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指数

文章内容

什么气候区植被稀少_什么气候区植被稀少些

tamoadmin 2024-07-14
1.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西北内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2.干旱荒漠风景3.寒带气候特征气候方面: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夏季温差大,全年降水少

1.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西北内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

2.干旱荒漠风景

3.寒带气候特征

什么气候区植被稀少_什么气候区植被稀少些

气候方面: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夏季温差大,全年降水少。在春季,气温迅速回升,蒸发过程中会带走很多水汽,使得地表更干。并且在西北地区,受副高和西风控制,风力大,非常容易形成扬尘天气。当风力达到一定时,扬尘积多,形成沙尘暴。

植被方面:我国西北地区因气候因素,降水少,光照强,热量大,因而植被覆盖率极小,土地荒漠化严重。植被具有防风固沙的功能,而我国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土壤沙化严重,因而很容易形成沙尘暴天气。

2010年春季的沙尘暴天气是因为西伯利亚强冷气团的影响而形成的。

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西北内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

气候方面: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夏季温差大,全年降水少.在春季,气温迅速回升,蒸发过程中会带走很多水汽,使得地表更干.并且在西北地区,受副高和西风控制,风力大,非常容易形成扬尘天气.当风力达到一定时,扬尘积多,形成沙尘暴.

植被方面:我国西北地区因气候因素,降水少,光照强,热量大,因而植被覆盖率极小,土地荒漠化严重.植被具有防风固沙的功能,而我国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土壤沙化严重,因而很容易形成沙尘暴天气.

干旱荒漠风景

该题可以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思想回答,气候干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西北地区成为我国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地区。

正是因为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砂质沉积物;

冬春干旱季节大风日数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降水的变化等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进而导致荒漠化的发生,所以西北地区环境较为脆弱。

寒带气候特征

一、干旱地貌及其成因

干旱气候区年降雨量不超过200~250mm,南疆低于50mm,托克逊为5~9mm,降水大部分以暴雨形式降落,植被稀少,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烈,风力强,从而有风蚀、风运、风积3种作用,进而形成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极度干旱区以荒漠为主,有以下类型:①岩漠,为岩石裸露的地区以及沙漠中风蚀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强烈的地区;②石漠,由巨砾和裸露基岩组成的地区;③戈壁,为砾石组成的荒漠,它是各种成因堆积物中沙和尘土被风吹走的剩余物;④沙漠,由沙组成的荒漠;⑤泥漠和盐漠,在荒漠的低洼处,有时还有泥漠和盐漠。风力分选的结果是,一个大区域常按以上荒漠顺序分带。

风蚀可分为吹蚀和磨蚀两种形式。风能把地面沙粒吹扬起来搬运,这就是风蚀,这种挟沙气流称为风沙流,是风的搬运表现形式。当挟沙气流遇到障碍物时,便会进行磨蚀,风沙流遇到障碍物以及气候状况改变、风无法继续携带沙粒前进时,便会发生物质的堆积,称为风积。风蚀、风运和风积是相互联系的统一过程,往往同时或交替出现。一次风的活动范围内往往出现风蚀为主、风蚀和风积大致相等、风积为主的3种地带。

常见的风蚀地貌有:①风蚀柱,岩层产状水平,岩性单一,垂直节理发育时,受风蚀常形成石柱地貌;②风蚀塔,岩层软硬相间的地区,形成粗细不一的塔状石柱;③风蚀蘑菇,上大下小的蘑菇状石柱,因为风沙流的磨蚀集中在离地面一定高度内;④风蚀城堡,产状水平的基岩区,在间歇性流水侵蚀和风沙长期磨蚀下,形成类似城堡的地形;⑤雅丹地貌,定向风在干涸湖底或阶地上沿干缩裂隙逐渐扩大形成与主风向平行的垄脊和浅沟相间的地貌,垄高可达4~10m;⑥风蚀穴,风沙流对陡峭崖壁表面进行磨蚀形成的孔穴;⑦风蚀壁龛,风沙流对岩壁表面进行磨蚀形成的蜂窝状凹坑;⑧风蚀凹地,椭圆形凹地,沿主风向成排分布,迎风壁缓,背风壁陡;⑨风蚀谷和风蚀残丘,风沿沟谷磨蚀吹蚀,使之扩大变形,形成形状极不规则的风蚀谷。谷壁上常有风蚀凹穴,风蚀谷加宽加长,将地面切割成孤岛状,便成为风蚀残丘。

风积地貌主要指沙漠中形成的各种形态的沙丘,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1)新月形沙丘,平面上呈新月形,高数米至数十米,宽100~300m。迎风坡平缓,10°~20°,风将沙沿坡面运至丘顶尖脊;背风坡较陡,28°~33°,沙粒从丘顶尖脊向下滑动,由单向风形成,且是成熟的形态。两个或两个以上沙丘相连,便成为新月形沙丘链。

(2)纵向沙垄,为顺主风向延长的长垄状沙丘,高10~20m至百余米,长数米至数千米,垄脊一般平缓,或波状起伏,敦煌鸣沙山的纵向沙丘高130m。

(3)横向沙垄,为规模巨大的新月形沙丘链,长10~20km,高达100m左右,沙丘间距离1500~3500m。因垂直风向分布,故称横向沙垄。在迎风坡上常叠加小型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

(4)蜂窝状沙丘,是圆形碟状凹地及其间丘状高地的统称,由龙卷风或旋风将地面吹蚀而成。

(5)金字塔沙丘,沙丘形如金字塔,具有尖顶和三角斜面,是在风力相差不大的多向风作用下形成的,体积巨大,可称沙山,高度在100~150m之间。美国科罗拉多州南部沙漠中的沙山高度可达180m。

根据沙丘的移动性可划分为:①流动沙丘,在风力作用下易于顺风向前移动,年平均向前移动数米至十余米;②固定沙丘,地表及沙丘表面植被发育,沙丘形态和分布的位置长期相对稳定;③半固定沙丘,介于前两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流动沙丘或固定沙丘。

二、沙漠(43)

我国是一个多沙漠的国家,沙漠、沙地、戈壁的面积在百万平方千米以上,塔克拉玛干、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巴音温都尔、库布其等大沙漠在西部,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乌珠穆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在中部和东部。沙漠吞食草地耕地,危及人类生存。但沙漠上仍有生命,有可叹可惊的神奇景观,沙海、魔鬼城、沙海蜃楼都是充满神秘诡异色彩的特殊风景。

沙漠的独特风景,是在别处所不能享受的。乘上沙漠之舟的骆驼或坐上划沙船,悠然驶入浩瀚沙海,观赏那坦荡无垠、平展如镜的沙面,穿越那凝固了的波峰浪谷,涤荡在万丘攒动的海涛里;极目远眺天沙相连的那条曲线,左顾右盼那喜人的绿洲;蹲在沙漠里,轻抚那绝处逢生的一草一木,掬起绝无仅有的一溪一潭……定会找到许多新的感觉。

1.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和阿拉善右旗西北一带,东西长270km,南北宽220km,面积近5×104km2 ,海拔1700m,是我国第三大沙漠。沙漠上分布着新月形、金字塔形沙丘和各种复杂形态的沙山,高度一般为200m,最高500m以上。沙漠中的鸣沙分布也极广泛,到处都可听到似飞机掠空而过的轰鸣声。

驱车至巴丹吉林沙漠的边缘,左侧便是蜿蜒如黄龙的沙峰沙谷,不见尽头,登上沙峰,便可俯瞰巴丹吉林沙漠。但是往上攀比较困难,登上一步,退下半步,越往上风越大,无孔不入的沙子到处都是。大风卷着细沙在座座尖锐的沙梁上旋转,远远望去,一团团烟尘打着旋飞向沙峰和空中。一望无际的沙海一片昏黄,看上去有些模糊,只有风头过去的瞬间,才能看一眼起伏的沙海。人在沙峰尖上根本站立不住,只能在峰顶稍下的沙梁上小站一会儿。晴天无风时,波涛起伏的沙海,无边无际,十分壮观。

2.武威沙漠公园

位于武威城东20km 处的腾格里沙漠前缘,园内沙丘起伏,百草丛生,有梭梭、桦木、红柳、沙米、蓬棵等各种沙生植物20 多个品种、500 多万株。如今又建成了各种设施,成为我国第一座大漠风光与沙漠绿洲相结合的游览乐园。登上32m的观景塔远眺,在被各种植物点缀得五彩缤纷的绿洲之外,起伏着万顷沙海,沙海中蜿蜒着游龙般的古老长城,令人心旷神怡,豪情满怀。

3.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沙漠的沙丘形态复杂。东部和西部麻扎塔格山南北地带,多为延伸很长的巨大复合型沙丘链,最长可达30km;中部和西南部为复合型纵向沙垄,长10~20km,高50~80m,宽500~1000m;南部邻近山岭地带发育有金字塔形沙丘;北部塔里木河老河床以南可见高穹状沙丘。沙漠边缘和河岸边分布有以红柳沙堆为主的固定、半固定灌丛沙堆,成为沙漠中的绿洲。和田河西侧有一系列低山丘陵——麻扎塔格,从西北向东南直插沙漠腹地,全长140km,相对高度100~300m。南坡是一系列陡峻的山坡,北坡甚至与沙丘高度难以区分。

在这浩瀚的沙海中,异峰突起,出现两座红白交错的高大石山,山上有许多风蚀蘑菇石,形象逼真,大的有3人高,蘑菇伞下可容纳10多人。这红白二山由红色的砂岩和白色的石膏组成,当流沙掩埋了大地,它们的顶部还突兀于沙面之上。

4.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西起大西洋,东到红海之滨,横贯非洲大陆北部,面积超过美国本土。满目黄沙,一望无际,大小沙丘连绵起伏,纵横排列,形态复杂多样,除头顶一抹蓝天,再也看不到其他颜色。大风吹过,飞沙走石,天昏地暗,茫茫沙海,辨不清方向。夕阳下黄沙被落日染成一片血红,凄艳而苍凉。

5.鸣沙山

只要沙丘高大,且以细沙为主,坡底下有泉涌出,干燥的沙山在移动时就会发出声响,类似轰炸机掠空的轰鸣声。我国有多处鸣沙山,下面略举几例。

哈密北鸣沙山:汽车驶下天山,可见草原和横卧于千顷碧野上的一座沙山,南北长500m,相对高100m。风动处,沙鸣声如泣如诉,如箫如笛,凄然回荡。

鄂尔多斯沙响湾:在黄河南岸冲积平原边缘的库布奇大沙漠里,有高达100多米的巨大新月形沙丘。沙子色呈金黄,质软如缎,当你捧起沙子倾倒、提足践踏或顺坡滑行之时,湾里都会发出各种莫名其妙的声响,似逗趣、似调侃、似震怒……引发游人无尽的联想。

沙坡头响沙:地处宁夏中卫县城西,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包兰铁路线北,沙丘高100m,呈新月形,脚下是奔腾的黄河,风光绮丽,气势壮观,从沙丘顶往下滑就会发出呜呜之声,“沙坡鸣钟”为中卫胜景。

巴里坤鸣沙山:位于新疆巴里坤以东,四周为碧绿的草场包围,鸣沙山高百米,人们沿金**沙坡滑下去,声音悠远而深长,若用双手掀动更多沙子,则转为轰鸣巨响,且声音随人数多少、速度快慢而高低起伏变化。

敦煌鸣沙山和月牙泉:鸣沙山位于敦煌市南5km处,东起莫高窟崖顶,西至党河口,东西长40km,南北宽20km,最高250m,峰顶海拔1715m,古称神沙山、沙角山,是一座巨大的风成沙丘。沙岭起伏绵延,峰如削,锐如刃,似一条金色游龙,蜿蜒盘踞在西北大地。这里随处可见逶迤的驼队载着游人穿行于绵延40多千米的沙山之间。站在山顶远望浩瀚的沙海,顿觉豁然。在阳光照耀下,沙粒晶莹,沙峰起伏,显示出凹凸分明的立体感。顺着流线型的沙脊远视,可见苍郁的林带,山脚下一小块绿色盆地中镶嵌着一泓如镜的碧水,状如月牙,倒映着茂密的苇丛,这便是月牙泉。鸣沙山的妙处在于“鸣沙”,轻则窃窃私语,重则轰隆雷鸣,声震数十里,晚间还会迸发出五彩缤纷的火花。傍晚沙坡上满是游人留下的坑坑洼洼,山脚下也堆起了一个个小沙丘,然而到第二天早上,山脊依旧锐如刀刃,沙又被送回了山顶。

月牙泉在鸣沙山的北麓,东西长224m,南北宽39m,面积0.88hm2 ,平均水深5m,水色蔚蓝,清澄如玉,泉边水草摇曳,与周围沙山形成强烈的对比。这里狂风飞沙肆虐,然而历经2000多年,月牙泉依然泉清如镜。“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确是奇迹。专家认为,月牙泉四周沙山高耸,吹进环山洼地的风向上旋,将月牙泉周围山上流下的沙子又送回山脊的另一侧,从而使沙山和泉水长期共存。月牙泉还是当地的地下潜水面,有地下水的补给,亦不涸不腐。月牙泉最美的时候在清晨,清澈静谧的月牙泉,如一弯新月落在金色的群峰之中,倒映着晓月晨曦,“月水一色”,格外妩媚动人。五月端阳节,登鸣沙山、观月牙泉是当地民俗,相沿至今。

三、戈壁(44)

1.敦煌

敦煌位于甘肃省的西北部,河西走廊的西端,甘肃、新疆、青海三省、区交会处,是一个高山、沙漠和戈壁环绕的小绿洲。敦煌曾是丝绸之路的门户、交通枢纽和欧亚大陆政治、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的中心。出敦煌城不远,就可看到戈壁的景色,前面是通天的大道,两侧是铺满砾石的戈壁滩,天像一个大大的穹庐在上面罩着,车像一个小小的爬虫在爬行……无边无际的戈壁滩上有一丛一丛枯黄的草长在一个个小土包上,看上去很像驼峰,颜色极似驼毛,骆驼又吃这种草,所以叫骆驼草。戈壁的景色简洁纯真,前面是飘着几朵白云灰中带蓝的天,偶尔变幻出一脉淡淡的远山,坦荡无饰,一目了然。如果,还可以看到远处地平线上水光连天,倒映着楼阁、树木,这就是戈壁独有的“海市蜃楼”。阳关附近的南湖乡,在空旷的大地里,还可看到孤零零地立着土坯砌的房子,四壁全是一个挨一个的长方形孔,这就是晾葡萄干用的晾房。

2.温宿天山神木园

神木园位于南疆温宿县,是一个奇特的地方,周围都是荒凉的戈壁,唯独这里绿色满园,泉水流淌,花草飘香。这里遍布百年千年的古树,其中以柳树居多,古树样子奇特,千姿百态。有一颗银白杨,需几人合抱,已生长1000多年,枝叶繁茂,郁郁葱葱。整个园区,葱郁而茂密的古树,形成浓浓的树荫。这里泉水特别多,最著名的是千年圣水泉。

3.五彩湾

五彩湾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一片戈壁荒漠中。五彩湾是这一片色彩鲜艳的风蚀地貌的统称,经过风蚀雨剥,塑造了丘陵状的外观。由于岩石不同,连绵的丘陵呈现出七彩的颜色,深红、赫红、黄、橙、绿、青灰、灰绿、灰黑、灰白交相辉映,如同一幅鲜艳的油画。连绵的彩色丘陵高低起伏,如巨蟒、雄狮、城堡中的亭台楼阁,微缩的金字塔,所有的山冈都被鲜艳的色彩包围。黄昏时,落日的余晖将五彩湾映得如火如炽,仿佛所有的山都在熊熊燃烧,极为壮观。

4.将军戈壁

将军戈壁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奇台县城以北,是一个充满神奇魅力的地方。火烧山如烈焰腾空,红柳林如红毡铺地,梭梭林苍翠如玉,海市蜃楼虚无缥缈。被称为魔鬼城的雅丹地貌,亚洲最大的硅化木群,轰动全国的恐龙沟,化石之库的石钱滩,并称为将军戈壁的“四大奇迹”。这里的卡拉麦里山植被茂盛,有大片大片的梭梭和红柳混交林覆盖其上,有的高6~7m,密密匝匝,遮天蔽日,春夏秋季,水草繁茂,山花遍野,呈现一派草原风光。

5.乌卢鲁国家公园

位于澳大利亚沙漠地带,以艾尔斯岩和奥尔加圆丘闻名于世。在广阔的沙漠平原上孤零零地屹立着一块方圆长8.8km、高335m的巨石,像海面上的一座孤岛,艾尔斯岩的铁被氧化变成棕红色,清晨阳光靠近地平线时照射上去,像火一样鲜红明艳,发出耀眼的光芒,远望如同半轮红日。日落时如遇上一场阵雨,岩顶上便会出现一道彩虹,不偏不倚,正好给半轮红日镶上一道七彩的花边。不同时间、不同角度艾尔斯岩会反射出淡红、紫红、橘红、大红、赭红等不同颜色。岩石顶部有一些被水冲出的沟渠和岩洞,降雨后便形成许多飞瀑注满大大小小的水塘,于是巨石的基部便长出一圈郁郁葱葱的植被。相距20多千米的奥尔加圆丘,能与之媲美。它是由30多块奇形怪状、散乱点缀的拱顶石组成的岩群,占地35km2 ,最主要的岩山,高出平原546m,从平原上拔地而起,如同海面上兀立的红色岩岛。

四、风蚀地貌(45)

1.罗布泊雅丹风景

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是盆地水系的归宿。昔日烟波浩渺、水域面积5350km2 的菖蒲海,而今只余一片干旱的洼地。在湖积平原的东部和东北部,因定向挟沙气流对干缩裂隙吹蚀形成与风向平行的风蚀垄脊与风蚀宽浅沟槽相间的“雅丹”地貌。因其形状似龙,顶部多有白色盐壳,又称“白龙堆”。“雅丹”意为陡峭的土丘,因发育于孔雀河下游雅丹地区而得名。落日时的雅丹,在阳光照射下,如起伏的城堡,金碧辉煌。

2.新疆魔鬼城

魔鬼城是地貌学上的风蚀城堡或风城的俗称,规模大、气势壮观。风带着的沙粒对地面和岩石进行撞击磨蚀,在地面形成深浅不一的沟壑,裸露凸起的岩石被带沙的狂风雕得奇形怪状。每当大风来时,黄沙遮天,大风在风城里激荡回旋,呼呼作响,凄厉呼啸,如同鬼哭狼嚎,令人毛骨悚然、心悸魂惊。在月光惨淡的夜晚,四周萧索,更为恐怖。但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却有一片和平宁静的旷世之美,没有传说中的阴森恐怖。新疆有两个有名的魔鬼城,一个在乌鲁木齐东北的奇台境内,在茫茫戈壁中有100多平方千米的风蚀地貌;另一个在乌鲁木齐之北偏西,乌尔禾镇东20km处。

3.南八仙风蚀地貌

位于青海北部柴达木盆地,是典型的雅丹地貌,雅丹林总面积21×104km2 ,平均海拔3260m,是中国面积最大的风蚀雅丹林群。

4.岩塔沙漠

澳大利亚西南楠邦国家公园的“岩塔沙漠”,因地面上林立着无数塔状孤立的岩石而得名。沙漠里风卷流沙,一片金黄,岩塔七零八落地矗立在蓝天与黄沙之间,呈暗灰色,高1~5m不等,当延伸入沙漠腹地时,岩塔也由暗灰转变成与沙漠类似的金色。岩塔大者如房屋,小者细如铅笔。有的表面平滑,有的坑坑洼洼如蜂窝,巨大的岩塔在沙漠上投下一个个轮廓分明的黑影,令人难忘。

五、沙漠森林风景(46)

1.额济纳胡杨林

胡杨,又名胡桐,叶子嫩时如柳,老时似杨,是戈壁深处特有的树种。内蒙古额济纳绿洲生长着567万亩胡杨林,枝叶茂密,树干挺拔,高的约有七八丈,粗壮的要几人合抱,这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大原始胡杨林之一。

金秋时节是胡杨林最富魅力的时候,千万棵胡杨共同擎起一片金色的海洋,让人觉得走进了一个富丽堂皇的童话世界,苍劲的枝干扭曲着向上伸展,几多曲折,仍然朝向苍穹。金**的叶子在阳光照耀下,泛着熠熠金光,衬着碧蓝的天穹,显得壮丽辉煌,绝非一般花草之美可以比拟。秋风吹拂,金叶飘洒,脚下又铺了一层金毯。阳光透过胡杨金黄而茂密的叶子洒在地上,温馨和谐。

在达来呼布镇以北25km处,有一棵被称为“神树”的胡杨,高23m,主干直径2m多,树围6.5m,它的根系在30多米的范围内又分蘖出5棵粗壮的胡杨,被称为母子树,在几千米以外,就可看到这一繁茂的景观。

达来呼布镇西南28km处的红城附近,有一片枯死的胡杨林,当地人称怪树林,奇形怪状,虬枝横斜,倒下的横七竖八,各式各样,姿态舒展奔放,残枝上的纹路,扭曲旋转,如盘绕而上的旋风。

2.沙漠植物园

吐鲁番市东南12km的哈特喀勒乡,建有800 亩草地林海,是中国第二座沙漠植物园。沙漠植物种类约有145种,是中国沙漠植物种类最完全之地。

3.生死胡杨林

塔克拉玛干沙漠森林公园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原始胡杨林自然保护区,位于沙漠公路的起点肖塘之北。这里是成片的胡杨林,全世界的胡杨林有10 在中国,而中国的胡杨林有90 在新疆。胡杨树干粗壮干裂,并不高大,叶子是金**的,极其浓密,远看如花团锦簇。有的树叶子掉光了,只留下光秃秃的树干,就像怪兽的枯手。

4.土青沟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北部有一条宽200多米、深400余米、全长24km的大青沟,沟外是连绵的沙丘、稀疏的草木,沟里则是奇形怪状的树木,盘根错节,郁郁葱葱,为珍贵阔叶树种混交林,伴生有水曲柳、黄波罗等木本植物和沙参、党参等,景观与长白山天然阔叶树种混交林的森林景观相近似。沙海中的大青沟能保存这片原始森林是一个奇迹。

六、沙漠文化风景(47)

1.楼兰古城

位于罗布泊西北侧,是楼兰古国的都城。古城遗址呈正方形,城中有居民院落、佛塔、家具、残墙等遗迹。楼兰古城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西汉以来重要的屯田区,由于河流改道,风沙侵袭,于公元376年废弃,现被掩埋在大漠中。

2.黑水城遗址

黑水城遗址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的戈壁大漠中,它曾是西夏王朝的古城。秦汉时的居延文明在此曾显赫一时,西夏的水城文化也有过200多年的辉煌岁月,但如今只剩下一片破败的残壁。离城数千米便可看到高耸入云的白塔,此塔坐落在城中西北角,是一座12m高的西藏覆钵式佛塔,基座虽已剥蚀得裂痕斑斑,却依然沉静安详。流沙几乎将城墙掩埋,城外环绕着几座陈旧的喇嘛庙。整个城市为黄土堆砌,基本轮廓得以保存,城中只留下几间破房,到处散落着砖瓦石块,依稀可辨昔日的繁荣。

3.统万城

统万城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乌审旗境内,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遗址。东西宽492m,南北长527m,城高10m,四角有墩楼,高30m。统万城城垣有内、外两层,四城墙皆有防御性的马面设施,四城门均设瓮城。城内台榭高大,飞阁相连,雕饰华丽,如今已被一望无际的毛乌素沙漠包围。统万城城址呈淡灰色,耸立于茫茫沙海之中,远望宛若水泥建筑的楼群,似沙海中的蜃楼。

4.红石峡和镇北台

红石峡和镇北台位于陕西榆林城北3km的沙漠中。从北向南流的榆溪河北段西岸有沙地植物园,南段有摩崖石刻。红石峡位于两者之间。北段之东便是镇北台。这段数百米长的小峡谷由红色砂岩组成,在十数米的悬崖上,雕琢出许多文字与庙窟。那些书法石刻丰富多样,有飘逸的行书、朴拙的汉隶、奇秀的大篆,各呈异彩。在书法石刻之间,分布着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庙窟。庙窟之间凿有通道,布以台阶,窟窟相连,或明或暗,往上通过天门可登达红石峡的顶峰。

镇北台雄踞红山的最高处,南依沟壑纵横的黄土丘陵,北邻坦荡无边的毛乌素沙漠,像东西蜿蜒长城上的一把巨锁,扼守着塞上的边界。镇北台呈方形、灰黑色,分4 层叠起,有30多米高。站在顶端的瞭望台,塞北的沙漠风光,尽收眼底。镇北台是过去的军事要塞,突耸原野,数里之外可见雄姿。蓝天白云下的高台,见证了历史与自然的变化,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5.悬臂长城和万里长城第一墩

悬臂长城位于嘉峪关北8km,史称西长城。5km长的城墙由关城北东角的“闸门墩”起步,沿嘉峪关内侧向北延至戈壁滩中。平坦处如涉平地,险峻处攀上绝壁。有200多米的长城攀缘于高150m、倾斜45°的山脊上,似长城倒挂、铁臂悬空,所以又称悬臂长城。登上台墩顶的垛墙,放眼四望,祁连雪山,黑山峡谷,长城内外,大漠风光,一览无遗。

万里长城西端起点的第一座烽火台,位于嘉峪关明长城的最南端,高居讨赖河边82m高的悬崖峭壁上,又名讨赖河墩、头墩。明代嘉峪关内外共有39座墩台,这是最大的墩台,负责传递嘉峪关以南至祁连山方面的军事信息。

6.玉门关和阳关

玉门关在敦煌城西北95km的戈壁滩上一个叫“小方盘”的地方。玉门关废墟遗址是一座破旧的四方形小城堡,耸立在茫茫沙海中的沙石岗上,关城周垣尚在。城堡用黄胶土板筑成,城墙高9.7m,面积630多平方米。周围尚有炮台、营垒、古塔之类遗迹。登上古关城堡,可见四周空阔浩瀚的景色。关城附近是一个圆形的小盆地,沼泽上芦苇丛生,胡杨茂密。关城旁横卧着干涸的疏勒河,卵石灼灼发光,两岸延伸着累累沙丘,沙丘间杂着丛丛红柳及沙漠上特有的野卉。玉门关因王之涣的《出塞》诗句“春风不度玉门关”而为许多人所熟知。

阳关在玉门关之南,处于南湖乡比较平坦的沙丘地带。一座红色沙石山上有一座古代的烽火台,登台南望,是一片四五公里见方的洼地,阳关已在此被深埋在流沙中,当地人称它为古董滩,大风过后,有时能见到砖瓦、铜钱和铁箭头。

7.坎儿井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坎儿井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蓄水池) 4部分组成。它将地下水汇集引出,形成特殊的灌溉系统,使得素称“火州”、“风城”的吐鲁番出现大片绿洲。新疆的坎儿井大约有1500多条分布于吐鲁番盆地、哈密盆地及和田地区,以吐鲁番为最多,有近千条,长5000km,被称为地下运河。坎儿井中清澈的水在地下流淌,浇出一片片庄稼、一片片绿洲、一处处文明。

寒带气候编辑词条编辑摘要

摘要寒带气候是高纬度地区各类寒冷气候的总称,也称极地气候。盛行的极地气团和冰洋气团,两者交绥的冰洋锋上有气旋活动,无真正的夏季,云量多,日照少,年降水量200~300毫米或更少。

目录

1概述

2特征

3北极型

4南极型

5南北差异

6植被

展开 目录

1概述

2特征

3北极型

4南极型

5南北差异

6植被

7代表区域

收起 编辑本段概述

在最古典的气候分类中,寒带气候指极圈以内的气候。在柯本气候分类中指极地气候(全年寒冷,最热月气温在10℃以下。)包括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在阿里索夫气候分类中相当于副北(南)极带与北(南)极带的合称。在斯查勒气候分类中,包括副极地大陆气候(冬季漫长,夏季短促,最热月气温也在10℃以上,又称针叶林气候或雪林气候)、极地长寒气候(最热月气温在0—10℃间)和极地冰原气候(各月气温低于0℃)。

寒带指天文上的高纬地带,在南北纬66°34’到90°之间。南北寒带各跨纬度23°26’,二者合占地表面积的8.3%。太阳高度角小,终年无夏。有极昼极夜现象,其持续时间在极圈为一日,在两极为半年。

该区位于地球的极圈以内,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只有46°52′,并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带。

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气温较低,昼夜长短变化最大,无明显的四季变化。寒带占地球总面积的10%。

编辑本段特征

寒带气候位于地球的极圈以内,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只有46°52′,并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带。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气温较低,终年寒冷,冬季更甚,若遇上雪暴发生,风雪交加,极为寒冷。

寒带气候区昼夜长短变化最大,有极昼和极夜现象,无明显的四季变化。寒带气候区占地球总面积的10%。

寒带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夏季短暂且阴冷,冬季漫长而严寒。年温差大。北半球温带和寒带交界的地带,夏季最暖月均温在10℃以上的地区,有广大的寒带针叶林,是世界木材的主要供应地。

寒带气候区降水量稀少,以降雪为主,太阳辐射弱,地面辐射强,出现过地球上的极端最低气温。

寒带气候区的土壤为冰沼土和永冻土,植被稀少,代表动物是北极熊和企鹅,有极光景观。

编辑本段北极型

北极寒带气候也称苔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和亚欧大陆的北部边缘,格林兰沿海一带和北极的一些岛屿。植被以苔原景观为主,包括苔藓、地衣、小灌木等耐寒植物。

北极寒带气候的特征是全年皆冬,做暖月10摄氏度等温线和针叶林带分界;最暖月0摄氏度和冰冠区分界。气温低,蒸发微弱,相对湿度高,沿岸多云雾。

该区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多为降雪。部分冰雪在夏季能短期溶解,降水量偏低。土壤为冰沼土,酸性,不利农耕。居民主要是爱斯基摩人,也称因纽特人。

编辑本段南极型

南极寒带气候也称冰原气候、冰漠气候。主要包括南极大陆,也包括北极的格林兰岛部分和其它一些岛屿。地理景观为冰原景观,无植被。

南极寒带气候的气候特征是全年严寒,各月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是冰洋气团的源地,曾出现过全球最低温。

南极寒带气候区的年降水量约100毫米,都是降雪。雪量不多,但因常年累积,形成深厚的冰层。风速约在25米每秒以上,最大超过100米每秒,吹雪称为雪暴。

本区无定居居民,只有少数科学考察研究者,代表动物为企鹅。南极的大气层有臭氧空洞,是严重的环境问题。

编辑本段南北差异

寒带气候区分为南极寒带区和北极寒带区。终年冰封的极地地区,气候寒冷,降水极少,到处都是一片白茫茫的雪原,风几乎成年累月不停地呼叫着,气温经常降到零下几十度。那里人迹稀少,是一派荒凉寂寞的景象。人们把南北极圈以内的气候,称为极地气候或寒带气候,它包括北冰洋、环绕极地的亚洲、欧洲、北美洲的大陆边缘地区以及整个南极大陆和附近海洋地区。

由于极地气候区大部分位于极圈以内,太阳光只能以很小的角度斜射这个地区,因而这个地区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很少,再加上地面多为冰雪覆盖,地面的反射率很高,获得的少许热量中的一部分被反射回去,未被反射掉的能量又大多消耗于冰雪的融化,因此,极地气候区的最主要特点就是终年严寒,无明显的四季更替变化。

虽说都是极地气候,但北极和南极的情况却不完全相同。在北半球,通常把树木生长的北限作为极地气候的南界。整个地区大部分是永冻水域。只有在大陆的北部边缘部分,夏季气候可达到0℃以上,但仍在10℃以下。由于这类地区只零星地生长着一些苔藓、地衣等低等植物,所以通常称为“苔原气候”区。永冻水域地区气温在0℃到-40℃间变化,因而称为“冰原气候”或“永冻气候”区。北极地区降水虽然很少,但因阳光强度弱,地面蒸发少,相对湿度较大,云雾较多。这里虽寒冷,仍有因纽特人在此生活。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要冷得多。南极大陆覆盖着平均厚达2000米的冰层,即使在南极大陆的边缘地区,年平均气温也在-10℃以下。在大陆中心地区年平均气温低达-50℃到-60℃。科学考察工作者曾在南极大陆测到-94.5℃的低温。整个南极大陆降水很少,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0毫米,越往内陆,降水越少,在南极极点附近,年降水量只有5毫米。由于这里极其寒冷,除各国在此设立科学考察站外,无人居住。

编辑本段植被

寒带气候区的植被以针叶林和苔原为主。针叶林是以针叶树为建群种所组成的各类森林的总称。包括常绿和落叶,耐寒、耐旱和喜温、喜湿等类型的针叶纯林和混交林。主要由云杉、冷杉、落叶松和松树等属一些耐寒树种组成。通常称为北方针叶林,又称泰加林。其中由落叶松组成的称为明亮针叶林,而以云杉、冷杉为建群树种的称为暗针叶林。横跨欧、亚、北美大陆北部的针叶林属寒带和寒温带地区的地带性森林类型,是世界最大的原始针叶林,也是世界最主要的木材生产基地。针叶林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而以北半球为主。北以水平树木线以北的极地冻原为界,南接针阔混交林。类型有:

①北美针叶林。其中白针叶林云杉、黑云杉是横跨大陆东西的优势种,在西部的北方针叶林以北美云杉、高山冷杉等为主。

②北方针叶林西段。主要由欧洲云杉、欧洲冷杉、欧洲赤松、欧洲落叶松等树种组成。

③北方针叶林东段。主要由新疆落叶松、兴安落叶松,以及欧洲赤松、新疆冷杉和新疆云杉等树种组成。

花卉主要分布阿拉斯加、西伯利亚一带。这些地区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植物生长期只有2-3个月。由于这类气候夏季白天天长、风大,因此,植物低矮,生长缓慢,常成垫状。主要花卉有:细叶百合、龙胆、雪莲。

编辑本段代表区域

北极附近的岛屿是寒带气候的代表区域。以冰原和苔原景观为主。冰原主要局限于格陵兰,无植物分布,通称为寒漠。苔原分布于美洲大陆北岸、北极群岛以及格陵兰岛的西南和东南沿岸,主要生长苔藓、地衣和芦苇,地下有永冻层存在,在排水良好和避风处,可以见到矮小的柳、桦和赤杨类植物。土壤属于始成土的冰沼土,有厚层的泥炭堆积。动物有哺乳动物北极狐、北极熊、野鹿、驯鹿、旅鼠、北极兔以及麝牛等。针叶林是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从阿拉斯加西南岸向东延伸至纽芬兰岛,其范围与高纬针叶林气候区大致相当。因冬季长而寒冷,树木生长缓慢,以针叶林的云杉、冷杉、铁杉和落叶松占优势,

爱斯基摩人是地区的土著民族。自称因纽特人,分布在从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到格陵兰的北极圈内外。分别居住在格陵兰、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属蒙古人种北极类型。先后创制了用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拼写的文字。多信万物有灵和萨满教,部分信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社会以地域集团为单位。首领多为萨满,行一夫一妻制。住房有石屋、木屋和雪屋。房屋一半陷入地下,门道极低。一般养狗,用以拉雪橇。主要从事陆地或海上,辅以和驯鹿。以猎物为主要生活来源:以肉为食,毛皮做衣物,油脂用于照明和烹饪,骨牙作工具和武器。男子和建屋,妇女制皮和缝纫。已使用现代渔猎工具,并乘汽艇从事海上,亦从事毛皮贸易。日益受到白人文化影响,在格陵兰地区已有80%的人移居小城镇;出现贫富分化,美国爱斯基摩人已有个别资本家。

从白令海峡到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经格陵兰岛一带,在北极圈生活的蒙古人种的一个集团。在身体上,文化上都适应于北极地区的生活。面部宽大,颊骨显著突出,眼角皱襞发达,四肢短,躯干大,不仅有这种形态,而且生理上也适应寒冷。但是外鼻比较突出,上、下颚骨强有力地横张着,因头盖正中线像龙骨一样突起,所以面部模样呈五角形。由于克服极端的环境生活,在人类学上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