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指数

文章内容

汉川天气30天_汉川天气30天预报表

tamoadmin 2024-07-22
1.孙武如何用兵如神?2.诸葛亮如何研究天气的?3.关于旅游的诗句赏析4.描写雨后西湖的诗句5.詹天佑资料赞美杭州的经典句子1  1.映山黄帽璃头肪,夹道青烟雀

1.孙武如何用兵如神?

2.诸葛亮如何研究天气的?

3.关于旅游的诗句赏析

4.描写雨后西湖的诗句

5.詹天佑资料

汉川天气30天_汉川天气30天预报表

赞美杭州的经典句子1

 1.映山黄帽璃头肪,夹道青烟雀尾炉。

 2.木落汉川夜,西湖悬玉钩。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目极想前事,神交如共游。瑶琴久已绝,松韵自悲秋。——刘禹锡《和西川李尚书汉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

 3.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李绅《重别西湖》

 4.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5.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

 6.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7.吴越千年奈怨何,两宫清吹作樵歌。姑苏一败云无色,范蠡长游水自波。霞拂故城疑转旆,月依荒树想嚬蛾。行人欲问西施馆,江鸟寒飞碧草多。

 8.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9.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10.仲夏夜之梦垂柳依依西湖暖风醉游人。

 11.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空通,浮天渤解党。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孟浩然《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12.在西湖十大名景中我不仅喜欢苏堤,还很喜欢三潭印月。岛上陆地形如一个特大的"田"字,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水景称胜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独具一格,是我国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之作。

 13.我们来到湖边,我放眼望去,一眼却望不到边。美丽的荷花点缀着一片绿池,桃红、粉红和翠绿色夹杂在一起,映衬着墨蓝色的天空,那情景真是如梦如幻。

 1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5.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16.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罗隐《题磻溪垂钓图》

 17.寒冬一过,苏堤犹如一个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最动人心的,莫过于晨曦出露,月况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杨柳舒卷飘忽,置身堤上,勾魂销魄。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一句话来赞美苏杭的景色,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如果说苏杭是中国的人间天堂,那西湖就是杭州的人间天堂。

 18.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19.心随明月到杭州。风清听漏惊乡梦,灯下闻歌乱别愁。

 20.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

 21.在这里,自然与人的创造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自然的美,的美综合为美的极致。西湖之美,就在此啊!

 22.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23.船头研鲜细缕缕,船尾炊玉香浮浮。

 24.除了西湖的水,还有西湖十大名景,我最喜欢的便是苏堤。寒冬一过,苏堤犹如一个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最动人心的,莫过于晨曦出露,月况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杨柳舒卷飘忽,置身堤上,勾魂销魄。苏堤上还栽种着兰花、樱花、芙蓉等观赏植物,一年四季,姹紫嫣红,五彩缤纷。而时序变换,晨昏晴雨,氛围不同,景色各异,如诗若画怡人风光,使苏堤成了人们常年游赏的地方。

 25.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白居易《杭州回舫》

 2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7.人们划着轻快的小船,哼着悠闲的小曲,轻轻地下莲藕。那一只只莲藕呀,白白胖胖的,真象一个个一丝不挂的小胖娃娃,让人爱不释手。

 28.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高坟武穆连忠肃,添得新祠一座无。——张煌言《忆西湖》

 29.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杨周《苏堤春晓》

 30.四面空波卷笑声,湖光今日最分明。

 31.妓筵今夜别姑苏,客棹明朝向镜湖。莫泛扁舟寻范蠡,且随五马觅罗敷。

 32.万顷西湖水贴天,芙蓉杨柳乱秋烟。

 33.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34.我饮不尽器,半酣尤味长。篮舆湖上归,春风吹面凉。

 35.涨西湖、半篙新雨,麴尘波外风软。兰舟同上鸳鸯浦,天气嫩寒轻暖。——《摸鱼儿·春日西湖泛舟》

 36.一望烟光里,苍茫不可寻。吾乡争道上,此地说湖心。

 37.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蹄。

 3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9.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40.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4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42.我置身堤上任由心在美中起伏,任由心在美中赞叹:啊!西湖可真美,不愧为人间天堂!

 43.高梧一叶下秋初,迢递重廊旧寄居。月过碧窗今夜酒,雨昏红壁去年书。玉池露冷芙蓉浅,琼树风高薜荔疏。明日挂帆更东去,仙翁应笑为鲈鱼。

 44.夏季,西湖的湖面上,荷叶、荷花挨挨挤挤。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洁白如玉的荷花,娴静、素洁,真是“出污泥而不染。”荷叶托着那些晶莹、如玛瑙般的露珠,又守护着亭亭玉立的荷花和胖胖的花骨朵,就简直是一幅用大画家的画卷也不上的美丽风景画。

 45.烟柳幕桃花,红玉沉秋水。文弱不胜夜,西施刚睡起。

 46.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47.凄凉白马市中箫,梦入西湖数六桥。——康有为《闻意索三门湾以兵轮三艘迫浙江有》

 48.送夏迎秋几醉来,不堪行色被蝉催。身随渭水看归远,梦挂秦云约自回。雨细若为抛钓艇,月明谁复上歌台。千波万浪西风急,更为红蕖把一杯。——吴融《离岐下题西湖》

 49.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50.目断行云,醉忆曾游处。寂寞而今芳草路。年年绿遍清明雨。花影重帘斜日暮。酒冷香温,幽恨无人顾。一阵东风吹柳絮。——叶森《蝶恋花·西湖感旧》

赞美杭州的经典句子2

 1、秋天,只见湖边的树叶早已变红,还有一些树叶掉落下来,它们掉落的样子犹如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再看看湖面,湖面十分平静,只有船只划过时留下的波纹还在荡漾。在胡的中央有一个小岛,那里的树、花、草非常多,从远处看,好像一个五彩的大绒球。

 2、南山路向东行,不远有净慈寺,为西湖四大古刹之一,传说济公在此修行。“南屏晚钟”碑亭在净慈寺前,寺里有铜钟,钟声洪亮悠远,数里可闻。以前有首歌:“南屏晚钟,随风飘送……”写的可能就是这里。

 3、丝丝阳光照在湖面,湖底好似有金子的,金光闪闪,十分动人。西湖是美的。春回大地,走在西湖的百堤上望着平静的湖面。见湖面贱起的一圈圈的涟漪,柳丝轻拂你的脸颊,轻轻从头上,肩上轻轻掠过。远去动听的琴声,那是多么另人陶醉。

 4、日西湖不如夜西湖。在夜色就象小泵娘蒙上轻柔的,黑色的面纱。天黑了,当西湖美丽的暮色渐渐掩去时,湖对岸的灯光突然亮了起来,那一刹那间,我仿佛进了一片金碧辉煌,令人仿佛觉得进入仙境一般。

 5、本以为冬季的西湖不会再对我有什么可以吸引,哪知道我运气很好,看到了弥足珍贵的雪景。一眼望去,湖边的建筑物都披上了一件白大衣,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翠绿的松柏上覆盖着厚厚的一大层雪,伸展着又粗又大的枝干,象一顶顶空中的大白伞,承受着自然给它的压力、毫不屈服。在所有的植物中,也只有松柏有这种坚韧挺拔的精神。冬日的西湖非常平静,远处的湖面上冒出轻轻的白烟,湖水依然清澈见底,盛开的腊梅更是美丽无比。别忘了,“断桥残雪”就是描写冬天的西湖美景。冬天的西湖美得让人心动。

 6、湖泊真是美不胜收,湖水泛着微波,清澈见底。多么像一块巨大的绿水晶啊!水下,小鱼摆动着优美的身躯,淘气地吐着小泡泡。岸上的柳树抽出新的枝条。一只只从湖面上掠过。湖面上出现点点船只。不愧是西湖,真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啊!

 7、“平湖秋月”和“断桥残雪”都在白堤上,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杭州任过刺史,对西湖进行过治理,后人为纪念他,称为白堤。白居易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写的就是此堤。“平湖秋月”三面临水,楼前水面筑平台,每当中秋月夜,湖平如镜,清辉万顷,可坐平台赏月品茶,兴趣无穷。“断桥残雪”在白堤东端,民间故事《白蛇传》中白娘子和许仙就在此断桥相会。

 8、当你走进西湖公园大门的时候,首先看到的就是小西湖,西湖湖水清澈,碧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湖岸边,垂柳依依。一阵暖风吹过,一大片荷叶层层叠叠,像翠绿的伞。在荷叶间,几枝含苞乍开的荷花高高的挺立在湖面上,像亭亭玉立的美人。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9、游船慢慢地离开了岸边,我的心也随着游船走进了西湖。传说西湖有“三怪”,即断桥不断、长桥不长、孤山不孤。这是为什么呢?其中,断桥不断说的是:冬天,断桥上积满了雪,然而最上面的雪融化了。

 10、我们沿着小路向前走去。湖面仿佛随着风向西移动,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点点金光,仿佛一块翡翠上嵌了许多闪闪发光的金币,一闪一闪的。再往前走,在微风中挺立的亭亭玉立的荷花映入眼帘。

 11、夏天的西湖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美丽。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闪着点点金光。远远望去,西湖如亭亭玉立的少女,楚楚动人,婀娜多姿。西湖边的荷花争奇斗艳,“映日荷花别样红”。真可谓“出淤泥而不染,擢青莲而不妖”。偶尔有几只蜻蜓飞来,在她上面停留。

 12、太阳以高挂在天,这时的荷叶像刚洗过一般,闪闪发光,生机焕发,在亭亭玉立的荷叶上,束起一朵朵美丽的.荷花,花虽没有火那样红,但在那片片荷叶中,更能衬出鲜明的色彩。花茎也是那样直,从不弯曲,这正是它高贵,典雅之处。

 13、一到西湖,我就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花儿开的那麽娇艳,红的红,绿的绿,都像赶集般的聚拢来。湖边的柳树姐姐都在梳理着自己长长的头发。湖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河中央的荷花更是美丽,在阳光的照耀下,它是那麽的纯洁,那麽的朴素。

 14、我站在湖边,观赏着水平如镜的西湖。西湖水清澈碧绿,仿佛一块碧玉。湖面波光粼粼,阳光给它洒下金光,仿佛铺上了点点金子。湖中小岛众多,树木茂密。你看,柳树的枝条被微风一吹,像一束束轻盈的头发一样,随风飘舞。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名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5、雨后的西湖更美丽,空气泛着甜润的味道,平静的湖面笼罩这一层薄薄的水汽,犹如柔顺的`面纱,笼罩这喜欢国色天香的美貌容颜。夕阳准备回家了,只在湖面洒下一片斑驳。湖畔的垂柳映在夕阳照耀下的湖水。如梦般的垂柳与夕阳的金色交相挥映,如梦一般。

 16、春天,我们乘着船,荡漾在西湖上,正值初春时期,太阳射出的万丈光芒笼罩了整个西湖。岸边的柳条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摆,柳条上边冒出嫩绿的新芽。碧绿的柳条倒映在清澈的湖面上,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让我感到心旷神怡和一股生命的气息,不禁赞美大自然的风光无限!

 17、“水光滟潋晴方好,山色空蒙胧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西湖有如西子,淡抹浓妆,神不同;阴晴雨雪,风韵万千。西湖的美,在于晴中见潋滟,雨中显空蒙。无论雨雪晴阴,在落霞、烟雾下都能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态。阳春三月,莺飞草长;桃红柳绿,青山含翠;夏日里接天莲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西湖四时景不同。

 18、苏白两堤,杨柳依依。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这美景不仅仅只在秋天,夏日里接天连碧的荷花,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无论你在何时来,都会领略到不同的风。

 19、晨露还在叶上逗留,繁花正从睡梦中醒来。我来到了美丽的西湖岸边。突然,一股寒风吹来,冷得我直打哆嗦,我下意识的缩成一团。这时,我注意到这清凉明澈的湖水,湖真大,水呈白绿色,这就是生命的颜色呀!太阳慢慢从东边升起,西湖成了一片红色。太阳高高挂起来,映出了它的笑脸,映出了白云的妩媚,我真的有一种源于心底的声音,西湖真美!

 20、雨中的西湖,别有一番景象。只见细雨落在西湖里,像数不清的银色丝线连起了天空和湖水,发出了沙沙的声音,像是谁在快乐的演唱。雨中的西湖,别有一番景象。只见细雨落在西湖里,像数不清的银色丝线连起了天空和湖水,发出了沙沙的声音,像是谁在快乐的演唱;柳树姑娘在轻风细雨中不停摇摆,仿佛在欢乐地跳舞。

孙武如何用兵如神?

1. 形容清江有什么古诗词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春江花月夜 唐代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 清江如练的诗句有那些

找到一首当代名家写的关于“清江”的唯美山水风光古诗词名言名句,供参考:

清江清歌

文/李者也

谁挥巨毫泼丹青?画出清江山水清。

八百余里展长卷,流至长阳尤为菁。

亦江亦湖亦仙境,湖光山色客欲倾。

武落钟离二山秀,天柱一峰冲天嵩。

巴人洞里览胜迹,仙家寨内觅仙踪。

倒影峡间山倒影,瑶池疑落清江中。

注清江,一部分位于湖北阳土家族自治县。清江全长800里,长阳境内300里。与神农架、武当山、长江三峡齐名,并称湖北四大甲级旅游区。清江中下游隔河岩、高坝洲两座大型水电站的建成,高峡出平湖,形成108个岛屿。沿途风光众多,景点数百个,代表性的有武落钟离山、天柱峰、巴人洞、仙家寨等等。

3. 描写夏的诗句 古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杨万里《小池》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 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王昌龄《莲曲二首》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 司马光《客中初夏》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高骈《山亭夏日》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阴阴夏木啭黄鹂。 —— 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 范成大《喜晴》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 李商隐《赠荷花》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 李商隐《晚晴》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 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 杜甫《江村》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 杜甫《夏夜叹》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 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 李商隐《赠荷花》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 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 戴敏《初夏游张园》

绿槐高柳咽新蝉。 —— 苏轼《阮郎归·初夏》

4. 关于西湖的古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西湖 苏轼 别名: 杨万里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钱塘江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雷峰夕照 [元] 尹廷高 烟光山色淡演钱,千尺浮图兀倚空。 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

苏堤春晓 [明] 杨周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 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曲院风荷 [明] 王瀛 古来曲院枕莲塘,风过犹疑酝酿香。 尊得凌波仙子醉,锦裳零落怯新凉。

双峰插云 [清] 陈糜 南北高峰高插天,两峰相对不相连。 晚来新雨湖中过,一片痴云锁二尖。

湖心亭 [清] 许承祖 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 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唐]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通,浮天渤解党。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平湖秋月 [宋] 孙锐 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 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涌金门见柳 [元] 贡性之 涌金门外柳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 折取一技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

南屏晚钟 [明] 万达甫 玉屏青障暮烟飞,给殿钟声落翠微。 小径殷殷惊鹤梦,山增归去扣柴扉。

夜泛西湖 [明] 董斯张 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 二更水鸟不知宿,还向望湖亭上飞。

花港观鱼 [清] 许承祖 水上新红漾碧虚,卢园景物尽邱墟。 就中只觉游鱼乐,我亦忘机乐似鱼。

西湖柳枝词 [清] 田庶 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 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

西湖留别 唐白居易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杭州回舫 唐白居易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寄题余杭郡楼兼呈裴使君 唐白居易 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 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

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 绿觞春送客,红烛夜回舟。

不敢言遗爱,空知念旧游。 凭君吟此句,题向望涛楼。

和西川李尚书汉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 唐刘禹锡 木落汉川夜,西湖悬玉钩。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

目极想前事,神交如共游。瑶琴久已绝,松韵自悲秋。

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 唐许浑 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 城带夕阳闻鼓角,寺临秋水见楼台。

兰堂客散蝉犹噪,桂楫人稀鸟自来。 独想征车过巩洛,此中霜菊绕潭开。

题磻溪垂钓图 唐罗隐 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重别西湖 唐李绅 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 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

岳鄂王墓 元赵子昂 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忆西湖 明张煌言 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 高坟武穆连忠肃,添得新祠一座无。

西湖杂诗 清黄任 珍重游人入画图,楼台绣错与茵铺。 宋家万里中原土,博得钱塘十顷湖。

闻意索三门湾以兵轮三艘迫浙江有 清康有为 凄凉白马市中箫,梦入西湖数六桥。 绝好江山谁看取?涛声怒断浙江潮。

南游吟草 现当代郁达夫 武夷三十六雄峰,九曲清溪境不同。 山水若从奇处看,西湖终是小家容。

5. 关于夏的古诗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6. 关于夏的简单的古诗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描写夏天的诗

小 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蜒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初夏绝句

宋·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

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

始知身是太平人。”

红紫:泛指各色花朵。

描写夏天景色的诗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初夏睡起 (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三衢道中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初夏游张园 (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夏夜叹

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诸葛亮如何研究天气的?

随着岁月的流逝,孙武进入了弱冠之年弱冠之年:表示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此时的孙武,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只知道缠住祖父讲说战争故事的聪颖稚童,而出落成一个英气勃勃、风流倜傥倜傥(tìtǎnɡ):洒脱、不拘束。的青年才俊。他不仅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而且志向高远,腹藏良谋。像历史上其他伟大的人物一样,孙武鄙视平庸,嘲笑浅薄,渴望抒展抱负,建功立业,寻求自己的人生支点,实现自己的内在价值,谱写一曲生命的颂歌,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

年龄大了,本领有了。该是闯荡世界、施展才华、谋创大业的时候了。然而,正当孙武踌躇满志、欲展宏图之际,中原形势的发展以及齐国政局的变化,使他不得不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做深深的思考和慎重的抉择。

当时,鲁、晋、齐、宋、郑等中原诸国,都出现了卿大夫之间武装兼并,又进而图谋夺取诸侯君位的战乱。

在齐景公统治下的齐国,政治腐败,吏治黑暗,刑罚残酷,赋敛沉重,统治者穷奢极欲,民不聊生民不聊生:人民没办法生活。,卿大夫之间的斗争也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公元前545年,田、鲍、高、奕(yì)四族共讨国相庆封,庆封奔吴,四族取得了胜利,并从此揭开了“四族谋为乱”的序幕。他们为了争权夺利无不处心积虑,一边培植自己的势力,扩充私属武装,控制经济,一边又互相勾结,互相倾轧,无休无止,造成政局的动荡不安。公元前532年,田氏又联合鲍氏,趁执政的奕氏、高氏宴饮正酣之际,突然袭击,一举打败了奕、高二氏。公元前489年,国惠子、高昭子立太子荼为景孺子,而田乞、鲍牧立公子阳生为悼公,导致了一场争政的内乱,田、鲍二族在这场争斗中又获得了胜利。

孙武是田陈氏的后裔,在这场你死我活的大搏斗中当然合乎情理地站在田氏阵营的一边。但是,自孙武的祖父改姓孙氏,另立门户以来,孙家与田氏的关系逐渐变得疏远起来。祖父孙书虽然政治地位不低,生活上也颇为优裕,却难以进入权力的中心,几乎等于赋闲在家。空有一身军事才华,却再也没有机会获得军事上的委任,统兵征战,再建功勋。孙武心想,自己日后纵然能够进入仕途,但按照目前的形势分析,恐怕也不能手握兵权,在军事领域中一酬壮志。况且,田氏在斗争中能否取得最终的胜利,也是一个未定之数,如果田氏在激烈的斗争中遭到失败,反而会因为田、孙两家的渊源关系,殃及到孙武的家庭。每想到此,孙武不由对齐国卿大夫之间的这种无休止的倾轧斗争感到十分地反感,也觉得特别心酸,看来,自己在齐国施展军事才华,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希望是非常渺茫了。于是,孙武萌发了远走他乡、另谋出路的念头。他想,施展自己的才华,就必须去选择合适的舞台。

可是该奔向何方呢?

孙武环顾海内,仔细分析着各国的形势,以便作出明智的选择。最后,孙武把目光转到了南方的吴国。

当时的吴国,是春秋晚期迅速崛起的南方强国,建国在东部沿海、长江下游下带,东靠大海,南与越国接壤,西和强楚为邻,北同齐晋各国相望,地域辽阔,物产丰富,自寿梦(前585年——前516年在位)称王以来,联晋伐楚,国势渐盛,政治也较为清明,颇有新兴气象,正是有志之士发挥才能,建功立业的良好处所。

在认真观察了当时各国的形势之后,孙武终于认定吴国是自己最有希望施展才能和实现理想的场所。

大约在齐景公三十二年(前517年)左右,孙武正值青春年华,他含泪告别家人朋友,携(xié)带妻子和几个忠实家僮,从老家古称“安乐”的邑(yì)出发,千里迢迢,跋山涉水,栉风沐雨栉风沐雨(zhì):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辗转投奔吴国。

孙武来到吴国后,心想,自己新来乍到,举目无亲,人地生疏,如果贸然去求见国王或投靠权贵,不但没有合适的门路,而且很容易招致无妄的挫折。同时,要在政治上有所发展,本身就要有雄厚的资本。军事固然是己之所长,可是自己这方面的高明见解此刻尚且笥(sì)贮腹中,没有形成系统文字,当务之急,就是尽快把它们著之于竹帛,成一家之言。

孙武一旦作出决定后,便挈妇将稚辗转来到罗浮山的东麓之下,在那里筑屋卜居,屋名定为栖霞居。孙武在这里植禾艺圃,潜心著述。

他清晰地回忆少年时期读过的所有兵书和各大家的兵学思想,结合在寻访古战场时听闻到的战争故事,对以往的兵法进行提炼和升华。他又以战略家、哲学家的眼光从纷繁复杂的战争现象中总结出战争的基本规律,从各具千秋的兵法理论中提炼出战争的基本原则。经过这段时间的苦苦思索,《孙子兵法》十三篇,这部前无古人的兵书初稿终于在孙武的笔端一篇一篇地流淌了出来。

春去秋来,转眼三年过去,一日伍子胥听乡间人盛传此处不远的穹隆山上隐居一位大贤,心想,何不访他一访,如果然是个大贤,荐给公子光,为自己日后伐楚多一个助手。于是独步登山,经乡人指点,来到了一个名叫栖霞居的山间住所。伍子胥依照礼节,轻轻叩开了柴门,便有一仆迎上前来,询问伍子胥有何事见教。伍子胥说道:

“烦你去通报你家主人知道,就说来了一位乡间隐者,要拜见他。”

仆人应声而去,伍子胥门外等候,不一会儿功夫,栖霞居主人便出来迎接,行礼之后,请教伍子胥大名,伍子胥说道:

“实不瞒大贤,我乃楚国已故太子、太傅伍奢之子,名伍员,字子胥。楚平王当时听信了费无极的谗言,认为我父唆使唆使(suō):指使或挑动别人去做坏事。公子要造反,便将我父及一家三百余口尽行残酷,如今避难吴国,久闻大贤之名,前来拜访,以求教诲。”

孙武便把伍子胥让到房间。伍子胥进了孙武居室,只见床榻案头都是竹简,有的墨迹尚未干,知他正在著书立说。坐定之后,孙武介绍了自己弃齐来吴的过程。二人因遭遇相近,话甚投机,于是各自开怀畅谈,伍子胥便说出了自己的抱负,坚信一定能在吴国得志。

伍子胥于是起身翻阅孙武所著之书,见其目有: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事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计十二篇。

那伍子胥也是一员战将,读了孙武兵法,深为其严密的论证、深邃的思维、精妙的高见所折服,但觉字字珠玑(jī),处处都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将那战争中大到战略、小到战术都揭示得清清楚楚,传播出去,必将成为用兵者常习之文。

伍子胥看完之后,赞不绝口。

两人谈得很投机,不知不觉日已西垂,伍子胥便告别孙武,临走之时,他告诉孙武,就暂在此隐居,所缺食用均由他送来,并一再叮嘱,如云游他国,务要让他知其去处,孙武一一答应。

如此一来二去,孙武和伍子胥便成了莫逆之交,孙武从日常的谈吐中发现伍子胥绝非是等闲之辈,伍子胥更觉得孙武有经天纬地之才。

由于伍子胥是楚国人,他在言谈之中难免会谈及楚国之事,有心的孙武将此一一记在了心中,他知道,日后吴国定会与楚国进行争霸之战,到时候,如果用他为将,那么自己将能做到兵法中说的知己知彼,从而便能在战场上掌握主动权。

公元前515年,吴国的公子光登上了国君宝座,号为吴王阖闾(一作“阖庐”),掀开了吴国历史新的一页。

阖闾是一位韬略韬略(tāo):《六韬》,《三略》都是古代的兵书,后来称用兵的计谋为韬略。过人、雄心勃勃的政治强人,弑(shì)僚夺位成功后,他大权在握,便着手为实现自己革新图强、争霸天下的政治抱负而不懈努力。

一次,他在君臣陪同下登上高台,面对壮丽的山川,和煦的春光,阖闾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端,“向南风而啸,有顷而叹”。可是大多数臣子并不省察君主的心理,一个个左顾右盼,面面相觑(qù),对君主的行为感到莫名的惊诧。

此时,惟有伍子胥多少觉察了阖闾的内心活动。

伍子胥一直在寻求恰当的机会,向阖闾推荐孙武,看来今天是个大好时机。于是伍子胥上前奏曰:“主公虑楚之将广兵多,吴国无人为帅而叹乎?”

阖闾很欣慰地看了一眼伍子胥,说道:“知我心者,莫过爱卿也。”

伍子胥听罢,心中当然大喜,便又迈前一步,表情郑重地说道:“臣举一人,可为将帅,定保伐楚可获全胜。”

“此人来自齐国,姓孙名武,是齐国名将孙书的孙子,现隐居于罗浮山深处。大王,此人文能安帮,武能定国,堪称栋梁之才。大王若得此人,犹如周武王得吕尚,商汤得伊尹,齐桓公得管仲,不要说是伐楚称霸,就是平定四海,横扫,何足道哉!”

听了伍子胥的介绍,阖闾赞叹不已,连连叫绝,恨不能立刻见到孙武,共商伐楚大计。

很快,孙武一行来到了吴国都城。

吴王阖闾把孙武接入宫中以后,亲自拜于庙堂之内,礼于宫廷之前,用最高规格的国礼隆重迎接孙武。礼仪过后,吴王阖闾心里十分欢喜,他的远大理想可以寄托在孙武身上了。

孙武认为吴国要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中求得生存,谋取开拓,就必须在三个方面中选定一个首先进攻的方向,重点突破,带动其余,从而最终实现“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的称霸中原的战略目标。后来,孙武、伍子胥等人出于对全局利益上的战略考虑,向吴王阖闾提出了首先集中力量打击楚国的建议,并为阖闾所欣然接受。

历史证明孙武的战略选择是正确的。

因为吴国如果首先发兵进攻北边的齐、鲁诸国,不但师出无名,没有必胜的把握,而且正如后来伍子胥对夫差所分析的那样,“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即使取得一些胜利,也不能从中获得多少实际利益。同时,吴国在当时诸侯的眼中,尚属于未曾十分开化的蛮邦;相反,齐、鲁则是立国悠久的“礼义”大国;在列国中素具威望,吴国要进入中原列国的圈子,有赖于它们的认可和提携。所以吴国此时不能贸然先攻打齐、鲁诸国。

如果吴国此时先进攻南面的越国,这在军事上、政治上也不是最佳的选择。吴、越两国人口、面积、国力等方面都相差不大,派去攻打越国的军队如果少了就不能必胜,多了则国内空虚,会给楚国提供可乘之机,使吴国两面受敌,陷于被动。而且越国地处吴国的更南面,距离中原更为遥远,文化比吴国还要落后,即使战而胜之,在中原各国中也产生不了多大的影响。

孙武认为当时只有首先进攻西边的楚国,才是吴国惟一正确的选择。这是因为:第一,楚国立国已久,地广兵众,位居上游。长期以来它兼并小国,争霸中原,亡吴之心不死,是吴国最大的心腹之患;第二,楚国当时面临的困难形势为吴国伐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这个时期楚国的形势是:民众疲惫困顿,财力空虚匮乏,奸佞当道乱政,国君昏庸无能,君臣离心离德,局势动荡不安,政治日趋腐败,矛盾复杂尖锐,社会秩序混乱,外交陷于孤立,军令不能统一;第三,从当时的“国际”形势来看,吴国攻楚在外交上也能够处于主动有利的地位。晋国的积极支持自不必说,齐、鲁诸国虽然忌惮吴国的勃兴,但更畏惧忿恨楚国,所以将基本保持中立。至于越国,虽为吴国的宿敌,但此时其整体实力毕竟略逊于吴国,又刚刚被吴国所打败,当没有足够的力量主动向吴国进犯。

吴王阖闾四年,吴国开始正式伐楚。他们把打击的目标首先定在楚国的养邑上。

攻取养邑之前,为了稳妥,阖闾主持召开了一个御前会议,参加者有孙武、伍子胥、伯嚭(bǐ)。四个人一起,认真研究攻占养邑的战略方针。伍子胥、伯嚭先谈了自己的看法。孙武却默不作声,他正在凝神深思。阖闾知他想得差不多了,便问孙武道:

“攻打养邑,将军之计何出?”

孙武道:

“其方针应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养邑地势险要,利于防守。此地军事实力不容低估,如我大张旗鼓地矛头直指养邑,楚必增援,两兵相加而抵抗我军,必于我军不利,势必难以取胜。所以此战应首先从征讨在夷城的徐君章禹开始。徐君章禹当年诈降吴国而逃于楚,楚为他筑夷城使之与吴对抗,讨伐他师出有名,而且可以掩盖我伐养邑之谋。而我征讨章禹,楚军必远道来救援,如此战斗,足可疲弊楚军,等楚军疲弊以极,无力救援养邑,我再加兵养邑,必一举而夺之。”

阖闾听罢大悦,立即准其按此战略构想完成这场战役。

孙武于是择了吉日,与伍子胥等率军出征。他指挥吴军以急行军的速度,飞快渡过江淮,直向夷城袭去。此时是十月天气,令人感到寒凉,徐君章禹正拥美姬饮酒作乐以驱寒,忽闻报吴军打来,立即慌作一团,忙传令闭门固守,然后派出人去急速向楚请求救援。

再说孙武来到夷城外,见其城处于崇山峻岭脚下的盆地之中。沱河自西北而来,到夷城南部绕了个弯,向东北流去,再南折而入淮河。夷城之南,有一道屏障的山丘。挡着沱河之水。孙武侦察一番地形后,发现若能将这山丘凿开一道缺口,便可使沱河水直灌夷城,则此时夷城将不攻不自灭,于是心生一计。他先令大军将城团团围住,然后抽调一部分兵力去凿丘开渠,并令大军喧嚷要水淹夷城。吴军已围城半月有余,楚救兵虽已出发,因需跋山涉水,又兼路途多险阻,距离夷城仍十分遥远,而吴军凿丘很快就要打通。

孙武因不愿城中无辜百姓受苦受难,所以派出了一名精于游说的使者,去见徐君章禹。章禹被吴军团团包围在城中,又察得吴军即将凿通山丘,以水淹城,而楚救兵迟迟不到,心中无限恐慌,闻听吴军派来劝降使者,立即以礼接见。

第二天,徐君章禹断发,携了夫人出城投降吴军。结果孙武未废一兵一卒便拿下了夷城。消息传回吴国,阖闾见孙武首战告捷,口中不觉连连称赞孙武。

再说孙武拿下夷城后,估计楚救徐之兵不日便到,立即调转兵锋,向南长驱五百里,渡过淮水,疾侵楚国的潜、六二地。这二地是楚之腹地,又是战略要地。楚军到达夷城后,见吴军已撤离,向潜、六二地打去,心中大惊。立即调头去营救潜、六二地。谁知当楚军到达潜、六地区后,孙武率领吴军扭头便走,坚决不与楚军交锋。楚见吴军把潜城攻得残破不堪,便把这里的守备力量调走。就在这时,孙武派出的由伍子胥率领的一支人马溯淮而上,昼夜兼程,舟行数百里直扑楚国的要地弦邑,最后把弦邑团团包围,摆出一副要攻占弦邑的架式。楚军见弦邑告急,立即赶往救援。当救援弦邑的楚军刚刚抵达豫章地区,伍子胥立即撤离了弦邑回师。这时楚军已三次扑空,东奔西走累经千余里,人疲马乏,且每次都是白跑,将士沮丧,士气沮丧,士气极为低落,不得不停在豫章休整。孙武见攻养邑时机完全成熟,于是号令大军朝养城实施战略突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攻陷了养城,擒杀了阖闾的政敌——吴国二公子,率兵回国。阖闾闻报孙武凯旋,立即出郊迎接,并在效外举行了隆重的“振旅”(战斗凯旋而阅兵)仪式。并且还为孙武举行了庄重热烈的庆功宴,并赐以金帛美女,为孙武起造华屋,以示对孙武的嘉奖。

孙武初试兵锋,就充分显示了杰出军事家的指挥才能,威震三军。

公元前506年,给楚国以致命一击的时机终于来临了,让孙武将自己的作战指导思想应用于实战、发挥巨大威力的机遇终于出现了。

这一年的秋天,楚国继续走穷兵黩武黩武(dú):滥用武力。的老路,悍然出动大军围攻蔡国。蔡国力屈不能相支,在危急中向吴国恳求救援。另外,唐国的国君也因愤懑于楚国的不断侵夺勒索,而主动遣使与吴国通谊修好,要求协助吴国共抗强楚。唐、蔡两国虽然是兵寡将微的小国,但位居楚国的北部侧背,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吴国通过和它们结盟,遂可以实施其避开楚国重兵把守的正面,进行战略大迂回,大举突袭、直捣腹心的作战了。

同年冬天,吴王阖间根据《孙子兵法·九地篇》中所提示的原则,委任孙武、伍子胥、伯嚭(pǐ)等人为将军,胞弟夫概为前敌先锋,倾全国兵力水陆三万余人,并联合唐、蔡二国,乘楚国连年征战极度疲惫、东北部防御空虚薄弱之隙,进行深远的战略奇袭,从而正式拉开了自商周以来规模最大、战场最广、战线最长的柏举之战的帷幕。这场战争的战略目标是孙武等人预先制定的,它以袭占楚国郢(yǐnɡ)都为基本目标,以实施远距离战略袭击为作战方针。

战争伊始,吴军遵循孙武“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作战指导思想,“以迂为直”,实施大规模战略迂回。在阖闾、孙武等人指挥下,以劲卒3500人为前锋,在唐、蔡两国军队的配合导引下,并利用春秋时期列国一般守御关隘的特点,兵不血刃,迅捷神速地通过楚国北部的大隧、直辕、冥阨三关险隘(均在今河南信阳市一带),穿插挺进到汉水的东岸,占有了战略上的主动先机之利。

楚国方面闻报吴军大举来袭,大为惊诧,不得已在极其被动的情况下仓猝应战。

楚军因内部军令不一、矛盾重重的痼疾痼疾(ɡù):经久难治愈的病。却最终使自己走上了失败之路。待沈尹戌奔赴方城不久,囊瓦便出于贪立战功的心理,听从了武城黑和史皇的挑拨怂恿,擅自改变了自己与沈尹戌商定的正面相持、断敌归路、侧翼包抄、前后夹击的正确作战方针,取冒进速战的做法,不待沈尹戌完成迂同包抄行动,即率军仓促渡过汉水,进击吴军。

阖闾、孙武见楚军主动出击,大喜过望,遂取了后退疲敌、寻机决战的方针,主动由汉水东岸后撤。昏聩无能的囊瓦果然中计,误以为吴军怯战,于是就步步进逼,尾随吴军而来。自小别(在今湖北汉川东北)至大别(今湖北境内大别山脉)间,楚军连续与吴军进行小规模交锋,可是结果总是失利,丝毫占不到什么便宜,由此而造成士气低落,部队疲惫。

孙武等人见楚军已陷入完全被动困境,就当机立断,决定同楚军进行战略决战。十一月九日,阖闾、孙武等人指挥吴军在柏举地区(今湖北汉川县北,一说今湖北麻城)布列阵势,准备迎战楚军。

十一月十八日,天刚蒙蒙亮,吴、楚两军在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开始会战。像许多统帅一样,当战争还未到之时,盼望着早日开始取得胜利,可当真的要开战的时候,又往往犹豫起来,对能否获胜产生怀疑。吴王阖闾也不例外。当双方都为开战临阵前积极布置的时候,阖闾觉得吴军并非稳操胜券。

不久,吴王阖间与孙武、伍子胥等人在一座小山旁研究与楚交战的战略战术问题。孙武说道:

“现在,敌人已如我们预期那样,进入柏举,吴军再不能后退一步,必须在这里一举歼敌。”

阖闾此时见楚军兵多势众,且又十分勇猛,不由又担忧起来,他说道:

“寡人觉得此时交战似非良机,孙将军,您觉得可以稳操胜券稳操胜券:比喻有胜利的把握。吗?”

孙武坚定地说道:

“如诸位共同努力,毫不泄气,胜利是没有问题的。”

吴军在孙武指挥下开始布阵。十一月九日,天刚放亮,柏举山间便回荡起喊杀声,吴向楚发动进攻了。那夫概本是猛将出身,亲率精兵五千直冲楚阵。楚这时尚未开饭,见吴军打了过来,弄得猝不及防,一个个空着肚子上战场,哪里能有力量,结果根本抵挡不住吴军攻击,阵营大乱。这时阖间与孙武见两军已交火,遥见楚军尚有些战斗力,立即又派出三千精兵火速增援夫概,夫概见后有援兵,胆子更大起来,指挥吴军左冲右撞,楚军被杀得尸骸(hái)遍野。囊瓦怎么收军也收不住,最后知败势已定,仰天长叹一声,弃军逃往郑国而去。楚军只好在史皇指挥下负隅顽抗,最后大部分被杀死,一少部分逃掉。吴军取得了入楚后第一次大战的胜利,士气振奋。

这一战,在吴楚的军事斗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吴军破楚入郢的转折点。后世史书称之为柏举大战。

接着,孙武指挥吴国大军在清发水大败楚军残部,在雍滋消灭了左司马沈尹戌的回援部队,以3万精兵,击败楚军20万大军,五战克郢。经此一战,吴国声威大振,楚国受到了立国以来最沉重的打击。孙武在吴楚之战中表现出来的卓越军事才华,令他成为了一位古今历史上备受人们推崇的大军事家,他的军事生涯经过艰难曲折的历程后也于此时达到了顶峰。

关于旅游的诗句赏析

诸葛亮在与鲁肃“草船借箭”后介绍经验时说过一段著名的话:为将而不通天时,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诸葛亮自号“卧龙”,常自比管仲、乐毅,刘备三顾茅庐方才出山,当然不是庸才,他一生用兵,可谓天时、地利、奇门、阴阳、阵图、兵势样样用得得心应手,尤其是他在没有现代化的卫星云图可以参考的情况下,利用夜观天象及阴阳八卦、奇门遁甲预测的“天气预报”,准确率高达80%以上。

诸葛亮第一次“天气预报”是在“火烧新野”一战中,曹操亲引大军百万追击刘备至新野县,派曹仁、曹洪、许褚引军十万为前队,诸葛亮分兵派将拒敌曹兵时说:曹军入城,必安歇民房,来日黄昏后,必有大风。但看风起,便令西、南、北三门伏军尽将火箭射入城去……,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三国演义写道:“初更已后,狂风大作……”,后人有诗叹曰:奸雄曹操守中原,九月南征到汉川。风伯怒临新野县,祝融飞下焰摩天。诸葛亮预报“来日黄昏后必有大风”,丝毫不差,风伯助刘备军队大败曹军。

诸葛亮第二次“天气预报”即是著名的“草船借箭”,周瑜妒忌诸葛亮之才,欲用计害之,令他限期十日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自言三天必能造出,且立下军令状,为什么诸葛亮这么有把握呢?他在“借箭“成功后对鲁肃解释说: “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诸葛亮预报天气有雾达到三天之久,且艺高人胆大,仅率几十小卒就“借”得曹操十万支雕翎箭,不愧三国英雄也!

诸葛亮第三次“天气预报”即是赤壁大战中有名的“借东风”,周瑜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破曹。从这点看,周瑜虽是东吴名将,但他在“天气预报”这一点上不如诸葛亮。诸葛亮所谓的“借”,乃故做声势,实际上是他精确的“天气预报”的结果,关于“借风”,他对周瑜解释说:“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亮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都督用兵,何如?”,“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风,至二十二日丙寅风息,如何?”如果说诸葛亮果有神通,他什么时间借风不可以啊,还得事先掐定日子,分明是虚张声势,糊弄周瑜等不懂天气预报的人。此次诸葛亮预报大风时间较长。

诸葛亮短、中、长期天气预报都是很准的,赛过现在中央电视台利用卫星云图发布的天气预报,但象中央电视台预报的有时也不是很准一样。诸葛亮对天气的预测也不是万无一失的,他对突发性的天气变化也无能为力,如同六月的天,本来万里无云,却突然雷电大作,狂风暴雨,一霎时又雨过天晴,这种预报就是神仙也是束手无策的。

诸葛亮最后与司马懿决一死战就赶上了这样的鬼天气。按诸葛亮每次打仗必然预测天气的习惯看,诸葛亮在与司马懿的“上方谷一战”中,他必然预测天气万里无云,方才设计包围司马父子于上方谷中,欲用火攻烧死他们。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令诸葛亮意想不到的是,正要大获成功之际,忽然狂风大作,黑气漫空,一声霹雳响处,骤雨倾盆。满谷之火,尽皆烧灭,地雷不震,火器无功,司马父子死中得活。诸葛亮气得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后人有诗叹曰:“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这说明诸葛亮预测“天气预报”也有不准确的时候!

描写雨后西湖的诗句

1.关于旅游的诗句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谢灵运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2.《旅行》汪国真,赏析

提问中的诗句表达的是一种乐观的心态,旅行如人生,这是对人生的深刻认知。就这么个意思!

《旅行》

作者:汪国真

凡是遥远的地方

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

不是诱惑于美丽

就是诱惑于传说

即使远方的风景

并不尽如人意

我们也无需在乎

因为这实在是一个

迷人的错

仰首是春 俯首是秋

愿所有的幸福都追随着你

月圆是画 月缺是诗

3.描写著名景点的诗句

李白“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长江两岸的安徽省当涂县与和县的东梁山与西梁山

写的是赞祖国大好河山的抒情诗

描述西湖的诗句

杭州回舫

唐白居易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寄题余杭郡楼兼呈裴使君

唐白居易

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

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

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

绿觞春送客,红烛夜回舟。

不敢言遗爱,空知念旧游。

凭君吟此句,题向望涛楼。

和西川李尚书汉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

唐刘禹锡

木落汉川夜,西湖悬玉钩。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

目极想前事,神交如共游。瑶琴久已绝,松韵自悲秋。

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

唐许浑

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

城带夕阳闻鼓角,寺临秋水见楼台。

兰堂客散蝉犹噪,桂楫人稀鸟自来。

独想征车过巩洛,此中霜菊绕潭开。

题磻溪垂钓图

唐罗隐

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重别西湖

唐李绅

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

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

晓出净慈寺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长江: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泰山喜雨

[元]张志纯

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间。

高卧今何在,东山似此山。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岳山

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落九天。 庐山瀑布

苏东坡《湖上初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

苏轼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

张继 《枫桥夜泊》

月落乌嘀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苏州

4.关于旅游的诗句有哪些

1. 《郊行即事》程颢(宋代)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译文:我在长满芳草花卉的原野尽情地游玩,目睹春色已到远山,四周一片碧绿。

2. 《春游湖》徐俯(宋代)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译文:下了几天雨,河水涨起来淹没了小桥,人不能过河,正在这时候,一叶小舟从柳阴下缓缓驶出。

3. 《玉楼春·春景》宋祁(宋代)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译文信步东城感到春光越来越好,皱纱般的水波上船儿慢摇。条条绿柳在霞光晨雾中轻摆曼舞,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

4. 《琵琶仙·双桨来时》姜夔(宋代)

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

译文:吴兴春游的壮观场面,西湖也不能相比。

5. 《游园不值》宋代(叶绍翁)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译文: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6. 《湖上》徐元杰(宋代)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译文:暖风晴和的天气,人的心情也很好,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

7. 《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欧阳修(宋代)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译文:在南郊的园林中游春,和暖的春风中,时时听到马的嘶鸣。

8. 《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许棐(宋代)

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

译文:东风哪会晓得我琵琶声中的忧怨,刮来刮去又把花儿吹落一片。

9. 《琵琶仙·双桨来时》姜夔(宋代)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

译文:江面上荡着双桨划来一只小船,我忽然发现,船上的人好像是我昔日恋人。

10. 《思帝乡·春日游》韦庄(唐代)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译文:春日踏青郊游,风吹杏花满头。田间路上是谁家少年,青春如花真风流。

5.关于旅行的唯美的诗或句子

1.人生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为说走就走的旅行。

2.有的事情现在不做,就一辈子也不会做了。

3.每个人在他的人生发轫之初,总有一段时光,没有什么可留恋,只有抑制不住的梦想,没有什么可凭仗,只有他的好身体,没有地方可去,只想到处流浪

4.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让心灵去旅行!

5.一个人,一条路,人在途中,心随景动,从起点,到尽头,也许快乐,或有时孤独,如果心在远方,只需勇敢前行,梦想自会引路,有多远,走多远,把足迹连成生命线。

6.梦想,并不奢侈,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7.因为有梦,所以勇敢出发,选择出发,便只顾风雨兼程。

8当你决定去做某件事情,全世界都会帮你。——《搭车去柏林》

9.旅行就是,即使是同一个世界,你们发现的却是不一样的世界。

——《露西亚的情人》

10.有多少和我一样,坐在不足10平米的空间里,

看着书里九万五千公里的绚丽。

又或是和我一样,拥有一颗比九万五千公里还辽阔的心,

却坐在不足一平米的椅子上.

6.山水游记的古诗的赏析

杜甫《望岳》 栏目:唐诗鉴赏 作者:情诗网 2004-9-14 23:59:00 浏览:1692 相关信息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

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

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

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

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

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

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

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

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7.山水游记的古诗的赏析

杜甫《望岳》

栏目:唐诗鉴赏 作者:情诗网 2004-9-14 23:59:00 浏览:1692 相关信息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8.关于 旅行的诗句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出塞》)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6、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南唐.李煜.《相见欢》)

8、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 (南唐.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9、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10、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 (唐.杜牧.《赠别》)

詹天佑资料

描写雨后西湖的诗句

一峰一高人,两人相与语。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

(两峰插云)

湖气冷如冰,月光淡于雪。肯弃与三潭,杭人不看月。

(三潭印月)

高柳荫长堤,疏疏漏残月。蹩躠步松沙,恍疑是踏雪。

(断桥残雪)

夜气滃南屏,轻岚薄如纸。钟声出上方,夜渡空江水。

(南屏晚钟)

烟柳幕桃花,红玉沉秋水。文弱不胜夜,西施刚睡起。

(苏堤春晓)

颊上带微酡,解颐开笑口。何物醉荷花,暖风原似酒。

(曲院风荷)

深柳叫黄鹂,清音入空翠。若果有诗肠,不应比鼓吹。

(柳浪闻莺)

残塔临湖岸,颓然一醉翁。奇情在瓦砾,何必藉人工。

(雷峰夕照)

秋空见皓月,冷气入林皋。静听孤飞雁,声轻天正高。

(平湖秋月)

深恨放生池,无端造鱼狱。今来花港中,肯受人拘束?

(花港观鱼)

西湖留别

唐白居易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杭州回舫

唐白居易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寄题余杭郡楼兼呈裴使君

唐白居易

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

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

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

绿觞春送客,红烛夜回舟。

不敢言遗爱,空知念旧游。

凭君吟此句,题向望涛楼。

和西川李尚书汉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

唐刘禹锡

木落汉川夜,西湖悬玉钩。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

目极想前事,神交如共游。瑶琴久已绝,松韵自悲秋。

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

唐许浑

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

城带夕阳闻鼓角,寺临秋水见楼台。

兰堂客散蝉犹噪,桂楫人稀鸟自来。

独想征车过巩洛,此中霜菊绕潭开。

题磻溪垂钓图

唐罗隐

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重别西湖

唐李绅

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

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描写西湖风光的诗句

《描写西湖风光的诗句夜泛西湖》宋苏轼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开西湖》宋苏轼

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纭自唯阿。

尽放龟鱼还绿净,肯容萧苇障前坡。

一朝美事谁能继,百尺苍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金波。

《岳鄂王墓》元赵子昂

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忆西湖》明张煌言

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

高坟武穆连忠肃,添得新祠一座无。

《西湖杂诗》清黄任

珍重游人入画图,楼台绣错与茵铺。

宋家万里中原土,博得钱塘十顷湖。

《闻意索三门湾以兵轮三艘迫浙江有》清康有为

凄凉白马市中箫,梦入西湖数六桥。

绝好江山谁看取?涛声怒断浙江潮。

《南游吟草》现当代郁达夫

武夷三十六雄峰,九曲清溪境不同。

山水若从奇处看,西湖终是小家容

《西湖》北宋欧阳修

菡萏香消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

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西湖十景》诗:

一峰一高人,两人相与语。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两峰插云)

湖气冷如冰,月光淡于雪。肯弃与三潭,杭人不看月。(三潭印月)

高柳荫长堤,疏疏漏残月。蹩躠步松沙,恍疑是踏雪。(断桥残雪)

夜气滃南屏,轻岚薄如纸。钟声出上方,夜渡空江水。(南屏晚钟)

烟柳幕桃花,红玉沉秋水。文弱不胜夜,西施刚睡起。(苏堤春晓)

颊上带微酡,解颐开笑口。何物醉荷花,暖风原似酒。(曲院风荷)

深柳叫黄鹂,清音入空翠。若果有诗肠,不应比鼓吹。(柳浪闻莺)

残塔临湖岸,颓然一醉翁。奇情在瓦砾,何必藉人工。(雷峰夕照)

秋空见皓月,冷气入林皋。静听孤飞雁,声轻天正高。(平湖秋月)

深恨放生池,无端造鱼狱。今来花港中,肯受人拘束?(花港观鱼)

描写西湖的诗句_唯美诗句

一、炉烟一窗,瓶花一床,更添十里湖光,对南屏晚妆。 王蕴章《醉太平西湖寻梦》

二、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 吴文英《夜合花自鹤江入京泊葑门...》

三、西湖岂忆相思苦。 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四、卜筑西湖,种翠萝犹傍,软红尘里。 吴文英《金盏子赋秋壑西湖小筑》

五、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 白居易《寄题馀杭郡楼,兼呈裴使君》

六、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白居易《春题湖上》

七、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 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八、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九、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欧阳修《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十、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 陈德武《水龙吟东南第一名州》

十一、西湖旧日,留连清夜,爱酒几将花误。 吴文英《永遇乐探梅次时斋韵》

十二、叩逋仙,访坡仙, 拣西湖好处都游遍,管甚月明归路远。 薛昂夫《西湖杂咏春》

十三、着破荷衣,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 赵汝?《汉宫春着破荷衣》

十四、御罗屏底翻歌扇,忆西湖、临水开窗。 吴文英《风入松桂》

十五、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欧阳修《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十六、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 龚自珍《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

十七、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十八、赠君明月满前溪,直到西湖畔。 毛滂《烛影摇红送会宗》

十九、我亦布衣游子,久欲观光齐鲁,羁绁在鹰?、早晚西湖上,同醉木兰舟。 王恽《水调歌头送王修甫东还》

二十、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二十一、记轻别西湖,笑离南浦。 董嗣杲《齐天乐》

二十二、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白居易《西湖留别》

二十三、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二十四、雪点前滩鹭,锦鳞活水鱼,心却西湖。 张可久《双调湘妃怨_乐闲吹箫按》

二十五、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赵孟?《岳鄂王墓》

二十六、西湖到日,重见梅钿皱。 吴文英《瑞龙吟送梅津》

二十七、凤沼才难尽,馀思凿西湖。 严公贶《题汉州西湖》

二十八、一春不识西湖面。 许?《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二十九、新烟禁柳,想如今、绿到西湖。 张炎《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

三十、只有岳王泉下血,至今泛作西湖。 魏大中《临江仙埋没钱塘歌吹里》

三十一、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白居易《杭州回舫》

三十二、太阳 乡村 叶 桥 竹子 黄河 庐山

三十三、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 刘过《六州歌头寄稼轩承旨》

三十四、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 周德清《中吕满庭芳_看岳王传披》

三十五、昨梦西湖,老扁舟身世。 吴文英《拜星月慢林钟羽姜石帚以...》

三十六、西湖依旧流。 佚名《长相思去年秋》

三十七、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罗隐《题?溪垂钓图》

三十八、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 欧阳修《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三十九、西湖创置自房公,心匠纵横造化同。 严公弼《题汉州西湖》

四十、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张岱《湖心亭看雪》

四十一、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 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四十二、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 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

四十三、西湖雨后,绿波两岸平拍。 程必《念奴娇(忆先庐春山之胜)》

四十四、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 刘因《观梅有感》

四十五、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欧阳修《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四十六、钱塘风月西湖柳。 戴复古《贺新郎寄丰真州》

四十七、涨西湖、半篙新雨,?尘波外风软。 张翥《摸鱼儿送春》

四十八、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四十九、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苏轼《卜算子感旧》

五十、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题临安邸》

五十一、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欧阳修《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五十二、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欧阳修《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五十三、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仲殊《诉衷情宝月山作》

五十四、西湖春色归,春水绿於染。 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五十五、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描写雨后美景的诗句

描写雨后美景的诗句

1、每次下过雨后,我都会去外面走一走,雨后的空气很新鲜,虽然是夏季,但是下过雨后天气依然像秋天一样,带着一丝凉意。花坛周围都散发着泥土的香气。周围的花草上面都乘着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颗颗耀眼的钻石。

2、雨后清新的空气,弥漫了整个花园。我贪婪的呼吸着雨后甜润的空气。雨珠落在这花儿上是多么的惹人喜爱。放眼望去,这就像一幅幅巨大的画卷,那么宁静,那么安逸。

3、雷声渐小,乌云散去,天放晴了。雨水积在路面坑坑洼洼的地方,积起了一个个小水凼,倒映出天空中洁白的云和白云背后的蓝天。走在街上的人们都小心翼翼的,怕溅起的水花会打湿裤脚,更怕踏碎了水凼里的景致。

4、雨后,大地消除了自己的炎热,换上了一件清凉外衣,植物吮吸了充分的营养,重新绽开笑脸,这时天空中架起了一组七彩的桥梁,荷花瓣上的雨滴在玩滑滑梯-一滴、一滴的滑到地上,就在这时我们有了捉鱼的好机会。

5、天空霎时变得湛蓝湛蓝的,空气也变得格外清新,小鸟们呼朋引类出来呼吸新鲜的空气,它们在蓝宝石般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着,一会儿成为一字形,一会儿成为S形,一会儿成为人字形总之它们是变化千万。太阳公公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又恢复了往日的神,天空中架出一座通往天外的七色彩虹桥。

6、后的空气总是格外清新,一个人骑着车,迷茫的在街上骑着,不知哪里才是我的终点,突然,雨又下了起来。看雨滴落在我的手臂上,听风路过我的脸庞,心里空荡荡的,好希望有一个人陪我骑,与她一起分享

7、河面上波光粼粼,荷叶上盛满了水珠,在阳光下水珠闪闪发光,犹如晶莹剔透的珍珠在玉盘上荡来荡去;荷花在密密麻麻的荷叶间含苞怒放,吮吸大自然的能量;小青蛙把荷叶当作了蹦床,在上面一会儿跳一会儿叫,一会儿唱一会儿笑;把荷叶当作避雨伞,在水下快活地嬉戏,一切都是那么美妙。

8、走出优美的花园,漫步在这幽静的林间小道,望着远处茂密的山林,看着天空七彩的晚霞,还有那自由自在飞翔的燕子。呼吸着雨后清新的空气,耳边传来大自然的呼吸,我那一头青丝在它的抚摸下跳动着优美的华尔兹,枫叶唰唰的落了下来,突然感到一切是那么的雅静,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弥漫着我,是失去?是感动?是幸福?是美好?是得到?

9、特别喜欢下雨过后的空气,带着丝丝飘香的泥土的气息。深深吸一口气从心底感到一阵凉爽,此刻我的灵魂漂浮并快乐着,因为我已把伤痛留在了昨天,今天是崭新的一天,如同被雨洗刷了心灵,已明净的一尘不染。

10、都说空气中蕴涵着语言。听--鸟儿在雨后呼朋引伴地买弄他们清脆的喉咙,唱出了婉转的调子;知了喊个不停,我多想大家能听见在空气中散落的那奇妙的语言啊,可惜,人们已经投入了繁忙的工作中,哪有时间去欣赏那美丽的雨后,惹人喜爱与翠绿的景色呢!

11、走过石桥,又是一片绿色。湖水清澈得能看见水底的沙石。金鱼在水里欢快地游着;太阳照得湖面闪闪发亮,波光粼粼的湖面让人的感觉是那么地舒服。偶尔有只蜻蜓点过湖面,让湖面增添了趣味。湖边,一群孩子在扔石头,溅起一簇簇的水花,是那么地惹人喜爱。

12、一道彩虹横跨空中,像一座七彩桥,云朵慢慢悠悠的飘着,太阳拨开了洁白的屏障,一下子蹦了出来,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鸟儿掸掸羽毛上的水珠,在半空中飞翔,或是飞到电线上歌唱,就像五线谱中的音符,歌声清脆而又婉转,十分优美动听。草叶上汇聚着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反射着阳光,闪亮夺目,当它落下时,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像是在演奏一首节奏欢快的乐曲。甲虫音乐家从洞穴中昂首阔步走了出来,准备举行一场音乐会,他站在舞台中央引吭高歌,

13、渐渐雨停了,狂风走了,留下了微风。微风抚摸着受伤的小树,告诉万物们太阳要出来了。太阳露出了半个脸蛋正在向大自然笑呢!小鸟成群结队地迎接太阳。一些小鸟高兴的在空中飞来飞去,还有一些小鸟在树上放声歌唱,婉转动听的歌声在附近荡漾。

14、不一会,雨停了。蔚蓝的天空上不知镶嵌上了什么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一道七彩霓虹。哇塞!好美啊!很久没有看到这么美的彩虹了。今天,老天眷顾我,又让我看见了彩虹姐姐。由七色组成的彩虹,固然美丽,可是不常见,每次只有在雨后才会看见。小的时候,自己看着,模仿着画彩虹,拿出水彩笔,一画就是小半天。但是,即使我画的再好,再像,再逼真,也没有那真正的彩虹美丽、晶莹、鲜亮。

15、阳光不弱不亮的洒在屋顶,闭上眼睛,张开双手,我和风拥抱着,我似乎闻到了风的味道,带着丝青春的幽香。抬起头,我在想,如果岁月盛满匆匆的梦境,是否不需要去寻找牵强的希望。天边的那一朵云彩,早已是你温柔的伴侣。如此惬意的景,想到你却有一点点感伤。是青春年少的我太过于多情,还是迈向成熟的你早已忘了曾经。

16、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一整夜,到了早上雨好像也下累了,慢慢地停下了脚步,它们有的在池塘里睡大觉,有的在屋檐下玩耍,还有的在草地上捉迷藏。草地上的蜗牛都露出头来看看这些难得一见的小不点,小不点儿好像会变魔法,它把小草变得发亮,把小树变得干干净净,把天空也变得清澈了许多,把路上的小朋友也都加了一件外套。一场秋雨把雨后的早晨变得那么清新那么凉爽!

17、雨后最迷人的,要数我最钟爱的荷花了。坐在又湿又软的草地上,望着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的荷花,又是一大享受!荷花经过雨水的洗刷,显得白里透粉,粉里透红,花芯的莲也越发的可爱,让人想起山间的山妹子那样纯洁与甜美,眼睛水灵灵的。那一片片绿色的大荷叶,在雨后越发地水灵,越来越绿,越来越惹人喜爱--看,它被雨水冲水得一尘不染,水珠在上面滚呀滚,充满了诗情画意。偶尔有只青蛙跳上荷叶呱呱地叫着,清脆的声音,随着风,飘到了公园里有绿色的地方。为每一片绿都带来了更多的生机。

18、暂且掠过这个人,马路两旁的树被细雨洗的格外清新。树叶绿得发亮,青得逼你的眼。不知从何处传来的几声鸟鸣,给这雨增添了几分朝气。马路上的人渐渐多了,一辆辆汽车驰骋在被雨丝擦洗过的地面上,却没有溅起水花。这条路一直蔓延向远方,远方的车和人也不断地向我走来。靠近又远离。

19、大地焕然一新。地面上坑坑洼洼的水镜好似都凝结住了,成为一面面银镜把马路上行人都倒映在其中。几辆汽车风驰电掣后路上的积水犹如盘龙出海,令你看后毛骨悚然。小草、小花又挺直了腰板,在柔和的阳光下洗净身上的尘土,悄悄长高。枫树经过风雨的洗礼,接受了命运的挑战,它并没有屈服,反而变得安然无恙,你看它的枝叶更茂,全身更翠了,生命力更旺了。

20、入新湖公园,呵,好一片绿!湖水是绿的,榕树的叶子刚经过大雨的洗礼,上面滚着一颗颗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仿佛是一颗颗闪闪发亮的珍珠!树叶绿得让人怜爱,小草在雨后更是青翠欲滴,迸发出勃勃的生机。一阵风吹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偶尔会有一滴水珠滴在你头上,感觉异常清凉舒服。

个人简介

詹天佑 (1861年4月26日 –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ne Tien Yow),号眷诚,字达潮,广东南海人,原籍江西婺源,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 詹天佑1861年(清咸丰帝十一年)出生于一个普通茶商家庭。少年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 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目睹北美西欧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产生悲观情绪,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7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业。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以突出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个。 回国后,詹天佑满腔热忱地准备把所学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但是,清洋务派官员迷信外国,在修筑铁路时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顾詹天佑的专业特长,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师学堂学驾驶海船。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舰“扬武”号担任驾驶官,指挥操练。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第二年,蓄谋已久的法国舰队陆续进入闽江,蠢蠢欲动。可是主管福建水师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却不闻不问,甚至下令:“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这时,詹天佑便私下对“扬武”号管带(舰长)张成说:“法国兵船来了很多,居心叵测。虽然我们接到命令,不准先行开炮,但我们决不能不预先防备。”由于詹天佑的告诫,“扬武”号十分警惕,作好了战斗准备。当法国舰队发起突然袭击时,詹天佑冒着猛烈的炮火,沉着机智地指挥“扬武”号左来右往;避开敌方炮火,抓住战机用尾炮击中法国指挥舰“伏尔他”号,使法国海军远征司令孤拔险些丧命。对这场海战,上海英商创办的《字林西报》在报道中也不得不惊异地赞叹:“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国人会这样勇敢力战。‘扬武’号兵舰上的五个学生,以詹天佑的表现最为勇敢。他临大敌而毫无惧色,并且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还能镇定如常,鼓足勇气,在水中救起多人……” 从战后到1888年,詹天佑几经周折,转入中国铁路公司,担任工程师,这是他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 刚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一次考验。当时从天津到山海关的津榆铁路修到滦河,要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桥。滦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涨急流。铁桥开始由号称世界第一流的英国工程师担任设计,但失败了;后来请日本工程师衽实行包工,也不顶用,最后让德国工程师出马,不久也败下阵来。詹天佑要求由中国人自己来搞,负责工程的英国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同意詹天佑来试试。 詹天佑是一个认真踏实的人,他分析总结了三个外国工程师失败的原因后,身着工作衣与工人一起实地调查,密测量。夜晚,借着幽暗的油灯,又仔细研究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反复分析比较,最后才确定桥墩的位置,并且大胆决定用新方法——“压气沉箱法”来进行桥墩的施工。詹天佑果然成功了滦河大桥建成了。这件事震惊了世界:一个中国工程师居然解决了三个外国工程师无法完成的大难题。 詹天佑初战告捷后,立刻遇到了更为严峻的考验。1905年,清决定兴建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北京至张家口)。英俄都想插手,由于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他们的企图没能得逞。英俄使臣以威胁的口吻说:“如果京张铁路由中国工程师自己建造,那么与英俄两国无关。”他们原以为这么一来,中国就无法建造这条铁路了。在这关键时刻,詹天佑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全权负责京张铁路的修筑。消息传来,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及英国报刊挖苦说:“中国能够修筑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在娘胎里没出世呢!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们甚至攻击詹天佑担任总办兼总工程师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顶着压力,坚持不任用一个外国工程师,并表示:“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中国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筑铁路。” 1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亲自带学生和工人着,背着标杆,经纬仪,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下来。詹天佑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数据准确吗”?“差不多”,测量队员回答说。詹天佑严肃地说:“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能工程人员之口。”接着,他背起仪器,冒着风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认真地又重新勘测了一遍,修正了一个误差。当他下来时,嘴唇也冻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进入最困难的阶段。在八达岭、青龙桥一带,山峦重叠,陡壁悬岩,要开四条隧道,其中最长的达一千多米。詹天佑经过精确测量计算,决定取分段施工法:从山的南北两端同时对凿,并在山的中段开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两端对凿。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凿洞时,大量的石块全靠人工一锹锹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担担地挑出来,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毫无架子,与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脸汗。他还鼓舞大家说:“京张铁路是我们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无论成功或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而是我们国家的成功和失败!” 为了克服陡坡行车的困难,保证火车安全爬上八达岭,詹天佑独具匠心,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段人字形线路,从而减少了隧道的开挖,降低了坡度。列车开到这里,配合两台大马力机车,一拉一推,保证列车安全上坡。 詹天佑对全线工程曾提出“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三项要求。京张铁路经过工人们几处奋斗,终于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原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一些欧美工程师乘车参观后啧啧称道,赞誉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却谦虚地说:“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光荣是应该属于大家的。” 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又继任了粤汉铁路督办兼总工程师。这时,美国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要他亲自去美国参加授衔仪式。为了全力参加祖国铁路建设,他放弃了这一荣誉。 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了起成立中华工程学会,并被推为会长。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外,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璧束身,以为范例。” 詹天佑从事铁路事业三十多年,几乎和当时我国的每一条铁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到晚年,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919年病逝。周恩来同志曾高度评价詹天佑的功绩,说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其间,厘定了各种铁路工程标准,并上书要求全国用。中国现在仍然使用的4尺8寸半标准轨、珍氏自动挂钩(Janney Coupler,亦称姜坭车钩、郑氏车钩,美国人 Eli Janney 所创)等等都是出自詹天佑的提议。此外詹天佑亦着重铁路人才的培训,制定了工程师升转章程,对工程人员的考核和要求作出明文规定,并且定明工程师薪酬与考核成绩挂钩。京张铁路堷训了不少中国的工程人员,詹天佑所制定的考核章程亦成为其他中国铁路的模仿对象。 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获宣统赐工科进士,任留学生主试官等职。1910年,任广东商办粤汉铁路总公司总理兼工程师,1912年兼任汉粤川铁路会办,负责兴建粤汉及川汉铁路。此后一直定居在汉口俄租界的鄂哈街9号(今洞庭街51号)。同年成立“中华工程师学会”,并被推举为首任会长。民国成立后,于1913年获委任为交通部技监,1914年获颁授二等宝光嘉禾章。1916年,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1919年初,受命往海参崴和哈尔滨任协约国监督远东铁路会议中国代表。4月因病回汉口,4月24日病逝,终年五十九岁。 詹天佑与其妻谭菊珍埋葬在京张路青龙桥火车站附近。1922年青龙桥火车站竖立詹天佑铜像。1987年,附近再建成詹天佑纪念馆。 在纪念京张铁路100周年之际,张家口人民永远缅怀京张铁路的总设计师詹天佑,2005年在张家口南站广场,建起詹天佑塑像。

**《詹天佑》介绍

一九零四年,清朝筹建北京到张家口的京张铁路。英俄两国同时争夺修筑权,相持不下。清对两方均不敢得罪,只得决定自力修建。一九零五年聘詹天佑为总工程司(今称工程师),外国人嘲笑说:“能修建此路的中国工程司尚未出世。”詹天佑以他崇高的责任感和顽强毅力,以我国自己的力量,克服重重阻碍,终于在1909年修建成举世瞩目的真正意义上的我国第一条自力修建的铁路。

随后,詹天佑除接受了修建四条铁路的邀请外,还怀着热望策划修筑从广州到汉口的粤汉铁路,以构成实现和京汉铁路连成一条的、贯通中国南北的大干线。然而,1911年,清发出一道把全国商办铁路收归国有的命令,逼迫詹天佑交出粤汉铁路,使詹天佑感到极度绝望。同年,辛亥革命爆发,清廷覆灭,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新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提出“全国铁路网建设”的宏伟规划,同时提出将原修建的川汉、粤汉两条铁路合并成立汉粤川铁路公司,并请詹天佑担任会办。

一九一九年,修建铁路大权重又落入官僚和列强之手,詹天佑修建汉粤川铁路的工作,再度受到重重阻力。他深深感到,修建铁路一事,不能自主,实际上就是列强不愿让中国人控制自己国家的命脉。为改变这样的处境,他团结周围人士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为中国铁路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九一九年,第一次欧战结束,詹天佑不顾身患腹疾,代表中国出席远东铁路国际会议,冒着严寒赴会,与企图霸占我国北满中东铁路的日方代表论战,取得了我国保护中东铁路的权利。回国途中,他抱病再次登上长城,浩叹:“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初建路网的梦想破灭令我抱恨终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他锲而不舍,在铁路战线上与列强斗争不息的事迹、和他身上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与科学精神高度融合的品质,将和后人为他树立的铜像一起,永远给我们无限启示。

这部**上海**制片厂拍摄,导演是著名的**艺术家孙道临,主要演员:詹天佑——冯淳超、谭菊珍——惠娟艳、杨 逊——孔祥玉、郑元直——高 明、孙中山——卢 奇、袁世凯——林连昆。

个人经历

回答者:zzggzzzgz - 魔法师 四级 2-26 12:33

詹天佑,字眷诚。1861年生于广东南海县。1872年7月8日年仅12岁的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办留美学生留学美国。

詹天佑在美国先后就学于威哈吩小学,弩哈吩中学,1881年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并写出题为《码头起重机的研究》的毕业论文,获学士学位,并于同年回国。回国后詹天佑入马尾船政前学堂学习,学成后派往福建水师旗舰“扬武”任炮手,参加了马尾海战。战后被调入黄埔水师学堂任教习。

1888年,詹天佑由老同学邝孙谋的推荐,到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被湮没了七年之久的詹天佑才有机会献身于祖国的铁路事业。此时正值天津-唐山铁路施工,他不愿久居天津,就亲临工地,与工人同甘共苦,结果只用八十天的时间就竣工通车了。但李鸿章却以英人金达之功上奏,并提升金达为总工程师。詹天佑之功就这样被剽窃了。

1890年清又修关内外铁路(今京沈铁路),以金达为总工程师。1892年工程进行到滦河大桥,许多国家都想兜揽这桩生意,金达当然以英人为先,但英人喀克斯以建不成桥而失败。日本、德国的承包者也都遭失败。由于交工期限将至,金达才不得不求于詹天佑。詹天佑详尽分析了各国失败原因,又对滦河底的地质土壤进行了周密的测量研究之后,决定改变桩址,用中国传统的方法,以中国的潜水员潜入河底,配以机器操作,胜利完成了打桩任务,建成滦河大桥。这一胜利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选举詹天佑为该会会员。

此后,詹天佑又领导了京津路、萍醴路(萍乡至醴陵)等铁路的建筑。

袁世凯为讨好那拉氏,1902年奏请修建一条专供皇室祭祖之用的新易铁路(高碑店至易县)。坐火车去祭祖,那拉氏自然高兴。为了不误1903年祭祖之用,命袁世凯于六个月内完工。袁世凯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尽管此路价值不大,却是中国人自修铁路之始,因此詹天佑仍是非常重视。詹天佑彻底抛弃了当时外国人必须在路基修成之后风干一年才可铺轨的常规,仅用四个月的时间以极省的费用建成新易铁路。大大鼓舞了中国人自建铁路的信心,为后来京张铁路的修筑打下良好基础。

张家口为北京通往内蒙古的要冲,南北旅商来往之孔道,向来为兵家所必争,因此京张铁路就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当清廷要修京张路的消息传出后,在华势力最大的英国志在必得,视长城以北为其势力范围的沙俄誓不相让,双方争持不下,最后达成协议:如果清廷不借外债,不用洋匠,全由中国人自修此路,双方可都不伸手。这样,清就打消了求救于洋人的念头而一心自修了。

回答者:熊熊烈焰7 - 童生 一级 2-26 20:05

詹天佑,字眷诚,江西婺源人。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出生在一个普通茶商家庭。儿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

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目睹北美西欧科学 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产生悲观情绪,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6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业。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以突出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个。

回答者:985895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27 19:37

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目睹北美西欧科学 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产生悲观情绪,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6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业。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以突出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