森林等不同性质的下垫面在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过程不同,使气候除具有温度大致按纬度分布的特征外,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按水平尺度大小,气候可分为大气候、中气候与小气候。大气候是指全球性和大区域的气候,如: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型气候、极地气候、高原气候等;中气候是指较小自然区域的气候,如:森林气候、城市气候、山地气候以及湖泊气候等;小气候是指更小范围的气候,如:贴地气层和小范围特殊地形下的气候(如一个山头或一个谷地)。

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下,世界气候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旱湿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高温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凉热雨三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湿润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亚热带沙漠气候:基本与热带沙漠气候相似,但冬季气温稍比热带沙漠气候低;

亚热带草原气候:基本与热带草原气候相似,但分布在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年温差小,年降水量季节分布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冬季严寒,夏季酷暑,年温差大;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阔叶林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草原气候:夏暖冬寒;

温带沙漠气候:极端干旱,温差较大;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夏季温和,冬季寒冷;

山地气候:从山麓到山顶垂直变化;

极地苔原气候:冬长而冷,夏短而凉;

极地冰原气候:全年严寒。

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

天气是指相对快速的冷热改变或是暂时的冷热条件。气候则是指一般情况下具有的天气状况或长期存在的主要天气状况。区分清楚二者的不同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们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其次,在研究天气对人的影响时,控制一些文化和社会因素要比研究气候对人的影响时更难以控制。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个人宣言:我是hk——honest king——诚实的国王,不是香港的英文缩写,切记切记……

如何区别地理上的各大气候,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1.地理手抄报关于全球气候的内容

全球气候是指气候要素(气温、气压、风和降水等)的全球分布及其随季节变化的特征。

例如,气温全球分布特点是温度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北半球,冬季最低气温达-40℃以下,最高气温为25℃,南北温差达65℃;夏季最低气温为0℃左右(撒哈拉沙漠)。

南北温差只有40℃,冬季大陆温度比同纬度的平均温度低,而海洋则反之,夏季情况相反。海平面气压分布基本特点是高纬度为低压带,副热带为高压带,中纬度为等压线密集的强经向气压梯度带。

地面风场在南北二半球各存在三个主要纬向风带,即热带信风(东风带),中纬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降水分布最多的地方是赤道附近,不少地方年雨量高达2000mm以上;中纬度的降水比副热带的多,特别在气旋活动区,年降水量可达1000mm。

一、气候类型的形成 由于热量与水分结合状况的差异,或水分季节分配不同,或有巨大的山地、高原存在,有的同一个气候带内其内部气候仍有一定差异,可进一步划分若干气候类型。例如,大气环流条件不同,同是亚热带气候带,亚欧大陆的东岸是季风气候类型,西岸是地中海气候类型。

二、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气候 (一)赤道(热带)雨林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几内亚湾,亚洲印度半岛西南沿海,马来半岛,中南半岛西海岸,菲律宾群岛和新几内亚岛(又称伊里安岛),大洋洲至苏门答腊岛新几内亚岛一带。气温年较差很小,年降水量一般超过2000毫米,分配比较均匀。

自然植被为热带雨林植物。 (二)热带草原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

本类型分布区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区。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

在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分干湿两季。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而长的干季。

自然植被为热带稀疏草原。 (三)热带沙漠(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1)热带干旱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高压带控制下的大陆内部和西岸,以非洲北部、亚洲 *** 半岛和澳大利亚沙漠区为典型。

在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全年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旱少雨,年降水量100毫米左右,有些地方只有数十毫米或更少,日照丰富,气温很高,最热月平均气温可达30℃左右。热量与水分矛盾突出。

世界大沙漠的分布与形成,与热带干燥气候密切相关。自然植被是荒漠。

(2)热带半干旱气候,分布于热带干旱气候区的外缘,其主要特征:一是有一短暂的雨季,年降水量可增至500毫米;二是向高纬一侧的气温不如向低纬一侧的高。 (四)热带季风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受西南季风影响地区为典型。

我国云南大部、 *** 东南角等地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超过20℃。

盛行风向的季节转换显著。夏半年受赤道气团控制,降水充沛,形成雨季,气候特征与热带雨林气候相似;冬半年,有些地方在热带大陆气团控制下,降水明显减少,形成干季。

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年总量的80—90%以上,旱雨两季分明。自然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2)亚热带气候 (五)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 (1)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以亚洲大陆东部,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北美大陆东南部,南美大陆东部、澳大利亚东南部和非洲大陆东南角为典型。盛行风向季节变化显著。

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气温偏低,降水少;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高温多雨,水分季节分配不均。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东亚显著的原因:背靠最大的大陆,面临最大的海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2)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在北美洲东南部及南美洲阿根廷东部地区及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分布。这些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所以叫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气候成因也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只不过该气候分布地区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没有前者强,且降水比前者多。 (六)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等地,以地中海沿岸分布面积最广、最典型。

以北半球为例,夏季副热带高压带北移,为高压控制,这里受热带大陆气团影响,天气晴朗干燥、炎热少雨;冬季副热带高压带南移,受西风带(地中海锋带)影响,温暖多雨。自然植被是常绿硬叶阔叶林和常绿灌木林。

(七)亚热带沙漠(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1)亚热带干旱气候主要分布在南, 北, 纬25°~35°的大陆西部和内陆地区, 其基本特点与热带沙漠气候相似, 也是全年干旱少雨, 夏季高温炎热, 但因纬度稍高, 冬季气温比热带沙漠气候低。 (2)亚热带半干旱气候分布于亚热带干旱气候区的外缘,全年干旱少雨。

与亚热带干旱气候的主要区别是夏季气温较低,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30℃;年降水量较多,大于。

2.地理初一学的关于世界 气候 的资料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印度尼西亚、巴西)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差异大,主要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非洲、澳大利亚)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差异很大,主要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中南半岛、南亚)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少雨(澳大利亚、 *** 半岛)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地中海沿岸)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南北纬30~40°大陆东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季节湿润(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亚欧大陆中部、美国) 高原山地气候:有明显的垂直差异(有山脉的地方) 寒带气候:终年寒冷,被冰雪覆盖。

(南极)。

3.世界气候都有哪些

低纬度气候类型 赤道多雨气候 热带海洋性气候 热带干湿季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中纬度气候类型 副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副热带季风气候 副热带湿润气候 副热带夏干气候(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 温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高纬度气候类型 副极地大陆性气侯 极地苔原气候 极地冰原气候 高地气候

4.世界重要气候类型的相关知识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气温>15°,年降水>2000mm,全年高温多雨,分布于赤道附近

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750-1000,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分布在热带雨林南北两侧

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1500-2000,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分布仅亚州南部

亚热带季风:>0°,年降水>1000,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分布于南北纬30°的大陆东岸

地中海气候:……,年降水300-1000,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分布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降水700-1000,全年温和,降水均匀,分布于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大陆:冬季高原山地:零下20°-15°,全年低温,降水较少,海拔较高的高山高原地区

5.世界各种气候

气候名称 特点、成因 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赤道低压带影响

赤道附近,南北纬10度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

受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

南北纬10-20度,大陆西岸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

常年受副高影响

南北纬20-30度,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

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常年受西风带影响(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

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高温少雨,分雨旱两季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南亚热带季风,成因加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南北纬15-25度,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北纬25-35度,大陆东岸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我国西南的季风,加上地形的影响)

南北纬35-55度,大陆东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温和少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内部,远离海洋

极地气候-全年低温,降水少

分苔原带和冰原带。苔原带主要在在北冰洋沿岸;冰原带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

山地气候-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发生变化

判断方法

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步骤:

1.判断南北半球

看最高气温所在月份……这个应该不用说了,若全年温差不说明是赤道附近的气候类型。

2.以温定带 (主要看最低气温)

0、15度作界限,

全年最低气温高于15度,为热带;

全年最低气温在0-15度之间,为亚热带;

全年最低气温低于0度,为温带;

全年 最高 气温在0度左右,为寒带。

3.以水定型(看降水的全年分布情况)

按降水类型划分,有四类

夏雨型:所有的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和热带草原

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年雨型:热带雨林、温带海洋

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常用气候类型也就这十种,步骤2和步骤3取个交集,就能确定。

另外有两点需要注意:

1.热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温度带上,同属热带气候,降水又同属夏雨型,区分的方法是,热带季风的降水更加集中。有降水的柱状统计图作比较会很明显。再有,热带季风是分雨旱两季,而热带草原是干湿两季。

2.温带海洋气候——虽是温带的气候类型,全年的最低气温却高于0度,但从降水上要和热带雨林相区分应该还是不难的。

我想这个方法不用去记降水量热量,气温也只是0、15两个界线,做题时应该更实用一些。

6.气候知识

气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大气的一般状态 ,是该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气象要素(温度、降水、风等)的各种统计量(均值、极值 、概率等)是表述气候的基本依据.气候与人类社会有密切关系,许多国家很早就有关于气候现象的记载.中国春秋时代用圭表测日影以确定季节,秦汉时期就有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完整记载.气候一词源自古希腊文,意为倾斜,指各地气候的冷暖同太阳光线的倾斜程度有关.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差异,以及海洋、陆、山脉、森林等不同性质的下垫面在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过程不同,使气候除具有温度大致按纬度分布的特征外,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按水平尺度大小,气候可分为大气候、中气候与小气候.大气候是指全球性和大区域的气候,如: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型气候、极地气候、高原气候等;中气候是指较小自然区域的气候,如:森林气候、城市气候、山地气候以及湖泊气候等;小气候是指更小范围的气候,如:贴地气层和小范围特殊地形下的气候(如一个山头或一个谷地).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下,世界气候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之分.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湿润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年温差小,年降水量季节分布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冬季严寒,夏季酷热,年温差大;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山地气候:从山麓到山顶垂直变化; 极地苔原气候:冬长而冷,夏短而凉; 极地冰原气候:全年严寒.气候变化对人类与自然系统有重要影响.由于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已经适应今天以及最近过去的气候,气候资源因此,如果这些变化太快使得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不能适应的话,人们将很难应付这些变化.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这可能会对基本的人类生活标准(居住、食物、饮水、健康)产生非常有害的影响.对于所有的国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的增加将会增大天气灾害的风险.。

7.关于气象的小知识

一)看云测天谚语 1、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2、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3、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4、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则日是晴天.5、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6、乌龙打坝,不阴就雨.7、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涨.8、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天上堡塔云,地下雷雨淋.9、西北黄云现,冰雹到眼前.10、鱼鳞天,不雨也风颠.11、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是雹11、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12、云交云,雨淋淋;云结亲,雨更凶.13、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14、云吃雾下,雾吃云晴.15、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16、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17、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18、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19、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二)观风测天谚语 1、四季东风下,只怕东风刮不大.2、春起东风雨绵绵,夏起东风并断泉;秋起东风不相提,冬起东风雪半天.3、开门风,闭门雨.4、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5、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6、东风急,雨打壁,南风腰中硬,北风头上尖.7、旱刮东风不下雨,涝刮西风不会晴.8、南风转东风,三天不落空;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落空.9、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10、南风不过三,过三不雨就阴天.11、东风湿,西风干,北风寒,南风暖.12、顶风上云,不雨就阴,急风行暴雨.13、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14、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15、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16、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17、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南风若过三,不下就阴天.18、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19、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20、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21、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22、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三)雷电声光测天谚语 1、早雷下大雨,下雨不过晌.2、雷打天顶雨不大,雷打云边降大雨.3、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4、急雷快晴,闷雷难晴.5、雷声像拉磨,狂风夹冰雹.6、春雷十日阴,冬雷十日寒.7、东闪空,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连夜来.8、东南方向闪电晴,西北方向闪电雨.(四)观物象测天谚语 1、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2、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3、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4、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5、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6、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7、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8、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9、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10、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11、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12、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水面来换气儿,大雨马上就来到.13、猫洗脸、青蛙叫雨必下.14、螳螂乱飞,有阵雨.15、蜘蛛结网,久雨必晴.16、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17、蛇过道,大雨到.18、知了鸣,天放晴.。

8.关于气象的小知识

1.降温

据统计,中国强冷空气最多的月份是在11月。北方大部分地区12月份的平均温度约在–5℃~–20℃之间,南方的强冷空气过后,有时也会出现霜冻。

2.大雪

强冷空气往往能够形成较大范围降雪或局地暴雪。降雪的益处很多,特别是有利于缓解冬旱,冻死农田病虫。但降雪路滑,化雪成冰,容易导致民航航班延误、公路交通事故和车道拥堵;个别地区的暴雪封山、封路还会对牧区草原人畜安全造成威胁。

3.冻雨

冻雨是从高空冷层降落的雪花,到中层有时融化成雨,到低空冷层,又成为温度虽低于0℃,但仍然是雨滴的过冷却水。过冷却水滴从空中下降,当它到达地面,碰到地面上的任何物体时,立刻发生冻结,就形成了冻雨。出现冻雨时,地面及物体上出现一层不平的冰壳,对交通、电力、通讯都会造成极大影响,还会造成果树损毁。

4.雾凇

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中国冬季雾凇日数多的地方有:黑龙江、吉林、新疆北部、陕西北部。雾凇是受到人们普遍欣赏的一种自然美景,但有时也会成为一种自然灾害,严重时会将电线、树木压断,影响交通、供电和通信等。

5.暴雨

暴雨形成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一般从宏观物理条件来说,产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条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

大中小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和下垫面特别是地形的有利组合可产生较大的暴雨。引起中国大范围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切变线、低涡、槽、台风、东风波和热带辐合带等。此外,在干旱与半干旱的局部地区热力性雷阵雨也可造成短历时、小面积的特大暴雨。

扩展资料:

1.早晨有露水一般是晴天

为什么有露水时,一般是晴好的天气呢?这是因为晴朗无云的夜间,地面散热很快,田野上气温迅速下降,空气中含水汽的能力就减弱了,这样水汽就纷纷地凝附到草叶上、树叶上、石头上。而多云的夜间,地面上好像盖了一层大棉被,热量不易散发出去,气温不下降,蓄寒的水汽也就不容易凝结成露水了。

2.雨后经常会有彩虹

一场大阵雨后的空气中,天空就飘浮着许多小水珠。它们就像一个个悬浮在空中的三棱镜。太阳光通过它们时,先被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带,然后再反射回来。这时,如果有人站在太阳和雨滴形成的”雨幕”之间,就会看到一条色彩缤纷的彩虹。

3.冬天一般都会下雪

冬天来了,为什么会下雪呢?这是因为冬天温度低,地面的温度都在零度以下,而高空云层的温度就更低了。云中的水汽直接凝结成小冰晶、小雪花,当这些雪花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气流托不住它了,它就从云层里掉到地面上来,就是下雪了。如果有较强的上升气流,空气的温度比较高,就好像一只大手托着雪花似的,雪花在云层里长大的时间就会长一些,降下的雪花也就比较大。

4.先看到闪后听到雷

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快,很快就能到达地面,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慢,过一会儿才会传到大地上来。所以就会先听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了。实际上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出现的。

传到地面的时间相差这么多,是因为光每秒钟要传播3000000千米,而声音在空气中只能1秒钟传播0.34千米。声速只有光速的九十万分之一。

闪电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声大,有的声小。你可以根据声音传到地面的时间大致判断云层到地的高度。光到地面几乎用不了多少时间,可以认为是0,从看到闪电到听到雷声,间隔多少秒再乘以340米,就是闪电处到你的距离了。

雷声遇到云层或高大的建筑物后要产生反射,所以一个闪电光后雷声一般要持续一段时间才会消失。

畜禽舍小气候名词解释

气候类型判断两个步骤:1、以温定带:即根据最冷月平均气温确定热带气候类型:最冷月均温大于15度。亚热带气候类型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15度。其他的温带气候类型:最冷月均温小于0度而大于负15度。极地气候类型:最冷月均温小于负15度。2、以水定型:即根据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分配情况确定具体的气候。(1)热带气候有4种: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降水总量2000MM左右。(年雨型)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750到1500MM,分旱雨季,降水在5到10月(北半球)。(夏雨型)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1000到2000MM,分旱雨季,降水在6到9月(北半球)。(夏雨型)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稀少。(少雨型)(2)亚热带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冬季湿润。(夏雨型)地中海气候:夏季干旱,冬季多雨。(冬雨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年雨型)(3)温带气候类型(不包括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冬季干燥。(夏雨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少,有限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少雨型)。(4)极地气候苔原气候:最热月均温大于5度。全年少雨。(少雨型)冰原气候:最热月均温小于5度。全年少雨。(少雨型)

世界上11种气候类型世界上的11大气候有哪些

畜禽舍小气候名词解释:畜舍内气象要素的综合状况。除受大气候影响外,主要由畜舍结构、畜禽种类、生产条件和饲养密度等因素决定。

畜舍小气候对畜禽的生理机能、健康状况和饲料转化率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可使畜禽生产力有10~30%的波动。构成畜舍小气候的气象要素主要有温度、湿度、气流和光照等。

通风技术研究进展:

我国的养牛场大多散放或拴系饲养,且已向高大型方向发展,通风问题不大。猪、鸡舍的建筑形式和通风方式则多种多样,建筑形式大致可分为密闭式、开放式和有窗式。通风方式可分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机械通风又分正压通风、负压通风、零压通风3种方式。

从气流组织方向又可分横向通风和纵向通风。有利通风的畜舍结构我国尤其是南方高温高湿地区出现几类畜舍,其结构有利于舍内通风。

全式通风屋脊:

适用于高温高湿地区 , 屋顶中部设置一全长式通风屋脊,舍内加热气体由屋脊排出,无气流死角,通风效果好。

透气屋顶:

适用于高温高湿地区鸡舍,用不隔热且易散热的材料作屋面 (如镀锌瓦楞铁皮),白天太阳照射,近屋面空气加热,热压产生通风;夜间屋面不蓄热而向外散热,使鸡舍变凉。该结构的鸡舍无围护,且笼底高出地面1m。

侧壁通风带:

港台、两广地区鸡舍无围护结构,用塑料编护布调节等压区,加强空气在舍内上下流动。

全墙式大百叶窗式通风带:

有利夏季遮光和通风。北京农业大学的节能鸡舍,5m 处有侧壁护板,上下方有金属丝围护,有利通风又可防鸟兽,并有双层塑料织布卷帘调节开启程度,夏季可形成两条通风带。

通风方式:

分横向通风和纵向通风。相比之下,纵向通风效果较好,舍内气流分布均匀,流速大,空气新鲜,消除氨气滞留死角,避免相邻鸡舍的对吹对吸。

横向通风的3种形式:

1. 正压通风 可以加热,冷却,过滤,但管理费用高。另外夏季风机不全开时,易导致舍内环境不平衡。

2. 负压通风 国内密闭鸡舍多使用负压通风,气流组织方式为上进下排。缺点是叶片易积灰,且对粪便管理要求较高。

3 零压通风 是一种联合式通风方式,包括机械的通风和排风,有利于风机功率发挥,但投资较大。所有横向通风都必须缩短窗间距以减少气流死角。

全世界有多少种气候类型,说出其成因,特点,分布

1、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3、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降水稀少

4、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5、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全年降水较多

6、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7、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8、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9、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10、寒带气候-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11、高山高原气候-寒冷 冰雪覆盖

当陆地受阳光照射强、而导致陆地气温高时,陆地的空气膨胀上升,此时海面的空气相对来说比重大,海面空气沿着地表从海面流入陆地。而海面较低的温度导致海面上空的空气因收缩而下降,地面上则由于温度高导致的空气膨胀而上升,于是高空的空气从大陆上空流入海洋上空。

扩展资料:

气候分类方法:

1、理论分类法(亦称成因分类法)。其着眼点是根据形成气候的因子来划分,如以气团为基础的阿里索夫(苏联学者)法。

2、实验分类法(亦称经验分类法),如以植物分布为基础的柯本分布法,有以低利为基础的纬度分类法和以水分平衡(指降水量、蒸发量与渗流量三者平衡)为基础的水分分类法。

全球气候基本类型可分由赤道多雨气候(又称热带雨林气候)、信风湿润气候(又称副热带湿润气候或温带湿润气候)、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副极地大陆气候和冰原气候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气候类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全球气候分类

楼主您好!全世界有多少12种气候类型!

气候是地球与大气之间长期的能量交换与质量交换过程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环境因子。气候的含义不只是几个要素的简单平均状态,而是热量、水分及空气运动的大气综合状态的统计特征,既包括平均状况,也包括各种可能状况的概率分布,及其极端状况。气候视其空间尺度大小可分为大气候、中气候与小气候。这三种尺度的气候状况,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环境。

气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气象要素(温度、降水、风等)的各种统计量(均值、极值、概率等)是表述气候的基本依据。气候与人类社会有密切关系,许多国家很早就有关于气候现象的记载。中国春秋时代用圭表测日影以确定季节,秦汉时期就有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完整记载。气候一词源自古希腊文,意为倾斜,指各地气候的冷暖同太阳光线的倾斜程度有关。

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差异,以及海洋、陆、山脉、森林等不同性质的下垫面在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过程不同,使气候除具有温度大致按纬度分布的特征外,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按水平尺度大小,气候可分为大气候、中气候与小气候。大气候是指全球性和大区域的气候,如: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型气候、极地气候、高原气候等;中气候是指较小自然区域的气候,如:森林气候、城市气候、山地气候以及湖泊气候等;小气候是指更小范围的气候,如:贴地气层和小范围特殊地形下的气候(如一个山头或一个谷地)。

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下,世界气候大致分为以下几12种类型,以下是这些气候的成因,特点,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之分。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湿润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年温差小,年降水量季节分布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冬季严寒,夏季酷热,年温差大;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山地气候:从山麓到山顶垂直变化;

极地苔原气候:冬长而冷,夏短而凉;

极地冰原气候:全年严寒。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 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 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 2000 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 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 400—1500 毫米之间,有明 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 温也在 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 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 1500—2000 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 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 250 毫米以下, 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 月平均温 普遍在 0℃以上, 夏季较热, 月平均温一般为 25℃左右, 7 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 年降水量一般在 1000 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我国 东南部最为典型。 其它地区, 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 冬夏干湿差别不大, 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6.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 故名。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 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 月平均 温在 0℃以上) ,夏季不热(7 月平均温在 22℃以下) ,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 一般在 1000 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 2000 毫米以上或更多。

8.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地区,朝鲜和日本的北部, 以及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地区, 其特点为夏季温暖, 冬季较冷, 年降水量 500—1000 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温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

9.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由于全年在大陆气团控制 下,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年降水量都在 500 毫米以下,在大陆 中部形成干燥或半干燥气候;而大陆北部,则由于纬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长, 夏季温凉、短促,蒸发不旺,降水虽少,但不干旱,形成特殊的亚寒带针叶林气 候。

10.极地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区、格陵兰岛、北冰洋 诸岛和南极洲。在大陆边缘地区,冬季长而寒,但夏季最热月平均温可达 10℃, 苔藓、地衣是这里的典型植物,故又称为苔原气候;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等地的绝大部分地区,终年在冰雪覆盖下,最热月平均温也不超过 0℃,因 此被称为冰原气候。

其中极地气候包括苔原和冰原气候两种。

(1)极地长寒气候(苔原所候) 。分布在 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北部边缘(南以最热月 10℃等温线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相接) 、格陵兰岛沿海的一部分及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在南半球则分布在马尔 维纳斯群岛、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等地。其特征是:全年皆冬,一年中 只有1~4 个月月平均气温在 0°~10℃之间, 冬季酷寒而漫长; 年降水量约 200~ 300 毫米,以雪为主;地面有永冻层,只有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

(2)极地冰原气候。分布在极地及其附近地区,包括格陵兰、北冰洋的若 干岛屿和南极大陆的冰原高原。这里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发源地,整个冬季 处于永夜状态,夏半年虽是永昼,但阳光斜射,所得热量微弱,因而气候全年严 寒,各月温度都在 0℃以下;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25℃,是世界上最寒冷 的大陆,1967 年挪威人曾测得-94.5℃的绝对最低气温,可堪称为世界“寒极”。 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盖,又多凛冽风暴,植物难以生长。

11.高山气候可能出现在任何纬度,其特点是气温和降水都有垂直变化,气温随 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水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超过这一高度则 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12..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这种气候出现在北纬 50°~65°之间,呈带状分布,横 贯北美和亚欧大陆。具体来说,在北美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 的大部分;在亚欧大陆西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除外) ,经芬兰和苏联西部 (南界在列宁格勒—高尔基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线)至苏联东部(除南部以 外) 。北部以最热月 10℃等温线为界。这一带的气候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 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在冬季,北极气团侵入机会很多; 在暖季, 热带大陆气团有时也能伸入。 该类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冬季漫长而严寒, 每年有5~7 个月平均气温 0℃以下,并经常出现-50℃的严寒天气;夏季短暂 而温暖,月平均气温在 10℃以上,高者可达 18°~20℃,气温年较差特别大; 年降水量一般为 300~600 毫米,以夏雨为主。因蒸发微弱,相对湿度很高。

希望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