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指数

文章内容

天气公报未来三天_天气公报

tamoadmin 2024-08-09
1.因天气炎热,深圳都在议论国家的高温补贴。有时知道具体的政策吗?什么人能享受?2.2023年台风命名列表3.近期(近几年都行)关于气候时事新闻4.包头的气候怎

1.因天气炎热,深圳都在议论国家的高温补贴。有时知道具体的政策吗?什么人能享受?

2.2023年台风命名列表

3.近期(近几年都行)关于气候时事新闻

4.包头的气候怎么样

天气公报未来三天_天气公报

聚焦“神舟七号”发射

2008-9-25 8:35:52

郑国光指导“神七”空间天气保障工作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宗卫国报道 9月22日上午,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来到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空间天气预报运行室,对“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飞行任务空间天气保障工作进行服务动员与指导。

郑国光强调,要像对待奥运气象服务一样,全力做好此次“神舟七号”飞行任务的空间天气保障服务工作。他对空间天气保障工作提出五点要求,一是不仅要关注空间天气,更要关注空间环境;二是空间碎片是航天活动中不可忽视的潜在威胁,要加强对空间碎片的监测;三是加强“神舟七号”空间天气保障决策产品的制作;四是减少服务产品发送流程,可以考虑通过手机向重要用户直接发送关键的预警信息;五是安排好值班,努力做好自己的产品,通过产品来抓住用户。

据悉,为保障“神舟七号”载人航天任务的圆满成功,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正密切关注空间天气的变化,力求为“神舟七号”飞行任务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空间天气保障服务。

--------------------------------------------------------------------------------

保障航天员出舱行走安全 气象“奥运星”仗剑护“神舟”

中国气象报记者王素琴报道 日前,记者从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获悉,目前正处于在轨测试阶段的、在奥运气象服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被公众亲切称作“奥运星”的我国首颗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A星”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飞行气象保障中将继续贡献力量:它不仅要俯瞰大地,还要遥测空间;不仅要提供卫星云图为天气预报做支撑,还要对空间辐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为航天员出舱窗口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意见。

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首席预报员薛炳森研究员介绍,此次“神舟七号”空间天气保障服务的重中之重就是要保障航天员出舱行走的安全,而对航天员出舱威胁最大的就是空间辐射,如遭遇辐射通量较高的南大西洋异常区,会严重影响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因此,对空间辐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获取空间辐射通量较低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而风云三号A星恰恰在空间辐射环境监测方面见长,它上面搭载的空间天气监测载荷,可以实时提供时间分辨率为2秒的监测数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就可以及时把握空间天气实况,从而推算出辐射环境的动态变化,保障服务也就变得得心应手了。

薛炳森说,风云三号A星在空间环境监测方面具有的三大特点,将成为“神舟七号”空间天气保障服务的“利剑”。一是监测数据实时。空间天气监测仪器作为主载荷首次搭载在风云三号A星上,空间监测数据作为业务数据同气象数据一道被实时传输到地面接收站,打破了风云一号、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将空间天气监测作为附属业务的局面。二是监测数据具有自主权。在以前的空间天气保障服务中,主要依靠国外的数据,而使用国外的数据会受到很多限制,尤其在一些关键时刻,国外甚至会停止数据发布,极大地影响了预报工作的进行。数据自主后,使用将不受限制,可以获取所需的任何数据。三是监测数据精度高。时间分辨率达2秒,比国外公布的数据精细了8倍,得到的数据已与美国的空间天气预报中心的同类数据旗鼓相当。

“在提供空间环境监测数据的同时,风云三号A星最大的用途还是提供大气参数和地表状况,为地面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遥感应用室朱小祥主任介绍,在“神舟七号”气象保障服务期间,装载着11个国际先进仪器、探测通道达到90个的风云三号A星,以其250米的高空间分辨率不分昼夜地监视着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地面天气,它每天会对全球扫描两次,每次扫描宽度为2900公里。风云三号A星上携带有大气红外垂直探测仪,可以在地面上空30多公里的范围形成立体探测。此外,利用我国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双星半小时一次的观测资料、国外气象卫星观测资料,结合数值预报和常规加密观测资料,将大大增强“神舟七号”气象预报的精细化和准确度。

--------------------------------------------------------------------------------

地面天气对“神七”发射无不利影响

中国气象报记者苗艳丽报道 9月24日,记者从中央气象台了解到,“神舟七号”飞船发射窗口期间,地面天气对飞船发射无不利影响。

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乔林介绍,预计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发射窗口期间,地面风速为5~7米/秒,风向为东南风,高空的最大风速为50~55米/秒,风向为西南偏西风,风条件符合发射要求;天空云量较多,可能不会出现降水天气,无雷电;温度在10摄氏度以上;能见度在25公里左右,无沙尘天气。这样的天气对飞船发射不会造成不利影响。

据悉,中央气象台还将根据天气演变,及时订正并滚动发布最新预报。

--------------------------------------------------------------------------------

空间天气有利于“神舟七号”发射

中国气象报记者王素琴报道 日前,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发布的《空间天气公报——“神舟七号”空间天气服务》上称,“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期间,空间天气状况良好,不会有恶劣的空间天气发生,空间天气状况对飞船的发射、在轨运行等无不利影响。建议航天员的出舱活动避开空间粒子辐射较强的南大西洋异常区。

据悉,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在“神舟七号”发射前一个月就开始不间断地提供空间天气监测预警服务。“神舟七号”入轨后,该中心还将为航天员出舱时机的选择提供建议,同时开展飞船轨道衰变预测、飞船测控误差估计等服务,为“神舟七号”任务的圆满完成保驾护航。

--------------------------------------------------------------------------------

三方面数据支持“神七”空间天气保障

中国气象报记者王素琴报道 日前,记者从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获悉,该中心为“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执行任务期间提供的空间天气保障服务将基于三方面数据:一是来自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监测数据,二是中国气象局自主地基探测数据,三是互联网上提供的国内外监测数据。

据悉,监测数据是开展空间天气保障服务的基础。风云一号D星上携带的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将对质子、电子、重离子等进行监测,风云二号C星、D星上携带的太阳X射线探测器和空间粒子探测器将监测太阳X射线、质子、电子、氦离子、锂离子等,风云三号A星携带的高能离子探测器、高能电子探测器、辐射剂量仪、电位探测器、单粒子探测器将对质子、重离子、电子等进行实时监测。

厦门电离层测高站拥有的数字测高仪以及广州电离层闪烁监测站所有的电离层闪烁监测仪将对电离层状况进行探测。同时,中国气象局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多个GPS台站将为“神舟七号”的导航地位、测控以及短波通信提供服务。

另外,空间天气保障服务还需要大量卫星与地面观测数据的支撑,因此,来自互联网上的国内外监测数据对于空间天气保障服务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

四大空间天气因素影响“神舟七号”

中国气象报记者王素琴报道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在即,该飞船升空后,将开展航天员出舱和伴飞卫星释放等重大活动。期间,飞船和航天员均将面临空间天气的考验,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专家介绍,飞船发射、飞船在轨运行、航天员出舱和飞船返回等将主要受到空间辐射、高层大气、电离层和空间碎片等四大空间天气因素的影响。

“神舟七号”任务的特殊性决定着辐射环境仍然是航天员安全的重要空间天气因素。因为航天员将首次实现出舱行走,如果航天员在舱外工作期间遭遇到太阳质子,那将非常危险。因此,在“神舟七号”空间天气服务中将主要防范高能质子对人体的影响。

“神舟七号”将在距地面340千米的低高度轨道上运行,由于该处大气密度较大,对航天器的阻力较大,航天器轨道高度的维持将明显依赖于高层大气的状态;此外,由于“神舟七号”留轨舱将在轨道继续运行很长时间,高层大气中高腐蚀性的氧原子会对航天器的表面材料造成损伤。

电离层对“神舟七号”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对卫星导航定位和测控的影响,其中,电离层闪烁会影响卫星的导航定位,强的闪烁甚至会导致信号的失锁;二是对短波通信的影响,短波信号会被电离层反射,当短波通信所用频率超过当时电离层所允许的频率时,信号将穿过电离层,射向外太空,地面将接收不到信号。

空间碎片是指人类在空间活动过程中遗留在空间的废弃物。来自空间碎片的撞击对航天器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构成严重威胁,空间碎片与航天器发生撞击,将会给航天系统带来多方面的危害,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危害都是致命的。空间碎片对航天活动的直接影响主要针对航天器,各种不同尺寸的空间碎片会对航天器的不同部分产生多种类型损害。微小碎片累积效应会改变敏感元件的性能;撞击产生的等离子体会破坏航天器供电系统;航天器受较大空间碎片撞击会导致穿孔、容器爆炸、破裂、甚至结构解体。

面对四大空间天气的影响,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将对可能发生的空间天气变化进行预报和预警,对规避和预防工作提供建议,从而保障飞船和航天员的安全。

--------------------------------------------------------------------------------

“神舟七号”气象保障全面启动

中国气象报记者王素琴 王德民报道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将于9月底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择机发射。9月12日,中国气象局组织召开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气象保障服务电视电话会议,这标志着“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气象服务全面正式启动。

目前,甘肃省气象局已成立了“神舟七号”气象保障服务领导小组,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完成了基于区域数值模式产品的“神舟七号”发射气象服务产品库,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合作完成了“神舟七号”发射关键区天气系统相似预报研发,建立了酒泉卫星发射基地MOS释用客观预报系统和常见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系统。届时,由兰州区域中心气象台台长陶健红任组长,兰州区域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建才、酒泉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徐殿祥为成员的现场服务保障组将前往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参加现场气象保障服务,针对垂直转运、液体加注、发射窗口等重点保障环节制作精细化预报。同时,为做好“神舟七号”备降场区气象保障工作,甘肃省气象局还将视情况派出移动气象台开赴备降场,实时集观测数据,及时向指挥部门提供备降场区各个时刻最新实况及预报。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也已成立了“神舟七号”气象保障服务领导小组以及由天气预报、短期气候预测、卫星遥感专家组成的技术专家组及应急保障组;制定了服务实施方案,对组织管理、服务管理、运行机制、服务产品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同时,增加了气象观测密度,并派出2名气象专家进入主着陆场区进行应急保障。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提供的空间天气保障将贯穿“神舟七号”发射、在轨运行、航天员出舱和飞船返回全部阶段。期间,该中心将为党中央、院以及相关决策部门提供重大空间天气决策服务材料,主要涉及辐射环境及航天员所受辐射剂量、轨道衰变、高层大气、电离层环境、空间碎片环境等的预报。日前,该中心已完成空间天气服务技术方案,并于8月27日发出了首期《空间天气公报——神舟七号空间天气服务》。同时,还将及时提供飞行任务执行期间卫星云图和遥感分析产品等。

另外,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探测中心、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气象报社以及中国气象局办公室、预测减灾司、监测网络司等也都做好了“神舟七号”气象服务保障准备及宣传工作。

中国气象局就此次气象保障服务提出四点要求:

一是各级气象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准备,要充分认识到“神舟七号”气象服务的重要性,进一步完善服务方案,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值班,制定好应急预案,保证“神舟七号”执行任务期间各项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是要严密监视天气变化,做好预报预测工作,不能有任何疏忽和松懈,加强滚动监测;同时要加强空间天气的预报预测服务,充分展示气象部门在空间天气监测预警方面能力的提升。

三是要加强沟通和联动,提供优质气象服务。要进一步了解需求,主动、及时地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并做好决策服务,同时加强气象服务宣传工作。

四是要总结服务经验,建立军地长效合作机制。

--------------------------------------------------------------------------------

“神七”发射现场气象保障启动

中国气象报记者王德民报道 金秋九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蓄势待发。近日,甘肃省气象局召开专题会议全面安排部署“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气象保障任务。由兰州区域中心气象台台长陶健红担任组长,杨建才、徐殿祥两名首席预报员为成员的现场服务保障组将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加“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的现场气象保障服务。这是甘肃省气象部门继为“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提供气象保障服务之后,再度为“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保驾护航。

为了保证“神舟七号”发射气象保障工作圆满成功,甘肃省气象局严阵以待,当前已做好了各项准备。甘肃省气象局已完成了基于区域数值模式产品的“神舟七号”发射气象服务产品库,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合作完成了“神舟七号”发射关键区天气系统相似预报研发,建设了酒泉卫星发射基地MOS释用客观预报系统和常见灾害性天气短临预报系统。

据悉,为了做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备降场区气象保障工作,甘肃省气象局还将视需要派出移动气象台开赴备降场,实时集观测数据,及时向指挥部门提供备降场区各个时刻最新实况及预报。

据了解,2004年底,甘肃省气象局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联合,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甘肃航天气象中心,并在酒泉建设了航天气象保障基地。今年7月,兰州区域中心气象台和酒泉市气象局气象专家赴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就“神舟七号”发射气象服务保障工作进行了业务学术交流。

--------------------------------------------------------------------------------

“神七”空间天气保障服务软件通过评审

中国气象报记者王素琴报道 9月12日,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业务处召开评审会,通过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任务空间天气保障服务软件的相关评审。

据悉,该软件包括数据获取及处理、辐射环境预示、高层大气效应预示、电离层环境演示、空间碎片环境预示等5个模块,将基于自主观测数据(包括风云三号A星以及风云二号D星获取的空间环境监测数据)和国际共享观测数据,建立实时服务产品显示系统,以图形和文本的形式对飞船所处轨道的辐射剂量、轨道衰变、电离层测轨修正以及空间碎片分布等可能影响“神舟七号”飞船任务的空间天气效应进行预示警示,实现对飞船的空间天气保障服务功能。

同日,“风云三号01星空间天气保障服务软件”、“风云系列卫星空间环境监测数据处理系统”也通过评审,它们也将在“神舟七号”空间天气保障中发挥作用。

因天气炎热,深圳都在议论国家的高温补贴。有时知道具体的政策吗?什么人能享受?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内河船舶管理,统一内河船舶的《航行日志》及其记载要求,制定本规则。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机动船舶。但是军事船舶、公安船舶、渔船和体育运动船艇不适用本规则。第三条 船舶必须持有统一格式的《航行日志》(见附录一)。第四条 航行日志是船舶运行全过程的原始记录,是船舶法定文件之一,必须妥善保管。弃船时,船长(或驾驶员)必须携带《航行日志》离船。第五条 航行日志的记载必须真实,不得弄虚作、隐瞒重要事实、故意涂改内容。第六条 港航监督机构是对本规则的执行实施监督管理的主管机关。第二章 记载规定第七条 航行日志应依时间顺序连续记载,不得间断,内容应当明确反映出船舶航行、停泊、作业或修理的基本情节。第八条 航行日志应使用不褪色的蓝色或黑色墨水填写;字体端正清楚,语句简明;不准涂抹、撕毁、添页,不留空行、空页;如记事栏填写满格,可翻页继续填写。

如果记错,应当将错写字句标以括号并划一横线(被删字句仍应清晰可见),然后在括号后面或上方重写,并签字。

若有漏记,应当在漏写字句的相应位置补写,并签字。第九条 计量单位,一律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第十条 驾驶员必须亲自指导水手(或舵工)做好航行日志的记载工作,并对所记载的内容负责。交班时,应当在紧接本班记载内容的后面签字。第十一条 船长对航行日志的记载全面负责,并应当经常检查、指导航行日志的记载(记载事项说明见附录二)。每个航次结束后或停泊时的每旬末,要进行审阅,并签字。第三章 记载内容第十二条 航次任务应当记载下列事项:

(一)航次序号;

(二)起止港口;

(三)一般运输或特殊任务。第十三条 气象、水位、潮汐应当记载下列事项:

(一)气象,包括天气实况(晴、阴、雨、雪、雾、霾、多云、雷雨大风和热带风暴)及能见度、气温、气压、风向、风力等;

(二)水位,包括“水位公报”、直接观读水尺以及浅槽水深。

(三)潮汐,潮流河段的潮流情况。第十四条 航行中应当记载下列事项:

(一)驾驶室与机舱对时的时间和快慢数据;

(二)备车、回铃、第一次用车、常速航行和完车的时间;

(三)到、离港的时间和港名;

(四)驶过重要地点(或标志)的时间、名称和航向;

(五)通过设有桥涵标的桥梁、船闸的时间和名称;

(六)在感潮河段行驶时的潮流情况;

(七)机动船会让的船名(或船种)、时间、地点、何舷会过;(船舶密集、会船频繁的区域,可视具体情况择要记载)

(八)主机转速变换的时间和事由;

(九)舱水测量情况;

(十)发现航道和航标的变异、碍航漂浮物和其他异状的时间、名称、地点及取的措施;

(十一)装运危险货物时,加强巡回安全检查的时间及检查的情况;

(十二)雷达启动和关闭时间;

(十三)无线电话重要通话内容及时间;

(十四)避风、避雾、避洪峰、候潮和绞滩的时间、地点;

(十五)等待通航的时间、地点和事由;

(十六)罗经校正的时间和地点;

(十七)应变演习的时间、地点、类别和实绩;

(十八)发现事故隐患的时间、地点、种类和应急措施;

(十九)发生水上交通事故的时间、地点、种类和当时的气象情况、值班人员以及航路、船位、航向、损失情况、自救、他船救助或救助他船、他人的经过、措施和结果;

(二十)其他需要查的事项。第十五条 停泊时应当记载下列事项:

(一)停泊时间、泊位名称、移泊时间及其事由;

(二)锚泊时的锚地名称、抛锚只数、出链长度、水深、底质、抛妥或起锚开始和完毕的时间;

(三)发现走锚的时间,取的措施;

(四)他船靠离本船的时间、船名和事由;

(五)清舱、洗舱、熏舱、验舱、测爆的舱名(号)、时间、地点和施工单位;

(六)排污、倾废的时间、地点和数量;

(七)船舶被滞留的原因、时间、地点和执行机关;

(八)其他需要备查的事项。第十六条 作业时应当记载下列事项:

(一)客货载量(包括中途港的变量)、燃料和清水的储备量、港名、上下客和装卸货的时间;

(二)危险、贵重、涉外货物装卸时间、港名和安全措施;

(三)船舶首尾吃水,船体横倾度;

(四)被拖船船名、载量、最大吃水、流向、编组队形及其总长度、总宽度;

(五)编解队的时间和港(地)名;

(六)其他需要备查的事项。

2023年台风命名列表

2009年7月1日,记者从最新一期的公报获悉,因国家及省有关部门对高温天气劳动保护政策进行了调整,深圳决定废止于2005年颁布的《深圳市高温天气劳动保护暂行办法》(深府〔2005〕138号)。关于深圳高温天气有关劳动保护工作,将统一按照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和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关于公布广东省高温津贴标准的通知》的有关规定执行。这意味着深圳高温补贴将惠及非高温作业人员,而发放的月份也从7月提前到6月。

据悉,原有的《深圳市高温天气劳动保护暂行办法》主要适用于高温天气下户外工作的员工。《高温办法》第五条规定,日高气温达到40℃时,当日应停止工作;日高气温达到38℃时,当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日高气温达到35℃时,应取换班轮休等方法,缩短员工连续作业时间。《高温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对露天作业员工在每年7月至9月发放高温保健费,标准为每人每月不低于150元,高温保健费不计入工资总额。

这一办法废止之后,深圳将按照《关于公布广东省高温津贴标准的通知》(粤劳社〔2007〕103号)为在岗职工发放夏季高温津贴。

根据《通知》: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50元,非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00元。经济欠发达地区确需降低标准的,可由地级市人民在下浮20%的范围内确定,并报省劳动保障厅备案。高温津贴标准在每年6月、7月、8月、9月、10月发放,在企业成本费列支。

用人单位在其他时间安排劳动者从事高温工作的,除应按行业规定向劳动者提供劳动保护用品外,也应不低于上述标准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用人单位在岗且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列入发放范围。职工未正常出勤的,用人单位可按其实际出勤且提供正常劳动的天数折算发放。

此外,《通知》要求,每年6月至10月期间,用人单位应视高温天气情况向职工免费供应符合卫生标准的清凉饮料。

附:

关于公布广东省高温津贴标准的通知

粤劳社〔2007〕103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省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工作,保障企业职工在夏季高温条件下劳动生产过程中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保证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经省人民同意,制定了我省高温津贴标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在岗职工夏季高温津贴标准为: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50元,非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00元。经济欠发达地区确需降低标准的,可由地级市人民在下浮20%的范围内确定,并报省劳动保障厅备案。高温津贴标准在每年6月、7月、8月、9月、10月发放,在企业成本费列支。

用人单位在其他时间安排劳动者从事高温工作的,除应按行业规定向劳动者提供劳动保护用品外,也应不低于上述标准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二、用人单位在岗且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列入发放范围。职工未正常出勤的,用人单位可按其实际出勤且提供正常劳动的天数折算发放。

三、每年6月至10月期间,用人单位应视高温天气情况向职工免费供应符合卫生标准的清凉饮料。

四、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期间,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合理安排职工工作和休息,适当增加高温、露天作业人员的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避开高温时段作业,严格控制加班加点,确保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五、各级劳动保障、卫生、安全生产等部门和工会组织要引导和督促企业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和落实夏季工作场所防暑降温各项措施,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确保夏季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进行。要加强对高温、高湿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场所的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职工工作时间、休时间、工资支付、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劳动保护等情况,严厉查处违法行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

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广东 省 卫 生 厅

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广东省国家税务局

广东省地方税务局 广 东 省 总 工 会

二○○七年九月五日

近期(近几年都行)关于气候时事新闻

2023年台风名字如下:

2023年第1号台风珊瑚(SANVU)。

2023年第2号台风玛娃(MAWAR)。

2023年第3号台风古超(GUGHOL)。

2023年第4号台风泰利(TALIM)。

2023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DOKSURI)。

2023年第6号台风卡努(KHANUN)。

2023年第7号台风兰恩(LAN)。

2023年第8号台风苏拉(SAOLA)。

2023年第9号台风达维(DAMREY)。

2023年第10号台风海葵(HAIKUI)。

2023年第11号台风鸿雁(KIROGI)。

2023年第12号台风鸳鸯(YUN-YEUNG)。

2023年第13号台风小犬(KOINU)。

2023年第14号台风布拉万(BOIAVEN)。

2023年第15号台风三巴(SANBA)。

2023年第16号台风杰拉华(JELAWAT)。

2023年第17号台风艾云尼(EWINIAR)。

2023年第18号台风马力斯(MALISKI)。

2023年第19号台风格美(GAEMI)。

2023年第20号台风派比安(PRAPIROON)。

2023年第21号台风玛莉亚(MARIA)。

2023年第22号台风山神(SON-TINH)。

2023年第23号台风安比(AMPIL)。

2023年第24号台风悟空(WUKONG)。

2023年第25号台风云雀(JONGDARI)。

2023年第26号台风珊珊(SHANSHAN)。

2023年第27号台风摩羯(YI)。

2023年第28号台风丽琵(LEEPI)。

2023年第29号台风贝碧嘉(BEBINCA)。

2023年第30号台风普拉桑(PULASAN)。

2023年第31号台风苏力(SOULIK)。

2023年台风最新消息

2023年2月6日,中国气象局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气候公报》(简称“《公报》”)。《公报》全面分析了2022年中国基本气候概况、气候系统监测状况以及主要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综合评估了气候对行业、环境、人体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介绍,2022年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暖干气候特征明显,旱涝灾害突出。

据介绍,2022年,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62℃,除冬季气温略偏低外,春夏秋三季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高;同时,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少5%,为2012年以来最少,夏季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二少。

包头的气候怎么样

今后异常天气出现可能更频繁  印度遭严重高温干旱,最高气温逼近50℃;持续罕见寒流暴雪冻结“北半球”;近40年来最严重高温干旱引发俄罗斯森林大火;热浪席卷北半球多国;强风暴“辛加”横扫欧洲;大范围泥石流夺乌干达百条人命;严重雪崩肆虐亚洲中南部;近81年来最严重暴雨洪涝致巴基斯坦1800人死亡;强台风“鲇鱼”横行东南亚;巴西里约热内卢大暴雨创新记录。  中国刚刚度过极端天气极为频繁的2010年。  放眼全球,极端天气正在各地攻城略地。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遭受“200年一遇”的大洪灾;目前巴西已有超过800人在洪水和泥石流中丧生;斯里兰卡有36万人因洪水无家可归;日本、韩国出现数十年来的最低温。  极端天气汹涌而至,人类正面临着来自大自然的新挑战。面对考验,气象界、科学界做好了应对准备没?  极端天气发力  2010年是有记录最热一年  201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潮湿、最热的一年,共有18个国家出现史上最高温,而欧洲和澳大利亚的一些地区则经历了异常寒冷的一年。  细捋去年的异常天气,很多人肯定还记得: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暴雨频袭华南江南、海南遭遇罕见降水、强降水引发舟曲泥石流……  广州“5·7”特大暴雨依然历历在目。去年5月6日至7日,广州市在3个小时内降下了213.1毫米的暴雨。在那一周内,三场暴雨接踵而至,一周降雨量高达440毫米,相当于广州年降雨量的1/4,冲破广州市百年纪录。“影响范围之广、降水强度之强、持续时间之长,为历史罕见。”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林良勋这样评价。  “2010年气候影响综合评价为较差年景。”省气象局提供的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广东各种气象灾害造成全省直接经济损失约142亿元、死亡145人、失踪41人。其中,对广东影响最大的天气是强台风“凡亚比”。  去年9月21日起,“凡亚比”席卷广东大部分地区,给粤西等地造成了严重的泥石流灾害,导致超过百万人受灾,上百人死亡或失踪;倒塌房屋1.6万间;受灾农作物面积66.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亿元。  华南地区的情况是全国的一个缩影。日前公布的《2010年中国气候公报》显示,2010年我国年降水量681毫米,比常年偏多11.1%,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年暴雨天数比常年偏多21.5%,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7摄氏度。“2010年我国极端高温和强降水发生之频繁、强度之强、范围之广历史罕见,是本世纪以来我国气候最异常的一年!”  事实上,极端天气在过去一年席卷全球。印度遭遇严重高温干旱,最高气温逼近50℃;近40年来最严重高温干旱引发俄罗斯森林大火;近81年来最严重暴雨洪涝致巴基斯坦近1800人死亡……  本月20日,世界气象组织发表公报指出,“201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世界气象组织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961年到1990年间的平均气温高出了0.53℃,专家将2010年、2005年和1998年共同列为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前者比后两者分别高出0.01℃和0.02℃),同时2001年到2010年也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  大量的极端天气成为2010年的显著特点。201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潮湿、最热的一年,共有18个国家出现史上最高温。世界气象组织还表示,2010年非洲大部分地区、亚洲南部和西部以及北极地区的气温都高于往年,很多地方都刷新了最高温度记录,而欧洲和澳大利亚的一些地区则经历了异常寒冷的一年。  世界气象组织专家阿斯拉尔说,计算机仿真研究显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今后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将更频繁,且强度更大,影响地区更广,例如以往100年才出现一次的热浪,可能变为20年出现一次。到了本世纪末,2003年欧洲夏季极端炎热,可能不再显得很特别。  “近几年来,全球极端天气呈现出来的特点是,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突破(有记录以来)的极值也越来越大。”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匡耀求指出。  据他分析,这种极值的不断突破是双向的,即最高气温可能会越来越高,最低气温可能会越来越低。“人们会感觉夏天的时候特别热,冬天的时候特别冷,而不只是向一个方向变化。”  全球变暖作祟?  有专家称祸首是“拉尼娜”  全球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增加之间肯定存在某种联系,但现在还没有充分的证据。  但对于极端天气频发的原因,全球科学界几乎莫衷一是。  出于严谨,鲜有科学家会对目前极端天气频发的具体深层次原因妄下定论。因为气候研究是一门统计科学,只有5到10年内不断重复,才能有定论。面对频发的气候灾难,气象界显然倍感压力。但对于其成因以及预测,气象界还是一筹莫展。相比圈外学者,气象专家更为忌讳回答极端天气频发成因等问题。  “极端天气增加是事实,但它的成因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还没有定论。气象界是没法给出确切答案的!”面对南方日报记者的追问,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林良勋坦陈。  在分析2010年我国天气气候异常的原因时,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就曾表示,气候是受大气、海洋、冰雪、陆地和岩石等圈层影响的复杂系统。2010年我国天气气候异常与气候系统各圈层的异常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对于最近南半球澳大利亚、巴西等多国爆发的洪水、泥石流灾害,很多专家认为,罪魁祸首是拉尼娜现象。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意为“小女孩”(圣女婴),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  匡耀求介绍“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经常交替发生。从气象统计来看,它们往往跟干旱、洪灾联系在一起。去年中国发生的西南大旱,就很可能是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在“厄尔尼诺”消失后“拉尼娜”在去年7月开始逐渐形成。  不过在气象专家看来,它们能够影响气候变化,但其影响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区,并不能完全作为解释全球极端气候频发的原因。  从目前来看,认为极端天气频发是由全球变暖所导致的学者占多数。但对于其中机理,目前整个科学界尚无令人信服的成果和结论。  宋连春也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极端增多、增强的大背景。近百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不仅表现在气温升高,也表现在气温变率加大,极端天气气候趋多、趋强。过去几十年一遇的极端更为频繁地出现,不仅会出现高温、热浪,极端冷也会出现,寒冷地区暴风雪的强度和频率增加,温暖地区暴风雪强度也会增加。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在广东省气象局首席专家杜尧东看来,这个命题既不能被证明,也不能被证伪。“全球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增加之间肯定存在某种联系,但现在还没有充分的证据。”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正从某些极端气候反馈过来,这被视为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极端天气就像“坏小子”考验各国  世界气象组织专家阿斯拉尔表示,早在1990年,气候模型已经预测到:在一个变暖的地球上将会出现更强和更频繁的极端气象。  联合国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首份评估报告称,高温的出现频率在未来将更频密,寒冷在当时预计出现频率会降低。空气流动的不断变化和它覆盖范围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也有所涉及,但是报告认为难以预测。  事实上,极端天气就像是一个个调皮捣蛋的“坏小子”,不仅在广东、在中国,就是在全球,目前也对此基本束手无策。  林良勋分析,异常天气分两种:渐进性天气和突发性天气。前者指的是一个累积过程所产生的,比如去年气温走低,使广东气温比历史上常年同期偏低3℃—4℃,还有干旱形成等。后者则指的是短时间产生的强烈天气,比如台风、雨等。  “对于渐进性极端天气,我们会有一个观察时期,在发生过程中会对其进行统计和监测,能够适时提供一些预测、预报和预警。”林良勋说,但对于后者,气象预报部门目前还难以准确预测。  从某个角度说,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对人类征服自然过程的历史,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进步,自然似乎正在逐步被驯服,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正从某些极端气候反馈过来,这被视为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人与自然的关系正在被重新定位。  在这一新的历史历程中,包括气象学家在内的全球科学家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作为领衔广东气象预报领域的知名专家,林良勋表示,气象界要从全球气候变化当中去捕捉一些可能会发生极端气候的信号,比如在拉尼娜年和厄尔尼诺年会发生什么样的气候变化,还有青藏高原气温的变化、北极冰盖厚度和面积的变化,对人类有什么影响。通过这些研究,“去找一些前期信号,然后尽早提前发现极端天气发生的可能”。  其次是做好预报预警工作,通过气象监测,在发生临近时向公众社会提供决策,包括如何去面对这种极端气候,不仅要防风防雨,还要防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气候和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全球性问题。”宋连春表示,尽管气候变化是逐步的、渐进的,但极端天气气候的影响却是突然的、急剧的,极端气候给人类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人类社会必须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南方日报记者 黄应来

包头属半干旱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这里景色宜人,气温适度。据《包头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包头市年均气温8.5℃,年最低气温-27.6℃,年最高气温40.4℃, 年降水总量262.9毫米,年最大风速11.0米/秒,平均风速1.8米/秒,年日照时数2806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52%,全年沙尘天气12次。夏秋之时,是包头绝佳季节,清风送爽,花香色艳,瓜果丰盛,蔬菜充足,是理想的避暑。2011年包头市年均气温8.8℃,年最低气温-26.6℃,年最高气温40.4℃, 年降水总量289.9毫米,年最大风速15.0米/秒,平均风速1.8米/秒,年日照时数2987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52%,全年沙尘天气6次。胜地。冬春二季,冰封雪飘,银装素裹,别具北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