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围内气候异常会导致什么什么什么等气象灾害加剧_全球气候异常主要有哪些地区
1.全球有几种气候类型,分别分布在哪?
2.秘鲁地区有一种气候叫“厄尔尼诺”,它为什么会取这么奇怪的名字?
3.近几年来,世界各地频繁发生气候异常现象
分布于南、北纬30~40°间的大陆西岸,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太平洋沿岸,智利沿海,澳大利亚南部沿海地区和非洲南部的开普敦地区。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厄尔尼诺一词西班牙语是“圣子”的意思,表示在圣诞节前后秘鲁和厄瓜多尔沿海海水的异常增温的一种现象,现在科学上用来表示空间尺度为几千公里,时间尺度为几个月的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海水的异常增暖。这种增暖使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使秘鲁、厄瓜多尔沿海出现多雨,造成水灾,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很大的灾难。近一百多年来已发生了十几次强的爱尔尼诺现象,大约每隔4~6年就会出现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已发生了九次。开始于1982年2~3月的爱尔尼诺现象,其特点是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到1982年底,东太平洋几百万平方公里的海面上,水温仍偏高3°~4℃,是以往历次爱尔尼诺现象海水温度异常值的两倍以上。按历次爱尔尼诺现象的规律,一般到次年3~4月赤道东太平洋异常高海温就要崩溃,代之以低海温,但是这一次直到1983年6~7月,异常高海温仍未消失。 1982~83年的爱尔尼诺现象,又使全球出现反常气候,在太平洋西岸干旱持续,澳大利亚继1982年之后,1983年 1~4月持续干旱,四月以后,旱象有所缓和,但局部地区又出现暴雨。南亚和东南亚干旱严重,印度共有13个邦受干旱的影响,8,000万人遭灾。可是太平洋东岸的拉丁美洲地区,雨水偏多,暴雨成灾,秘鲁连续两个月的大雨,造成200人死亡、600人失踪,洪水使四个省处于紧急状态。另外,在北美、欧洲、非洲等地也都出现气候异常现象。 至于为什么会发生爱尔尼诺现象,这得先从海水水温变化对气候的影响说起。在正常情况下,赤道两侧的低纬度地区是信风带,信风带动着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形成赤道洋流。从赤道东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层上升涌流来补充,使该地区下层冷水上翻,水温低于西部,形成东、西部海温差,依靠这种热力差异维持着赤道上空大气的东西向环流。太平洋东部海温较低,空气下沉,出现干旱气候,而西部海温较高,空气上升,造成多雨,气候湿润。然而当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减弱,甚至变为西风时,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翻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要升高,逐渐向西扩展,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即爱尔尼诺现象。这样,东西海温差减少,太平洋东部下沉气流减弱而出现多雨;太平洋西部上升运动减少,出现干旱,造成全球性反常气候。
全球有几种气候类型,分别分布在哪?
1、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炎热干燥,极少下雨。
2、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
4、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5、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
6、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7、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暖潮湿且降水分配均匀。
8、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9、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年温差较大,干旱少雨,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凉爽,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11、极地苔原气候:冬长而严寒,夏短而低温,降水稀少且集中在最热的月份。
12、极地冰原气候:全年酷寒,降水极少,大部分不足100毫米。
13、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海拔加而减,随海拔减而加。(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全年低温,年气温差较小,日较差大。
扩展资料
不同气候类型的成因
1、太阳辐射:
陆地若受阳光照射强、 则地面气温高;若阳光照射弱、则地面气温低。而海水因为热传递强,所以温度稳定。
当陆地受阳光照射强、而导致陆地气温高时,陆地的空气膨胀上升,此时海面的空气相对来说比重大,海面空气沿着地表从海面流入陆地。而海面较低的温度导致海面上空的空气因收缩而下降,地面上则由于温度高导致的空气膨胀而上升,于是高空的空气从大陆上空流入海洋上空。
反之,若陆地受阳光照射弱、而导致的地面气温低于海洋温度时,海洋上空的空气上升,陆地上空的空气下降,地表的空气则是从陆地流向海洋。
因此各地的气温和降水状况等特征有所不同,根据这些特征而把各地不同的气候分为若干种类型。
2、大气环流
3、下垫面(海陆位置,洋流,地形)
秘鲁地区有一种气候叫“厄尔尼诺”,它为什么会取这么奇怪的名字?
://baike.baidu/view/19879.htm#5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也称赤道雨林气候)。位于各洲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东南部的一些群岛等。
热带草原气候
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即南、北纬5°~15°左右(有的伸达25°)的中美、南美和非洲。
热带沙漠气候
它分布于热带干湿季气候区以外,大致在南、北纬15°~30°之间,以非洲北部、西南亚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最广。
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以及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的大部分地区、菲律宾群岛;此外,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沿海地带也有分布。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位于副热带纬度的大陆西岸,约在纬度30°~40°之间,包括地中海沿岸、美国加里福尼亚州沿海、南美智利中部沿海、南非的南端和澳大利亚的南端。
亚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的内部,包括西亚的伊朗高原和安纳托原、美国西部的内陆高原以及南美的格栏查科等地。
亚热带草原气候
特点基本与热带草原气候相同,但分布在亚热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大陆西岸,南、北纬40°~60°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北纬35°~55°之间的北美大陆东部(西经100°以东)和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包括我国华北和东北、朝鲜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部分。
温带阔叶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西欧、东亚和北美地区。
温带草原气候
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也称温带换摸和温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于亚洲和北美大陆的腹地以及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和潘帕斯等地。
温带沙漠气候
中亚和中国塔里木盆地属沙漠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也称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这种气候出现在北纬50°~65°之间,呈带状分布,横贯北美和亚欧大陆。具体来说,在北美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在亚欧大陆西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除外),经芬兰和苏联西部(南界在列宁格勒—高尔基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线)至苏联东部(除南部以外)。
极地苔原气候
极地长寒气候(苔原气候)。分布在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北部边缘(南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相接)、格陵兰岛沿海的一部分及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在南半球则分布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等地。
极地冰原气候
极地冰原气候。分布在极地及其附近地区,包括格陵兰、北冰洋的若干岛屿和南极大陆的冰原高原。
高山高原气候
主要分布于亚洲的喜马拉雅山系、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系以及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等地。
近几年来,世界各地频繁发生气候异常现象
厄尔尼诺,源自西班牙文,又称圣婴现象。
厄尔尼诺,是厄瓜多尔、秘鲁一带为生的渔民们,用以形容异常气候的词汇。厄尔尼诺主要指太平洋东部、中部的热带海洋,其中海水的温度呈现异常地增高,从而导致世界气候也发生相应变化,可能一个区域过旱,另一个区域过涝。
19年,卫星在轨道正常运行时,观测到气候有异。在秘鲁、厄瓜多尔即南美洲的西海岸附近再向西边延伸,直至日期变更线附近,海洋海水的温度呈现出异常增高的趋势,这种现象被命名为“厄尔尼诺”。
据传很久之前,居住在南美洲西海岸附近的古印第安人,早早就注意到了海水温度的变化。在圣诞节前后,海水温度与平常就会大不一样。如果海水的温度大幅增高,不久之后天空上就会出现大群海鸟迁徙的现象,甚至会下暴雨。
古印第安人认为这种现象非常神奇,将其称为“神童”潮流。对应于西班牙语中“圣婴”、“上帝之子”一词,即译为厄尔尼诺。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前兆有很多,比如气压变化、旱涝反常、发生在两极的日食现象、海平面高度变化、海冰大量异常减少等等。
厄尔尼诺现象与海洋系统、大气层系统有着密切联系,其出现预示着农业、金融业、渔业等多个行业会受到难以预测的致命打击,在历史上就有许许多多类似的灾害出现过。
世界各地频繁出现沙尘暴、酸雨、气候变暖等气候异常现象,大部分是我们人类不保护环境造成的。
如:位于南半球的秘鲁,是世界上产鱼的大国之一。这个国家的鱼粉产量占世界首位。这是由于秘鲁沿海存在着一支旺盛的上升流,不断地从深层向海面涌升,能把海底丰富的磷酸盐类和其他营养成分带到海洋上层,成为众多鱼类的生活区域,自然也就变成了闻名于世的秘鲁渔场。如果这支上升流减弱或是消失,赤道附近的暖流就会侵入,引起秘鲁沿岸海域水温升高。这种现象,大约每隔几年就会在圣诞节前后发生一次。当地居民把这种暖流的季节性南侵,以及由此引起的异常现象称为"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圣婴"的读音,每当这种现象发生时,不仅给秘鲁沿岸带来灾害,也给全球气候造成异常。一些地区暴雨成灾,洪水泛滥;而另一些地区则久旱无雨,农业歉收。海洋学家把这种全球气候异常与厄尔尼诺现象联系起来研究,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很紧密的关联。全球气候异常的前兆,往往可以从上年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中找到线索。
通过研究大量观测数据,海洋学家得出结论:厄尔尼诺现象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
经过进一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不久,还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紧跟厄尔尼诺的步伐,不过它的作用几乎与厄尔尼诺相反,在刚刚饱受干旱的土地上泼下倾盆大雨,使洪水泛滥成灾。使原本雨量充足的地方烈日当头,干旱无雨。经过研究证实,厄尔尼诺是一个循环中暖的部分,拉尼娜是一个循环中冷的部分。
2015年冬季在中国出现的大规模寒潮就是强烈的厄尔尼若现象导致的,目前在全世界关于厄尔尼若现象的形成原因还没有明确的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