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预报

文章内容

气候的重要性_气候的威力阅读答案

tamoadmin 2024-08-29
1.新课标小学六年级下语文复习要点(好的追加100分)2.初二下学期人教版主课的复习提纲3.苏教版和人教版初中有哪些课是一样的(文言文和现代文)4.大家,帮帮忙

1.新课标小学六年级下语文复习要点(好的追加100分)

2.初二下学期人教版主课的复习提纲

3.苏教版和人教版初中有哪些课是一样的(文言文和现代文)

4.大家,帮帮忙写一篇科普说明文

5.急寻初二上所有科目的复习资料(提纲)!!!

6.初二下学期总复习

气候的重要性_气候的威力阅读答案

毫无疑问,今天,面对新课程,我们教师一定要改变作业的老面孔,彻底抛弃枯燥乏味的抄写,彻底抛弃题海战术——大胆改革作业,创新作业。

一、讲究层次性。

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多梯级的“快餐”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A 套餐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B套餐的题型较A套餐要低一层次;而 C套餐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

所设计的作业,能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自己走进生活,走向社会。

在作业设计中注重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当中,更多需要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已有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注重灵活性。

这一条最重要。

新课程环境下,我们必须灵活机动,必须开辟作业新路以创造出形式多样且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类型。

比如:

1、积累型作业。“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积累,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包括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课外积累方面,可以让每个学生建立两个本子。一本为摘抄本,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课外阅读,摘少自己喜欢的。一本是剪报本,要求每生每周剪报不少于两篇,加一句话点评。

2、差异型作业。既然要“因材施教”,那么就必须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如学完《中国石拱桥》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三道有层次性的作业:① 读了此文,说说赵州桥与卢沟桥的异同点。②走一走,看一看,家乡有哪些桥?都一样吗?③如果有兴趣,可以用上网、查资料,请教家长等方法向同学们介绍一座的桥,如南华县城附近的土城大石桥,自己可以亲自去看一看,根据自己所见所闻,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说明文章。

3、实践型作业。实践性作业能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如语文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体验小老师、小记者、小播音员等角色,参加学校文学社各种文学活动等;同时积极搭建“平台”;开展诸如春游、参观、演讲、辩论、手抄报;看《新闻联播》,写一周新闻述评。学生在完成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新知识新理念去理解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增加知识、增长才干。

4、开放型作业。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可设计两个类型的开放性作业。①、想象性作业。如读了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后,可让学生根据人物性格、时代背景等因素合理想象作文并加以交流。又如出去春游前,让学生写一个最经济的出游方案并说出理由。②、专题搜集性作业。例如教学《苏州园林》、《气候的威力》、《漫话小行星》等课文前,布置学生搜集同课文有关的、影像、文章等资料,教学时结合资料理解文章内容。再例如,学习了统计知识后可让学生通过课后调查、收集数据、整理分析本班部分同学的兴趣爱好、体重身高、学习目标等并制作成统计表。这样的作业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得到真实准确的答案。

5、研究型作业。正如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新课程理念更是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以获得成功的体验。于是,作业设计形式必须灵活多样,力求借助于多种感官参与下的作业过程来达到兴趣驱使下的实践探究与创新的过程。如化学“物质的量”,设计作业:“自编十道题,要求涉及物质的量、微粒数、物质的质量、气体的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几个物理量的换算”。这样,不但抄作业的现象消失了,而且使学生在愉快地气氛中完成作业——把“要我做”变为“我要做”,趣学趣练,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效果。

新课标小学六年级下语文复习要点(好的追加100分)

1不急着去做

1把课文当作“例子”,用课外的、具有陌生感的说明文来进行测试,走出死记硬背的误区,保证试题有较高的效度

(3)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为目的的,因此说明文阅读测试的目标就是理解,包括对词语的理解、对句子的理解、对说明中心的理解、对说明顺序的理解、对说明方法的理解等。由于任何知识的介绍都离不开概念,而介绍高科技知识的文章中新概念又特别多,所以,准确理解概念的含义是解答说明文阅读试题的一个关键。

第一,你得博闻广志,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你看到的文章。

第二,技巧啊,有一个技巧就是——可以用原文的句子回答的,就用原文回答;或者用跟原文意思相近的句子回答。所以得注意前后文的联系,这段提到的这个问题也许答案就在下一段。还有一个技巧就是在试题中找答案,比如有时候会有这样的选择题——“以下关于本文的几个说法,哪个是错误/正确的?”认真看选项,有助于你理解文章

关于"联系本文,谈谈你的认识/对什么什么问题的看法"以及"解释一下这个句子的含义"等题型应该怎样答?

这里所谓的认识就可以从原文的中心句或者“以下关于本文的几个说法,哪个是错误/正确的?”的选项里找答案了。一般都是非常正式的套话,把套话说完了,可以再写一点自己的见解。

句子的含义也可以从上下文找跟该句有关的内容,这样有助于你理解这个句子,因为要你解释的句子一般是关键句,肯定要联系上下文,不能脱离文章来回答。先可以大致解释句子的字面意思,然后联系上下文,回答该句在文中的内涵或者作用(比如说点明了全文的主旨或者承上启下之类)

格式可以参考你做过的题的参考答案。

第一、巧用信息整体把握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则要主语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第二、确定区域圈点勾画

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在阅读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少同学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强,但迁移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感到为难。这里,提供十六字诀的解题方法供你参考。

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

道听途说,道,指道路 ; 志同道合,道, 指道理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

一词多义。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 驱使 ; 执策而临之 ,策,马鞭

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如: “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教导”,称“岳父见教的是”。

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⒈练习量要保证

⒉看分答题(多分的多答,分少的少答)

⒊语文基础要有(例如八大修辞,基本表达方式,论证方法,说明方法,论证、记叙、说明的不同等等)

⒋要积累字词(如果没有错的话,有注音和解释吧)

⒌领会题目的意思,问什么,答什么,不要答非所问。

⒍在平常阅读时就注意,看清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和意思。有哪些好的句子。有不知道的字就要查。注意看作者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层次,段落,修辞等)

如果可以,尝试复述文章内容,体会作者那样表达的好处。不知不觉中,在做阅读时便能体会出题人的意图了,这样,就可以抓住要点答题,简明扼要,使批卷老师眼前一亮,高分到手。

⒎阅读和作文一样,是语文综合知识的运用,要上去,语文的综合素质就一定要提高。文学源自生活,所以,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多思考生活的问题,在读书时便和作者产生共鸣,在做一些写感悟的题时便有话要说了

二)要有目的,有地读书

面对浩瀚的书海,如果读书没有目的和,将会无所适从。

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每天又要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因此,可供阅读的时间,尤其是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不多,如果读书再没有目的和,就会使宝贵的阅读时间得不到充分地有价值地利用。

中学生的阅读应以达到这样的目的为出发点:

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发挥自己的特长,有利于弥补自己的弱点,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安排阅读时要注意:

围绕课本阅读一些有关的课外书。例如,读一些与课内学习有关的科技史,人物传记,这样有助于提高课内学习的兴趣,充实课内学习的内容,使思维更加活跃。

围绕自己的爱好或特点读一些有关的课外读物,一个爱好理科的学生,可以定期到阅览室读有关的报纸杂志,一个喜欢文科的学生,可以定期去读各种文学刊物,也可以利用期阅读文学名著。

至于课外书的选择,可以请教老师,请教高年级的优秀生或同班的同学,也可以请教家长。把他们的好经验学过来,实在是一种省时间的好办法,选好一本书,就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得到较大的收获。

书选好了,再把读书的时间分配好,不仅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也不至于冲击课内的学习。长期坚持下去,学习中的弱点就可以得到弥补,个人的特长就可以得到发展,既促进了课内的学习,又丰富了课外的精神生活。

不少学生读书缺乏目的和,一昧地从兴趣出发,常常看一些、武侠,达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为看这些书而开夜车,不完成作业,结果严重干扰和影响了课内的学习,这是一种不好的读书倾向。

(三)要处理好博览和精读的关系

博览就是广泛地看书,目的是针对书的内容作一般了解,以发现书内精华的部分和急需的知识。广泛阅读可以博众长,正如鲁迅所说:“如果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博览就是观大略,在短时间内阅读大量书籍,为精读创造条件。观大略的方法是:看目录,从目录中发现有用的内容,再翻阅有关部分,到书店选书就是用这种办法;看内容提示,看书的开头几段和结尾几段,以掌握书的大概内容;也可以用快速阅读法,就是用较快速度读一遍,了解大致的内容。

在博览的基础上,在同类的书中选出一本最好的进行精读。精读之后再阅读同类的其他书籍。精读时,要“细嚼慢咽”,要多动脑筋,要反反复复地读,还要认真做读书笔记。

数学家张广厚在谈起学习一本数学小册子时说:“这篇论文一共20多面,我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老用手摸这几页,白白的书边上,留下了一条明显的黑线。这样反复学习,对我们研究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的爱人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和吃书一样。’”

精读过的书,要做到:一懂,就是对书的基本内容要达到理解的程度;二记,就是要记住所理解的内容;三会,就是会运用这些理解了的知识;四熟,就是能熟练地将从书本内学到的知识表达出来或运用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中学是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阶段,因此要把精读的目标指向教科书和主要参考书。

(四)要勤于思考

爱因斯坦说:“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求的一切。”就是说,阅读时要抓住书中的精髓,实现由浅入深的转化。

英国诗人柯勒律曾把读者分为四类:第一类好比计时的沙漏漏沙,注进去,漏出来,到头来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第二类好像海绵,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流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动,甚至还脏了些;第三类像滤豆浆的布袋,豆浆都流了,留下的只是豆渣;第四类像开掘宝石的苦工,把矿渣甩一边,只要纯净的宝石。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阅读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华罗庚说:“高中程度的同志可以回想一下过去学过的小学算术、初中代数在脑子里还有那么多吗?没有那么多了。因为我们理解了,会运用了,这就是说书变薄了。”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阅读时要实现由多而杂到少而精的转化。

综上所述,阅读时,要竭尽全力,力求做到“留下宝石”,“引向深处”和“把书读薄”,为此,就要勤于思考。

具体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力求理解

读书应当边读边想,力求理解,弄懂书中所说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原理,阅读时,应当每看一段就想一想,把道理弄懂;在全文读完之后,再串起来看一看,想一想,找到各段之间的联系,以便从整体上理解一篇文章,一节课文或一章内容。

(2)理清思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文章有思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每一篇文章都体现着作者的思路,遵循这一思路阅读,才能理解文章的实质。可见理清思路对阅读多么重要。

在阅读自然科学著作时,对书上提出的原理、规律、定律、公式,不仅要理解结论,尤其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看这些结论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李政道博士说:“当读完一段之后,就应当把书合上,自己把思路走一下,如果走不出来,再去看书,想想自己为什么走不出来,别人为什么走通了。”阅读时,只记现成结论,而不考虑这些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那么思维能力就很难在阅读中提高。

(3)要能提出问题

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根据自己所具备的知识,认为书中的一些见解不正确、不完整,提出异义或补充;一类是因为自己具备的知识还不够,因而有不懂的问题。中学生随着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阅读时发现第一类问题会逐渐增多,而第二类问题会慢慢减少。

一旦发现问题,再深入阅读有关书籍,并且深入思考,收获会更大,还有可能发现新的知识,获得新的见解。

(4)要独立回忆,学会准确表达

阅读后,要通过回忆再检查一下阅读的效果。对已经理解的内容要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写在读书笔记上,以备日后查用。钱伟长说过:“读一本书,只要清楚它的梗概,了解它的主要精神和主要问题,先把最重要的东西学到手,然后回顾一下,看自己解决一些什么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最好用小本子记录下来,以便以后解决。”

(五)要记好阅读笔记

威廉·李卜克内西在《忆马克思》一文中说:“只要有一点可能,他任何时候总要工作的。就是去散步,他也要带一本笔记簿,并且时时在上面写点什么。”为了写《资本论》,仅在 1850年 8月至 1853年 6月,马克思就摘录了70个不同作者的著作,写了24本有关政治经济学的笔记。在写《资本论》的过程中,他摘录的书有1500多本,写的笔记至少有100多本。

马克思在笔记的封面上写明做笔记的时间和地点,编上笔记的序号,有的还加上标题……每本笔记都编有页码,为了日后查阅方便,很多笔记都做了目录和内容提要。

黑格尔读书学习,也有一个独特的习惯,就是把读过的书,按语言学、美学、几何学、心理学等分类,把它们放到贴有标签的文件夹里。这样,当需要什么材料时,随时可以拿到。这种习惯,他坚持了一生。

鲁迅写作《中国史略》光摘抄的卡片就有5000张。

(1)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做笔记的过程,就是一个加深理解、加强记忆的过程。有人说:“眼看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就是做最简单的摘录,也需要动动脑筋,以摘录最精彩的地方,至于写体会,那就更要动脑筋了。因此,有了“要做笔记”的愿望,必然会促使你专心阅读。再加上与书籍相比,笔记自然要简明、深刻和概括得多,不仅利于理解,也利于记忆。

(2)利于积累资料,使知识“外贮”

经过长期阅读之后,就可以通过笔记积累起符合自己需要的大量资料,弥补头脑记忆的不足。因为用头脑记忆,往往不够准确和持久,难免忘记、记错或记混。如把资料分门别类保管好,则可以长期为学习及以后所从事的工作服务,只要不丢,就没有“忘记”的问题,只要使用之前看一看,这些“外贮”的资料又可转为“内贮”的记忆,使知识的运用得心应手。保尔·拉法格在回忆马克思时说:“他有这么一种习惯,隔一些时候就要重读一次他的笔记和书中做上记号的地方,来巩固他非常强而且精确的记忆。”

不少中学生在阅读时,轻信自己的记忆力,懒得动笔,以致到需要运用阅读的收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忘记得一干二净,感到很后悔。

还有的中学生笔记记了不少,但不知道定期分类、整理,不知道妥善保存,因此当需要运用时,又因太乱而难以查找,使笔记成了“死材料”。

一般精读的书,可用笔记本做笔记,而博览的书,可用活页纸做笔记,然后定期分类、整理。

如果在中学时代,就学会做读书笔记,学会积累和整理资料,那么,天长日久,不仅可以促进课内的学习,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学会一套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这必将给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自学带来极大的好处。

语文阅读理解题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它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质。其问题设置大致分三个层次:直接源于原文,间接源于原文,超越原文。对第一层问题,需要认真感知原文,并稍作思考,如此即可直接从原文或自己的知识储备中觅得答案;对第二层问题,需要反复强化、整体感知原文,对文意做到融会贯通,并积极分析,深刻思考,高度概括即可;对第三层问题,需要高度领悟文意,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运行延伸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活动,才可形成答案。

但笔者发现有一些中学生在做题时却往往急于求成,做题过程流于急促浮躁,问题答案流于偏浅疏漏,不能优质高效地做好阅读理解题。那么,怎样才能革除这种毛病,做好阅读理解题呢?笔者有以下几点经验:

一、读,且熟读。阅读的理解的基础。要产生深刻透彻的理解,就必须反复阅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文章的主要观点、中心意思及写作思路、行文线索都是隐匿于文章之中的,因此只要反复阅读、强化感知,才能深刻领悟和准确把握。但有些同学却急于求成,忽视对原文的阅读,只 “水过地皮湿”般泛泛而读,不求甚解,草草了事。因而对原文一知半解甚至形成错误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解,岂不是强为“无米之炊”?得出的结论,岂不成了“空中楼阁”?当然,熟读并不等于机械重复,在熟读的同时应给予思维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二、思、且深思。只要深思,才有发现。所谓深思,就是读者应站在作者的高度,有机结合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主观意识,积极、高效、缜密地运行思维,深刻发掘文章深层意蕴的心理过程。任何文章都会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思维空间。因此,我们不应惰于思考,不应浅尝辄止,应深化思考,切中肯綮,惟其如此,问题的解决才如“庖丁解牛”,迎刃而解。

三、取、忌断章取义。文章是作者的意识整体。各部分之间,各个层次之间都是血肉相联,浑然一体的。因此,我们怎能忽视文章的整体性,怎能管窥蠡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断章取义呢?正确的做法是应从文章的整体出发,应于文章的高处大处着眼,由浅入深,层层深如,层层确定。惟其如此,我们的理解才不失之偏颇,谬误丛生。

3.试着从几个角度回答

反复阅读选文

四、区别题型作答

读懂文章、明辨文体及基本概念,其目的还在于运用,在于答题。学会区分不同题型,巧妙处理也很重要。

1、选择题。通常用排除法。阅读分析题的内容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内容,有时对课内知识也多有勾连考查。因此对课内掌握的知识如能或排除或选择,就无形中降低了知识的选择难度。

2、延伸题。如根据有关内容默写名句等,对此要避难就易,写自己最有把握的答案。否则容易吃力不讨好。

3、基本概念题。要做到抓住语段的主要内容来答题,不能捡芝麻,丢西瓜,更不能一页障目,不见森林。

4、综合分析题。对于这类题,则要在整体认知的基础上扣住命题内容解答,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答非所问。这类题往往是最能见学生语文能力高下的题,答题应努力做到:简明扼要,言简意赅,一般不超过30字;句子要通顺,语言表达没有漏洞,符合逻辑推理;要围绕文章内容,突出重点,不能信马由缰,胡乱扯谈。

三、科技文阅读。选文为有关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最新科技论文选段,客观题型。考点:①概念理解,②句子理解,③文意判断,④信息筛选。备考要点:①先速读全文,了解大意,克服畏惧心理。②看清题意(对或错选择,关键字词)。③找到答题区间,找准原文依据,注意关键字词及关联词的隐含信息。④句子理解要会抓主干(作语法分析)。⑤注意似非而是、似是而非的判断。⑥错项原因:偷梁换柱(扩大或缩小范围,可能性和现实性不分),无中生有,答非所问(原因、结果、目的、手段、条件不分),颠三倒四(对象、是非、顺序)。⑦可用排除法做题。

四、社科文阅读。选文是有关社会科学类的文章,趋向于蕴含义较深的文学作品,如散文。题型为主观题和一个多项选择题。考点:①词语理解,②句子理解,③表现手法及作用,④文章内容、结构分析及评价鉴赏。备考:①先速读全文,把握文意(注意文眼)。②看清题意,不要答非所问。③词语解释不要就词解词,而要就其在文章中的意思作具体阐述。④根据设问找出答题区间(原文依据),再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⑤尽量用原文原句答题,至少也要用原文关键字词。⑥注意有字数限定的答案不要超出,但太少也不好(字数多的可往下浮十分之八左右)。⑦表现手法分析基本与诗词曲相似。⑧作用分析的答题格式一般为:通过……手法,表现(强调、突出、点明、渲染)……。

初二下学期人教版主课的复习提纲

能辨析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

1、 音字是指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以上的读音的字,认读时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读音。要记住学过的多音字的几种读音,并会根据不同读音组词。

2、 同音字是指读音相同而字形不同的字。对学过的同音字,要能辨析它们的意义及使用范围。

3、 形近字是指字形相同的字,主要有四种类型:

(1) 笔画长短不同。(2)笔画多少不同。(3)部首偏旁不同。(4)个别部件不同。

对形近字要通过比较,记住它们各自特点。

4、形声字是指由表示汉字读音(叫做声旁)和字意(叫做意旁)两部分组成的汉字,根据形旁和声旁的位置,形声字可分为:形左声右、形右声左、形上声下、形下声上、形内声外、形外声内6种类型。

不写错别字

错字就是笔画、偏旁或部首有错误,不成汉字了;别字指误用形体相近、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另一个字。防止写错别字要注意:(1)区别形近字、记住笔画,不要多写或少笔;(2)根据词语的意思辨别同音字。

查字典

1、音序查字法的步骤是:

(1)读准字音,确定它的音节,从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确定音序;

(2)在《汉字拼音音节索引》中先找到音序,再找出所查汉字的音节;

(3)根据音节后的页码,按四声顺序找出要查的字。

2、部首查字法的步骤是:

(1)确定部首,数清部首的笔画。要注意部首在汉字中的位置分散在上下或左右,或以起笔作部首等;

(2)按部首笔画在《部首目录》中找出这个部首的页码;

(3)按照目录指示的页码在《检字表》中找到要查的部首,数清所要查的字除去部首后的笔画数,按笔画排列顺序从这个部首里找汉字;

(4)在正文中查检。

3、数笔画查字法的步骤是:(1)数出所查汉字的笔画数;(2)在《难检字笔画索引》中查要查字的页码,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准确地掌握笔画和笔顺;(3)按页码在正文中找汉字。

第二章典型习题

1、把“日”字加一笔变成另一个字,看能变成多少个不同的。全写出来。

2、给下列汉字加偏旁部首再组成词(三个以上)。

例:衣——衷(衷心)装(服装)袋(口袋)

(1) 兑——

(2) 舟——

(3) 缶——

(4) 麻——

(5) 舌——

3、 在下列字上加一笔,变成另一个字并组成词。

竞—( )______去—( )_______早—( )_______折—( )_______

从—( )_______史—( )_______中—( )_______火—( )_______

4、 把下列字减一笔,变成另一个字并组成词。

鸣—( )_______钧—( )________匆—( )_______待— ( )_______

盲—( )______候—( )_______师—( )_______巴—( )_______

5、 改一笔,变成另一个字并组成词。

天—( )_____竿—( )_______旧—( )_______古—( )_______

外—( )______申—( )______风—( )_______刀—( )______

6、看拼音,写汉字。

zi

( )润 ( )询 ( )势

shu

( ) ( )名 ( )实

xian

( )疑 ( )接 ( )菜

yan

( )丽 ( )倦( )语

7、根据文意,用“欢”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儿时,在故乡那条小河里和小伙伴们戏水时的( )声和抓鱼时的 ( )声,常常钻入我的心里,让我一直享受着当时的( )。直到现在我仍然希望能永远和当儿时的伙伴( )在那条小河边。

8、根据文意,用“严”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李老师对我们要求很( ),但教育我们又很注意方法。即使我们犯了 ( )的错误,他也不是( )地训斥( )地( )批评,而是耐心地帮助,使我们很快地改正了错误,养成了( )纪律的好习惯。

苏教版和人教版初中有哪些课是一样的(文言文和现代文)

太多了顺便给你个网址

://zhidao.baidu/question/93936759.html?si=1语文期末复习提纲和题

://zhidao.baidu/question/289591.html?si=2物理和政治期末复习提纲

://zhidao.baidu/question/56329464.html?si=3历史和地理期末复习提纲(人教版)

《与朱元思书》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现行新教材中用的是“嶂”)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课文注释

1 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2.俱:都

3.净:散尽

4.共色:同样的颜色。共,相同

5.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从,顺,随。

6.至:到

7.许:表示大约的数量

8.独绝:独一无二

9. 缥碧:青绿色。

10.急湍:湍急的水流

11. 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形容水清澈透明。

12. 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

13.若:好像

14.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15. 寒树: 耐寒长绿的树.

16.负势竞上:(高山)凭借山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竞:争着

17. 轩邈:高远。 这里作动词用,比高远

18.直指:笔直地向上。指:向上。

19.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的山峰。

20.激:冲激

21.泠(líng)泠作响:发出泠泠的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22. 相鸣:互相和鸣。

23.嘤(yīng)嘤成韵:意思是,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24.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同“啭”,鸟婉转地叫。

25. 无绝:就是“不绝”,不消失。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 这里指蝉鸣。

26. 鸢(yuān)飞戾(lì)天:意思是老鹰飞到天上。这里用这句话比喻那些为名为利极力追求名利的人。鸢,古书上说是鸱一类的鸟。也有人说是一种凶猛的鸟,形状与鹰略同。戾,至。

27. 望峰息心: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 息:使……平息

28.经纶世务者:办理政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

29.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通“返”,返回。窥:看

30. 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柯,树枝。 蔽:遮蔽

31. 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昼:白天。犹:还像

32.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交:相互。

33.见:同"现"看见。

34.日:太阳,阳光

译文

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水流漂浮移动,随意地飘荡。从富阳到桐庐大约(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水流清澈的千丈也能见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两岸的高山,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争相比高远;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向鸣叫,鸣声谐而动听。(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五柳先生传》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dān)瓢屡空。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极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yú)?[编辑本段]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贪图荣华富贵。他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旧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统治下的百姓吧?”

词语解释

〔1〕何许:何处,哪里。

〔2〕不详:不知道。详,详细地知道。

〔3〕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因此;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相当与“矣”。号,别号。

〔4) 荣利:荣誉,利禄。

〔5〕不求甚解:指对所读的书只求理解含义,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甚:过分的。

〔6〕会意:指对书中的意义有所领会。

(7)性:人的本性。

(8)嗜:爱好,喜欢。

(9)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老朋友。

(10) 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11)或:有时。

(12)置酒:准备酒。

(13)招之:邀请他。

(14)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到……去。辄,就;尽,指喝完。

〔15〕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希望。

(16)既:既然

〔17〕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预期。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8〕环堵(dǔ)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冷落、空旷的样子。

〔19〕短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上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衣做成的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20)晏(yàn)如:安然自乐的样子。晏,平静,安逸。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21)箪(dān)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

〔22〕自娱:使自己欢娱。

(23) 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24)自终:自己过完一生。终,终了,结束。

(25)赞:古人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26〕黔(qián前)娄:春秋时鲁国人,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

〔27〕戚戚:忧虑的样子。

〔28〕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29〕极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兹:此。指五柳先生。若人 。

(30) 极:推究。

(31)兹:代词,此,指五柳先生。

(32)若人:这样的人,指黔娄。

(33)俦:类。

(34) 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觞,酒杯

(35)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乐,使……快乐。志,心意,志向

《马说》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编辑本段]注释

一、词语解释

1、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擅长相(xiàng)马。

2、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辱:受屈辱。

3、骈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槽:喂牲口的食器,枥:马棚。槽枥:马厩

4、不以千里称也:不因为是千里马而著称。以,凭借。称,著称。

5、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词。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6、一食(shí):吃一顿。或:有时。尽粟一石:吃尽一石(dàn)食料。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粟:古代喂马的口粮 石,十斗为石。

7、食:同“饲”,喂养。下文“而食”“食之”的“食”,都念sì。

8、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之:(定语后置,不译。)

9、是:这样,指示代词。

10、能:才能。

11、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见,同“现”,表露。

12、且:犹,尚且。欲:想要,要。等:相当。不可得:不可能。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13、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14、策:本意指鞭子,这里名词作动词用,译为:用鞭子打。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办法。

15、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

16、鸣:马叫,之:不译(转接)。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

17、执策:拿着马鞭。策,赶马的鞭子,名词。临:面对。临之:面对千里马。

18、呜呼:表示哀叹,唉。

19、其:难道,表反问语气。

20、其:可译为“恐怕”.表推测语气。

二、通字

(1)食马者:“食”通饲,喂养.

(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4)其真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三、古今异义

是 古义:这.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今义:判断词.

安 古义:怎么.例:安能求其千里也?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等 古义:同样.例: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四、一词多义

虽有千里之能:的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不译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动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饲 喂养,动词

故虽有名马:即使

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其真邪:难道

其真不知马也:可译为“恐怕”

五、实词

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

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

辱——辱没

骈——一两马并列

称——著称

一食——吃一顿

食马者——通“饲”,喂

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质

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

等——等同,一样

常——普通的

是——这种,作代词

策之——用鞭子打马

执策——马鞭子

道——方法

尽——竭尽

材——通“才”,才能

鸣——鸣叫

通——通晓

执——拿着

临——面对

知——识别,了解

六、虚词

而——表转折,但是

故——因此

于——在

之——结构助词,的

以——凭借

虽——即使

或——有时

其——代“千里马”

安——怎么

(策)之——作代词,代千里马

以——按照

(鸣)之——助词,无意义[编辑本段]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所以即使是很雄健的马也只是辱没在马夫手里,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能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它叫,却不能通晓他的意思,(只是)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送东阳马生序》

原文

余幼时即嗜[1]学。家贫,无从[2]致书[3]以观,每借[4]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5]。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6]。以是人多以书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7],益慕圣贤之道。又患[8]无硕师[9]名人与游,尝[10]趋[11]百里外,从乡之先达[12]执经叩问[13]。先达德隆望尊[14],门人弟子填其室[15],未尝稍降辞色[16]。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17],俯身倾耳以请[18];或遇其叱咄[19],色愈恭,礼愈至[20],不敢出一言以复[21];俟[22]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23]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24]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25]而不知。至舍[26],四支[27]僵劲不能动,媵人[28]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29],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30],烨然[31]若神人;余则缊[32]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33]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待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37],县官[38]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39]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40]甚称其贤。余朝京师[41],生以乡人子谒余。撰[42]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43]。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也。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44]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编辑本段]注释

[1]嗜:特别爱好。

[2]无从:没有办法。

[3]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4]借:借。“”也是借的意思。

[5]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书.“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6]走:跑。

[7]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8]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礼,表示已经成年。这里即指二十岁。

[9]患:担心,忧虑。

[10]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

[11]尝:曾经。

[12]趋:奔向。

[13]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14]叩问:求教。叩,问。

[15]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

[16]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塞。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17]辞色:言语和脸色。

[18]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19]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

[20] 叱咄:训斥,呵责。

[21]至:周到。

[22]复:这里指辩解。

[23]俟:等待。

[24]负箧(qiè)曳屣(xǐ):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表示鞋破)。

[25]穷冬:严冬。

[26]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27]舍:这里指学舍,学校。

[28]支:同“肢”。

[29]媵(yìng)人:陪嫁的女子。这里指女仆。

[30]汤:热水。

[31]沃灌:浇水洗。通“盥”。

[32]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

[33]容臭:香袋。

[34]烨(yè)然:光彩闪耀的样子。

[35]缊(yùn)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

[36]口体之奉:指衣食的享 用.

[37]太学:即国子监,设于京城,是全国最高学府。

[38]县官:这里指朝廷。廪稍:廪食,即伙食费用。

[39]司业、博士:指国子监司业、国子监博士,都是教官。

[40]流辈:同辈的人。

[41]朝京师:这里指去官后进京朝见皇帝。

[42]撰:同“撰”。长书:长信。贽:初见面时表敬意送的礼物。

[43]夷:平和。

[44]际遇之盛:谓好的遭遇。这里指官位之盛[编辑本段]译文

我小时就极其爱好读书。(因为)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于是)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就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够弯曲、伸直,也不敢放松(抄书)。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逾越约定的期限。因为这样,许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而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当我)已经成年,(就)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后来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却)从不把言辞和表情放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积雪有好几尺厚,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盖好,很久才暖和过来。(我)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佩白玉加工而成的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得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吃的穿的不如别人。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现在这些学生在太学里学习,朝廷天天供给膳食,父母年年送来皮袍和绸衣,(这就)没有挨冻挨饿的忧虑;坐在高大宽敞的房屋之下读着《诗》《书》,(这就)没有东奔西走的劳累;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任何问题得不到解决,没有任何要求得不到满足;一切应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这就)不必象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然后才能看到啦。(要是)他们学业(还)不精通,德行(还)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天质低下,而是(他的)心不如我专一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错吗?

东阳马生君已经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贤能。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辩论,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的人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求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字太多了

回答者: 904831524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009-6-9 19:23

我说,楼上的,你把教科书弄来干吗?

这个没甚么具体的,你自己找一词多义,(从初一开始找!),整理到一起,多背,如果懒得找,在找我好了。我QQ836954412

回答者: 寳儿1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009-6-9 20:20

文言文复习

(一)考查范围

课内文言篇目为主,兼有课外内容较浅显的趣味性记叙文,哲理性短文,阅读理解以课内讲读篇目为主。

(二)考查内容

1、字音、字意、语句停顿。

2、正确理解常见实词在句中的含义。

3、弄清常见虚词在句中的用法。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

5、把握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写出段落大意。

6、能够回答有关课文内容方面的问题,如:内容的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7、了解文章的主要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

(三)考查题型

文言文的考查有填空、简答、翻译、选择等题型,其中前三者居多。

(四)复习方法

1、积累

积累最好的方法是背诵。背诵课后习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通过背诵可以积累文言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各种句式的变化。

2、转化

转化是指迁移能力,即在课内阅读背诵的基础上阅读课外其他浅显文言文。

(五) 复习重点

1、通字

以课文中注明为主,1-4册课本有40个通字,详细见讲义。

2、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是指从字面看与今词意义相同,而实际上不同甚至相反。复习可从词义的扩大、缩小、褒贬色彩的转换、说法的改变以及单双音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辨析,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如:子:古义 先生,你 今义 儿子

走:古义 跑 今义 行走

妻子:古义 妻子儿女 今义 男人的配偶

3、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文言实词在不同的语句中有不同的含义,解释时要具体推断。

如:故:1、温故而知新 (旧的)

2、故不错意也 (所以)

3、广故数言欲亡 (故意)

4、公问其故 (缘故)

4、 弄清常见文言虚词在句中的用法

常见的虚词有:之、乎、者、也、于、以、而、其、为、乃、诸 如:之:①作代词 代指人、物、事、时间、处所等

②作动词 到,去

③作结构助词 的

④作助词,主谓之间不译

⑤语气助词,凑足音节不译

⑥作其他助词不译 如 马之千里者

5、翻译文言语句的技巧

翻译要求准确、通顺。准确是指译文要尽量符合原文意思,不能随意增减内容。通顺是指译文要前后连贯,语言流畅,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现象。另外还要记住“五”字要领。

①、“留” 凡朝代 、年号、 人名、 地名、 官职等专有名词可保留不动。

②、“换” 用相应的现代词语替换文言词语 。

③、“补” 补充古代简练说法中所省略的或隐含的内容。

④、“删” 删去文言句式中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

⑤、“调” 把文言句殊语序按现代汉语语序要求调换过来。

6、文言语段阅读要点

(1)、根据不同文体,理清基本要素

① 记叙文要理清时间、 地点、 人物、 的前因后果。

② 说明文要理清说明对象、 说明内容 、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③ 议论文要理清论点 、论据和论证方法。

(2)、划出层次结构,逐层归纳分析

要抓住文段中的一些过渡性词语或概括总结性的句子对文章进行分析

(3)、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 态度、 思想倾向

作者的观点是作者对文中所述的认识和看法,一般是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分析时既要肯定其积极意义,又要实事求是地对待其消极因素。作者的思想感情通常有下列情况:①思乡爱国 ②理想、情操 、壮志豪情 ③热爱生活 、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④亲情 、友情、 爱情 ⑤同情劳动人民 ⑥揭露社会黑暗,表现对社会现实不满 ⑦怀才不遇,抑郁忧愤。

(4)、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

①、写作特点可从表达方式、结构特点、修辞方法等方面入手。

②、语言特色可从词语、句式等方面入手 。另外,诗歌还可以从音韵、节奏等方面考虑。

大家,帮帮忙写一篇科普说明文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目录 七年级上册(2005年6月第5版)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1、 为你打开一扇门(赵丽宏)

2、 繁星(巴金)

3、 冰心诗四首(母亲、纸船、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4、“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

5、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韩非子》)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目录

第一册目录

阅 读

第一单元

1.短文两篇

散步………………………………………… 莫怀戚

金黄的大斗笠……………………………… 高 风

2.背影…………………………………………… 朱自清(部分段落背诵)

3.*儿子一家人…………………………………… 舒 婷

4.*金盒子………………………………………… 琦 君

5.*羚羊木雕……………………………………… 张之路

第二单元(金色年华)

6、往事依依(于漪)

7、幼时记趣(沈复)

8、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

9、伟人细胞(秦文君)

第二单元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 迅(部分段落背诵)

7.最后一课……………………………………… 都 德 (部分段落背诵)

8.*我的老师……………………………………… 魏 巍

9.*我的老师………………………………… 海伦·凯勒

10.*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

第三单元(民俗风情)

10、社戏(鲁迅)

11、端午日(沈从文)

12、本命年的回想(刘绍棠)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十五夜望月(王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

第三单元

11.春……………………………………………… 朱自清(部分段落背诵)

12.济南的冬天…………………………………… 老 舍

13.海滨仲夏夜…………………………………… 峻 青

14.*秋魂……………………………………………刘增山

15.*岁月,在黄土地上流过………………………刘 虔

第四单元(多彩四季)

14、春(朱自清)

15、三峡(郦道元)

16、济南的冬天(老舍)

17、夏(梁衡)

第四单元

16.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17.古代英雄的石像………………………………叶圣陶

18.*寓言三则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伊索寓言》

蚊子和狮子…………………………… 《伊索寓言》

浓烟和烟囱……………………………………严文井

19.*开天辟地……………………………… 袁 珂

20.*花的话…………………………………………宗 璞

第五单元(关注科学)

18、斜塔上的实验(亨利?托马斯 达纳?李?托马斯)

19、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

20、宇宙里有些什么(郑文光)

21、《梦溪笔谈》二则(沈括) 以虫治虫 梵天寺木塔

第五单元

21.《论语》十则(全文背诵)

22.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全文背诵)

23.*狼………………………………………………蒲松龄

24.*短文两篇

两小儿辨日……………………………………《列子》

乐羊子妻………………………………………范 晔

25.诗五首 (全文背诵)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陶 潜

过故人庄…………………………………… 孟浩然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游山西村…………………………………… 陆 游

第六单元(奇思妙想)

22、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23、七颗钻石(列夫?托尔斯泰)

24、蔚蓝的王国(屠格涅夫)

25、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第六单元 (全文背诵)

26.为学………………………………………… 彭端淑

27.木兰辞…………………………………… 北朝民歌

28.*卖油翁…………………………………………欧阳修

29.*宋定伯捉鬼……………………………………干 宝

30.诗词五首 (全文背诵)

观沧海………………………………………… 曹 操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望岳…………………………………………… 杜 甫

如梦令………………………………………… 李清照

西江月………………………………………… 辛弃疾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目录七年级下册(2004年12月第4版)

第一单元(人物风)

1、 童年的朋友(高尔基)

2、 一面(阿累)

3、 我的老师(魏巍)

4、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余玮)

5、 赵普(《宋史》)

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目录

1.短文两篇

敬畏生命……………………………………… 张晓风

热爱生命……………………………………… 蒙 田

2.紫藤罗瀑布……………………………………… 宗 璞

3.挖荠菜…………………………………………… 张 洁

4.*提醒幸福……………………………………… 毕淑敏

5.*白蝴蝶之恋…………………………………… 刘白羽

第二单元(童年趣事)

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7、 月迹(贾平凹)

8、 三颗枸杞豆(程海)

9、 我们家的男子汉(王安忆)

10、 柳叶儿(宋学孟)

第二单元

6.纪念白求恩……………………………………… **** (部分段落背诵)

7.小橘灯…………………………………………… 冰 心 (部分段落背诵)

8.*梅岭三岭………………………………………… 陈 毅

9.*七根火柴…………………………………………王愿坚

10.*勇气……………………………………… [美]狄斯尼

第三单元(建筑艺术)

11、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周定舫)

12、 巍巍中山陵(刘叙杰)

13、 凡尔塞宫(吉祖英)

14、短文两篇 黄鹤楼(阎伯理) 于园(张岱)

第三单元

11.大自然的语言…………………………………

12.卧看牵牛织女星………………………………… 叶圣善

13.莺…………………………………………… [法]布 封

14.*数字杂说……………………………………… 卞毓麟

15.*月亮上的足迹………………………………… 朱长超

第四单元(动物世界)

15、 松鼠(布丰)

16、松树金龟子(节选)(法布尔)

17、国宝——大熊猫(叶永烈)

18、黔之驴(柳宗元)

第四单元

16.社戏……………………………………………… 鲁 迅 (部分段落背诵)

17.安塞腰鼓……………………………………… 刘成章

18.*绝唱…………………………………………… 刘 鹗

19.*在声音的世界里………………………………… 王 蒙

20.*摆渡…………………………………………… 高晓声

第五单元(信息传播)

19、三个太阳(黄传会)

20、录音新闻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21“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廖文根)

22、新闻两篇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被屏蔽词语])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人民日报》)

第五单元 (全文背诵)

21.桃花源记…………………………………………陶源明

22.口技………………………………………………林嗣环

23.*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24.*伤仲永………………………………………… 王安石

25.诗五首 (全文背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黄鹤楼……………………………………………… 崔 颢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泊秦淮………………………………………………杜 牧

*夜雨寄北………………………………………… 李商隐

第六单元(诗词拔萃)

23、[***被屏蔽词语]词二首 沁园春&S226;雪 卜算子?咏梅

24、古代诗词三首 木兰诗(《乐府诗集》) 观刈麦(白居易) 破阵子(辛弃疾)

25、现代诗二首 回延安(贺敬之) 再别康桥(徐志摩)

26、歌词三首 我的中国心(黄霑) 在希望的田野上(晓光) 黄河颂(光未然)

第六单元 (全文背诵)

26.愚公移山………………………………………《列子》

27.短文两篇

陋室铭…………………………………………… 刘禹锡

爱莲说…………………………………………… 周敦颐

28.*黔之驴……………………………………………柳宗元

29.*工之侨献琴………………………………………刘 基

30.诗词五首

龟虽寿……………………………………………… 曹 操

石壕吏……………………………………………… 杜 甫

相见欢……………………………………………… 李 煜

观书有感……………………………………………朱 熹

清平乐………………………………………………辛弃疾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目录

八年级上册(2005年6月第4版)

第一单元(长征组歌)

1、七律?长征([***被屏蔽词语])

2、《长征组歌》两首(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萧华)

3、老山界(陆定一) 4、草(王愿坚) 5、《长征》节选(王朝柱)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目录

第一单元

1.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张允文

3.“挑战者”号追思……………………………………郝铭鉴

4.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

5.种树“种到”联合国…………………………李广华孙亚辉

第二单元(爱国情怀)

6、枣核(萧乾) 7、最后一课(都德) 8、始终眷恋着祖国(刘敬智)

9、古诗四首 春望(杜甫)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过零丁洋(文天祥) 泊秦淮(杜牧)

10、晏子使楚

第二单元

6.阿长和《山海经》……………………………………鲁迅

7.驿路梨花………………………………………………彭荆风

8.一面……………………………………………………阿累

9.短文两篇

我的信念………………………………………玛丽·居里

悼念玛丽·居里…………………………………爱因斯坦

10.吾家有女初长成……………………………………程乃姗

第三单元(至爱亲情)

11、背影(朱自清) 12、甜甜的泥土(黄飞) 13、人琴俱亡(刘义庆)

14、我的母亲(邹韬奋) 15、父母的心(川端康成)

第三单元

11.荔枝蜜……………………………………………… 杨朔 (部分段落背诵)

12.猫………………………………………………… 郑振铎

13.斑羚飞渡………………………………………… 沈石溪

14.心中的鹰………………………………………… 唐敏

15.鹤群翔空………………………………… (日)江口涣

第四单元(江山多娇)

16、小石潭记(柳宗元) 17、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8、阿里山纪行(吴功正) 19、美丽的西双版纳(李舵)20、蓝蓝的(马信德)

第四单元 (全文背诵)

16.郭沫若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

静夜………………………………………………

17.现代诗三首

纸船……………………………………………… 冰心

我是一条小河…………………………………… 冯至

色彩…………………………………………… 闻一多

18.我为少男少女歌唱…………………………………何其芳

19.乡愁诗两首

乡愁……………………………………………… 余光中

乡愁……………………………………………… 席慕蓉

20.外国诗两首

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第五单元(人与环境)

21、苏州园林(叶圣陶) 22、都市精灵(舒乙) 23、幽径悲剧(季羡林)

24、明天不封阳台(杜卫东) 25、治水必躬亲(钱泳)

第五单元

21.短文两篇

三峡………………………………………… 郦道元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22.闲情记趣……………………………………… 沈复

23.周处…………………………………………… 刘义庆

24.晏子使楚两篇…………………………… 《晏子春秋》

25.诗五首(全文背诵)

使至塞上……………………………………王维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春望…………………………………………杜甫

登飞来峰……………………………………王安石

论诗…………………………………………赵翼

第六单元(高新科技)

26、从小就要爱科学(苏步青) 27、在太空中理家(杰瑞?M?利宁杰)

28、奇妙的克隆(谈家桢)29、送你一束转基因花(小祥)30、(师生自荐课文)

第六单元 (部分背诵)

26.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7.观潮……………………………………………周密

28.小石潭记………………………………………柳宗元

29.寓言四则

画蛇添足……………………………………

买椟还珠……………………………………

烂竽充数……………………………………

塞翁失马……………………………………

30.诗词五首(全文背诵)

渡荆门送别…………………………………李白

秋词…………………………………………刘禹锡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浣溪沙………………………………………苏轼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目录 八年级下册(2004年12月第3版)

第一单元(咏物抒怀)

1、海燕(高尔基) 2、白杨礼赞(茅盾)

3、石榴(郭沫若) 4、马说(韩愈)

5、紫藤萝瀑布(宗璞)

人教版九年义务三年制初中语文第四册目录

第一单元

苏州园林…………………………………… 叶圣陶(部分背诵)

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 (部分背诵)

*日本平家蟹………………………… 卡尔·萨根

*万紫千红的花…………………………… 仇春霖

*蜘蛛……………………………………… 周建人

第二单元(道德修养)

6、纪念白求恩([***被屏蔽词语]) 7、敬业与乐业()

8、多一些宽容(郭安凤) 9、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周国平)

10、陋室铭(刘禹锡) 第二单元

向沙漠进军………………………………… 竺可桢(部分背诵)

看云识天气…………………………………

*死海不死……………………………………

*大自然的文字…………………………… 伊林

*之死……………………………… 郭治

第三单元(事理说明)

1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竺可桢) 12、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伽利略)

13、短文两篇 活板(沈括) 核舟记(魏学洢)

14、叫三声夸克 15、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 第三单元

食物从何处来………………………………朱相远

时间的脚印…………………………………陶世龙

气候的威力…………………………………位梦华

*漫话小行星……………………………… 卞德培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

恐龙无处不在

被压扁的沙子

第四单元(之林)

16、孔乙己(鲁迅) 17、范进中举(吴敬梓)

18、口技(林嗣环) 19、变色龙(契诃夫)

20、窗(泰格特)

第四单元

鲁迅自传……………………………………鲁迅

哥白尼………………………………………竺可桢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 侯仁之

*梵高传(节选)…………………… 欧文·斯通

*邓稼先…………………………………… 杨振宁

第五单元(人生体验)

21、错过(刘心武) 22、散步(莫怀戚)

23、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24、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李瑛)

25、有的人(臧克家)

第五单元 (全文背诵)

公输……………………………………… 《墨子》

核舟记…………………………………… …魏学洢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短文两篇

荔枝图序……………………………………白居易

山市…………………………………………蒲松龄

诗词五首 (全文背诵)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别云间…………………………………… 夏完淳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第六单元(精彩演讲)

26、悼念玛丽?居里(爱因斯坦) 27、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左拉)

28、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接见仪式上的答词(公刘)

29、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郭沫若)

30、向生命中一切的青春举杯(克努特?汉姆生)

六单元 (全文背诵)

陈涉世家……………………………………司马迁

韩愈短文两篇

马说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与朱元思书……………………………… 吴均

*西湖游记二则…………………………… 袁宏道

诗五首 (全文背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雁门太守行…………………………………李贺

无题…………………………………………李商隐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目录 九年级上册(2005年6月第3版)

第一单元(学会读书一:吟哦讽诵而后得之)

1、鼎湖山听泉(谢大光) 2、林中小溪(普里什文)

3、飞红滴翠记黄山(柯蓝) 4、画山绣水(杨朔)

人教版初中语文五册目录

第一单元

1.中国***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 ****

2.谈骨气 吴晗

3.想和做 胡绳

4.*哨子 富兰克林

5.*灰姑娘的时钟 角山荣

第二单元(学会读书二:品味?感悟?欣赏)

5、故乡(鲁迅) 6、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7、在烈日和暴雨下(老舍) 8、多收了三五斗(叶圣陶)

第二单元

6.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7. 发问的精神 启 凡

8. *论求知 弗兰西斯·培根

9. *应有格物致精神 丁肇中

10.*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罗迦·费·因格

第三单元(学会读书三:学学牛吃草)

9、成功(季羡林) 10、创造学思想录(罗曼&S226;罗兰)

11、学问和智慧(罗家伦) 12、论美(培根)

第三单元

1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 迅

12.短文两篇 吕叔湘

论“基本属实”

“偃旗息鼓”与“圆满结束”

13.《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刘 金

14.*“病从口入”与“食物相克” 黄树则

15.*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 冬 明

第四单元(阅读有独特的感受)

13、散文家谈散文 关于散文《白鹭》——晓雪 附:白鹭——郭沫若

14、家谈 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茅盾 附:百合花——茹志鹃

15、诗人谈诗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曾卓 附:一个深夜的记忆——鲁藜

第四单元 (部分背诵)

16.故乡 鲁 迅

17.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18.麦琪的礼物 欧·亨利

19.*范进中举 吴敬梓

20.*不朽的失眠 张晓风

第五单元(学会读书五:借助注释学文言)

16、陈涉世家(司马迁) 17、桃花源记(陶渊明)

18、与朱元思书(吴均) 19、捕蛇者说(柳宗元)

20、岳阳楼记(范仲淹) 21、醉翁亭记(欧阳修)

第五单元 (全文背诵)

21.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22.醉翁亭记 欧阳修

23.*满井游记 袁宏道

24.*峡江寺飞泉亭记 袁枚

25.诗词五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南园 李贺

梦江南 温庭筠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

己亥杂诗 龚自珍

第六单元(学会读书六:读书动笔)(自由读写单元)

22、绿(朱自清) 23、囚绿记(陆蠡)

25、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宋淑运) 25、一双手(姜孟之)

第六单元 (全文背诵)

26.《孟子》二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28.*越巫 方孝孺

29.*《世说新语》三则 刘义庆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陈太丘与友期

魏武将见匈奴使

30.诗词五首 (全文背诵)

饮酒 陶渊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观刈麦 白居易

渔家傲 范仲淹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目录九年级下册(2004年12月第2版)

第一单元(学会阅读七:比较与辨微)

1、商人(节选)(莎士比亚) 2、江村小景(田汉)

3、《陈毅》选场(沙叶新) 4、一厘米(毕淑敏)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目录

第一单元

1 黎明的通知…………………………………艾 青

2 有的人………………………………………臧克家

3 *回延安……………………………………贺敬之

4 雨说…………………………………………郑愁予

5 *外国诗两首 (全文背诵)

帆………………………………………莱蒙托夫

萤火虫……………………………………泰戈尔

第二单元(学会读书八:迅速捕捉阅读信息)

5、藤野先生(鲁迅) 6、生命与和平相爱()

7、热爱生命(杰克?伦敦) 8、享受生活(海伦?凯勒)

第二单元 (部分背诵)

6 藤野先生…………………………………鲁 迅

7 白杨礼赞…………………………………茅 盾

8 *菜园小记………………………………吴伯箫

9 *夏之绝句…………………………………简 媜

10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

第三单元(学会读书九:疑为学之始)

9、送行(比尔博姆) 10、给我的孩子们(节录)(丰子恺)

11、台阶(李森祥) 12、呼兰河传(节选)(萧红)

第三单元 (部分背诵)

11 孔乙己………………………………………鲁 迅

12 变色龙………………………………………契诃夫

13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施耐庵

14 *孤独之旅…………………………………曹文轩

15 *白色鸟……………………………………何立伟

第四单元(学会读书十:知人论世读经典)

13、曹刿论战(《左传》) 14、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15、《孟子》二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

16、愚公移山(《列子》) 17、出师表(诸葛亮)

1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第四单元

16 商人(节选)……………………莎士比亚

17 打渔杀家(节选)……………………

18 *白毛女(节选)………………贺敬之 丁毅等

19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施洋生

20 *泰坦尼克号(节选)……………………卡梅伦

第五单元(学会读书十一:横看成岭侧成峰)

19、雪(鲁迅)

20、《雪》四人谈

读《雪》需要联想(王蒙)

灵魂的柔软和坚硬(黄蓓佳)

简洁精纯的《雪》(斯妤)

《雪》的独特之处(李允经)

第五单元 (全文背诵)

21 鱼我所欲也…………………………………《孟子》

22 *隆中对………………………………………陈 寿

23 出师表…………………………………………诸葛亮

24 *墨池记………………………………………曾 巩

25 诗词五首 (全文背诵)

汉江临眺……………………………………王 维

宣州谢朓北楼饯别校书叔云………………李 白

浣溪沙………………………………………晏 殊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 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第六单元(全文背诵)

26 曹刿论战………………………………………《左传》

27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 辙

28 *送东阳马生序…………………………………宋 濂

29 *陌上桑…………………………………………汉乐府

30 《诗经》三首 (全文背诵)

急寻初二上所有科目的复习资料(提纲)!!!

学科:语文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复习 食物从何处来 时间的脚印 气候的威力 漫话小行星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学习科普说明文阐明某一科学原理或科学观点的方法。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科技说明文的特点。

3.理解说明文怎样安排说明的顺序。

4.理解说明文生动有趣的说明语言。

5.掌握并正确使用说明的方法。

基础知识精讲

本单元共五篇说明文,都是科普文章,有的阐述某一现象的科学原理,有的阐释某一领域的科学观点,内容丰富多彩,文笔兼有情趣。学习这些文章,对我们加强科学意识,提高分析概括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食物从何处来》一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着重说明一切生物获得食物的两种途径和方法:自养和异养。在自养方面,说明绿色植物怎样制成含有高能的食物的过程,特别着重说明光合作用。在异养方面,说明人和其他动物归根到底都是靠植物来生活。而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是靠自己的劳动获得自己的食物。这样就说明了自养和异养的区别和关系,人和其他动物获得食物的途径和方法的异同,突出了农业生产劳动对于人类获得食物的重要意义,使人们对食物来源这个问题有明晰而透彻的了解。学习本文要注意生物获得食物的两种不同途径,联系生物课本上的知识,看生物获得食物的规律究竟是什么,用什么说明顺序,用什么说明方法,如何运用语言等,这样,可以从这篇课文中获得更多的读写事理说明文方面的启示。

《时间的脚印》也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本文从岩石入手,先谈破坏与生成,接着写怎样从岩石中认识时间,后谈意义,以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来安排顺序,使得文章很有条理,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阅读这篇课文,要注意本文的说明层次,看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把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的,提高对文章整体把握和分析的能力;学习本文为我们揭开大自然神秘的面纱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气候的威力》一文,向我们介绍了南极恶劣的气候条件,并对它影响全球气候的几个因素作了比较详尽的科学的分析,从而说明了南极在全球气候变化中举足轻重的地位。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是一种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的综合,学习本文,就要学会这种安排顺序的能力;学习本文同时还要注意所用的说明方法,看看南极有哪些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课文说明的重点是什么。运用学过的地理学知识,适当了解有关的气候知识,从小养成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意识。

《漫话小行星》一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小行星二百年的发现史和命名的办法,为我们了解太空、认识宇宙提供了很好的科学知识。全文在说明时按由浅入深的认识顺序和时间顺序安排文章,

由浅入深表现在先写发现小行星,再写对小行星编号命名,然后写存在小行星的原因,由果导因;时间顺序表现在对小行星的发现上。总计本文,除看作者围绕小行星谈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理解本文平实朴素的语言特点外,要弄懂文中大篇幅地介绍中国人自古至今发现的小行星的用意。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一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说;一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了外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说明的问题不同,说明的角度也就不同。这表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阅读课文时可在对比中体会作者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

知识拓展

语文拾趣

名胜古迹赏奇字

我国风景名胜区中有不少奇特的汉字,令游客驻足品读,回味无穷,流连忘返,也算是一大人文景观,不可小觑。

泰山的“ 二”

泰山万仙楼北面盘路西侧石壁上,刻有两个大字:“ 二”。这石刻难住了不少游客。50年代末期,有人带着临写的这两个字去求教郭沫若。郭老看了之后提笔在“ 二”两个字外边各加二笔便成了“风月”。郭老含笑说道:“这两个怪字,应读作‘风月无边’。”原来这是繁体的“风”和“月”字去了框,取“风月无边”之意。“风月无边”提出最早的当推晚唐时期的吕洞宾。相传吕洞宾“两举进士不第”,遂云游天下。当他云游到湖南岳阳楼时,俯瞰洞庭湖,碧波万顷;遥望群山,气象万千,遂为岳阳楼景色所陶醉,拈笔题了“ 二”两字而去,人们称为“仙笔”。故而,该处在历史上留有“水天一色,风月无边”之联。这也许是古人对“ 二”最早的注释了。此外,杭州西湖、广东大亚湾等处匾额和碑林均刻有“ 二”两字。

孔府的“冨”字

山东孔府大门,气势雄伟,上悬“圣府”大匾,两旁明柱挂一幅蓝地金字对联,联云:“与国咸休安冨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但细心的游客可能发现上联中的“富”字顶上没有那一点;下联中的“章”字下部“十”一竖直通到上部“立”字。这既不是岁月风尘的磨蚀,也不是刀笔匠的疏忽,而是孔府家属的特意安排。这副对子是清代大学士纪昀的撰拟、并由著名书法家誊写的。孔家关照工匠如此镌刻,寓意是盼望孔家永远“富贵无顶,文章通天”。

琅琊山的“六弌亭”

安徽滁州琅琊山是宋朝文人欧阳修太守醉翁亭所在地,亭后一块石头上刻有陆鹤题写的“六弌亭”三个字。欧阳修曾有“六一居士”别号,哪“六一”呢?欧阳修自称:“吾家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陆鹤题的“六弌亭”,实为“六一亭”,“弌”实为“弍”字少一横,自然就是“一”字了。其写法委实诙谐。

国清寺的“鹅”字碑

在浙江天台山麓国清寺内,有一块一人多高的一笔“鹅”字碑,嵌在观音殿的入口处墙上。这是被称为“书圣”的东晋书法大师王羲之留下的杰作。到了清代,一笔“鹅”字碑因久经风霜雨雪的侵蚀,字迹变得模糊,只剩下“鹅”字右半壁倒在原王羲之洗笔刷砚的墨池旁边。一位名叫曹抡选的清代书法家发现了这一瑰宝,叫人抬到山下国清寺内保存。后来,曹抡选闭门谢客,独运神思,苦练王氏书法,天长日久,终于按照王羲之“一笔鹅”的笔路,以千钧腕力一笔补金。从此,王羲之独具神韵的“一笔鹅”字碑,又以浑然一体的全壁神出现在观音堂前的墙上了。

花港观鱼的“ ”

前往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观 公园游览,细心的游客发现,在位于公园东大门不远处的景名碑上,那个“鱼”字底部的四点却少了一点,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块碑上所刻“花港观 ”四字为清康熙皇帝手迹。康熙信佛教,向有“佛爷”“善人”之称。他极力崇尚“好生之德”。然而,以汉字里,三点为水,四点为火。繁体“鱼”字底部的四点,本为火字,鱼遇水而生,遇火必死。“佛爷”皇帝不忍见鱼死,便将碑文中“鱼”字底中的四点改写成了三点,意在让鱼永远欢快地生活在水里,以示皇恩浩荡,泽被万物之意。

妙趣诗文

人生三部曲

1.春秋时代的师旷说过:“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好学,是贯穿人生的一根红线,“活到老,学到老”,生命将永放光彩。

2.德国近代文化巨匠歌德,曾写下这样的诗歌:“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他精辟地指明了人生成长的经历:由外表而达到内心的成熟与完美。

3.宋人蒋捷有一首词《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雨中幻出人生的经历,亦欢亦悲,有情无情,尝遍了人生的甘苦与冷暖,这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4.现代诗人刘大白《旧梦之群》一诗中赞美人生,他说:“少年是艺术的,一件一件地创作;壮年是工程的,一座一座地建筑;老年是历史的,一页一页地翻阅……”三个不同的比喻,描绘出人生三部曲的各自旋律,乃是深刻的总结与概括。

5.著名诗人臧克家写过一首小诗:“儿子/在土里洗澡;父亲/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三幕镜头,写了一生的命运,言虽极短,然意味无穷。当然,这只是对旧中国农民生活的缩影。

6.“什么东西,他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这是古代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它的谜底就是“人”。人的一生都在走路,尽管曲曲折折与风风雨雨,但他总是向着真善美走去。

口语交际

说话要注意语调和语态

嘴的抗议

鼻子因为伤风堵住了,人只有用嘴来呼吸。嘴因此很不高兴,嘟囔着说:“我总是最倒霉,什么吃饭啦,喝水啦,哦,都要用到我。成年累月一天到晚不给一点安静,忙得我够呛。呼吸吗,本来是鼻子的工作,现在也摊到我头上来了,好像我是一头该干到底的驴。”

“嘴兄,……”鼻子抱歉地说,“这实在出于不得已,请暂且帮一两天忙吧。”

“住嘴。”嘴咆哮起来,“懒惰的东西,你认为我是傻瓜吗?我不会用实际行动来抗议吗?你等着吧!”

嘴巴紧紧闭住双唇,人顿时无法呼吸,就痛苦地憋死了。

1.这是一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整体中的各个部门之间互相协作是非常重要的。试分析一下,哪些重点语句应重读?嘴和鼻子各自的语气语调应该是怎样的?各自的语态是怎样的?哪些地方应该用平直舒缓的语调,哪些地方应该语气粗重,语调高昂,语速稍快?哪些句子后面的停顿较长?

2.两人一组,用自己的话表演一下寓言情景。

3.练习在下列语境中,说几段生动风趣,妙巧得体的话。

①如你被推选为班长,请你给同学们作一个简短的就职演说。

②一个挑剔的顾客和一个不耐烦的售货员发生了争吵。

4.根据说话的特点和要求,给同学们讲一个寓言故事,要注意语调和语态的变化。

综合性学习

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有时又会给人带来灾难,请以“认识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题,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1.大自然从哪些方面给人类造福?

2.大自然又给人类带来了哪些灾难?

3.认识大自然,人类能得到哪些启示?

4.人类是如何利用大自然为人类造福的?

同步达纲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浑浊 犹豫 遗迹 变幻莫测

B.蟾蜍 追溯 遗骸 悬而未决

C.陨石 致密 龟裂 再接再厉

D. 沟壑 沉淀 沙砾 穿流不息

2.选出形声字结构相同的一项

A.耗 拂 裹 削 B.麓 鹉 秧 斧

C.枯 麸 城 偏 D.荤 田 闷 慈

3.对对联。

①上联:好读书乐趣无穷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学子论古今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写说明文的目的是为了解说事物或阐释事理,因而不允许运用记叙和描写等表达方式。

( )

②《食物从何处来》一文,主要说明了生物获得食物的两种不同途径,即自养和异养。

( )

③《气候的威力》一文着重向我们介绍了南极恶劣的气候条件及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 )

④“她性格和蔼”与“她的性格和蔼”两句话结构相同。 ( )

⑤“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主要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 ( )

5.写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①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加工厂。( )

②一个叶肉细胞里,一般含20至100个叶绿体。( )

③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32.6米每秒,但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到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55.6米每秒,有时甚至可达三百多千米每小时。( )

④生物获得食物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一种叫自养,另一种叫异养。( )

二、阅读(40分)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绿色开花的植物有庞大得惊人的根系,每条根的尖端都有很多根毛。每一个根毛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原料集站,大量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原料,经过运输干线——茎,源源送入叶子里。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工厂。叶子上面有着许多气孔。在阳光下,这些气孔一面排出氧气和蒸腾水分,一面还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碳。有时,一个气孔在一秒钟内能吸进25000亿个二氧化碳分子。

6.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如“集站”喻指__________,“运输干线”喻指_______________,“食品工厂”喻指___________________。

8.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由次到主 B.从小到大 C.自下而上 D.由先到后

9.用这种说明顺序的理由恰当的一项是

A.依据人们的思维习惯。

B.依据人们的认知规律。

C.依据事物自身的运动程序。

10.如果将文中加粗副词“都”“最”去掉,来说明事理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听天气预报别只注意温度

关心天气变化的人每天都收听天气预报,但不少人往往习惯只以气温的高低作为判断环境冷热的唯一指标,这是片面的。

气温适中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对人体冷热感觉的影响较小。所谓气温适中,是指使人既不觉得热,又不感到冷,这个温度叫做“不感温”。人们对环境“不感温”是不同的,如人体对空气不感温为24°C,对水的不感温则为34°C,这就是说在24°C空气和34°C的水中,人们会觉得不冷不热,十分舒适。因为人正常体温为37°C,在空气中,24°C的空气会带走人体一部分热量,而体内产生的热量则会弥补空气带走的那部分热量,使得人体向外散失的热量与体内产生的热量正好相等,人体保持了相对的热平衡,使人们感觉良好。当环境温度低于或高于不感温时,人们就会有明显的冷感或热感。这时,相对湿度便会对人体冷热感起很大的作用。比如,当气温25°C、相对湿度30%时,人体没有什么冷热的感觉(即舒适);同一气温,若相对湿度增大到95%时,人体就感觉闷热了。……

人体的冷热感与风力也有重要的关系。冬季当你静止或徒步行走时,本来穿着衣服感觉冷暖刚好适宜,如果坐上奔驰的卡车或窗户大开的汽车、电车,立刻就会觉得风声大作,周身寒冷。这是因为风能把人体周围的空气保温层吹散,把热量带走的缘故。

一般风力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快、越多。从实验中,大致可以计算出这样的结果:当气温在0°以上时,风力每增加2级,人的寒冷感觉会下降3~5°C;气温在0°C以下时,风力每增加2级,人的寒冷感觉会下降6~8°C。……

11.在24℃的空气中,人们会感到不冷不热,十分舒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12.第二段中画横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对第三段中画线部分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举例说明冬季风力对人体冷热感的影响最明显。

B.举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把人体冷热感与风力的关系解说得明白好懂。

C.对冬季风力变化时冷热感不同的情况进行描写,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

D.通过对两种情况下冷热感不同的比较,明显地说明了风力影响着人的冷热感。

E.具体说明风能把人体周围的空气保温层吹散,把热量带走的原因。

14.这篇文章说明的事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所谓“南极大陆的物质平衡”,说通俗了,就是研究大陆冰盖的增减。至于冰盖的增减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可用一悲一喜来概括。

先说喜。现在不仅中国,而且全球都缺淡水。而总量为2700万立方公里的南极冰盖,储存了全世界可用淡水的27%。有人估算,这可够全人类用上7500年。这样一说,冰盖还是越大越好。那么南极冰盖每年增加多少呢?有材料称,每年10厘米左右。冰盖的“收入”来自降水,主要是降雪。但南极大陆太大,面积约是中国的1.5倍,降雪极不均衡。在南极内陆,降水量简直比撒哈拉大沙漠还惨!南极大陆其实是全球最为干旱的大陆,号称“白色沙漠”。所以它的降水到底有多少,如何分布,必须把握准确。

再说悲。有人大胆设想过,南极冰盖一旦全部融化,情景如何,有两说:一说是全球海平面将上升60米,一说是60至90米。其实,不管哪位说对了,都不得了。那将意味着包括纽约、伦敦等著名城市要沦为“水晶城”。全球陆地面积将缩小2000万平方公里。冰盖的“支出”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表面蒸发,二是底部消融,三是冰山崩解,四是快速冰流(即快速崩解)。

15.本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的说明顺序是先_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_;本文的结构方式是先_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_。

17.本文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二、三段中有两个词分别与首段的“增”“减”相照应并构成比喻,写出这两个词。与“增”相照应的词是“__________”;与“减”相照应的词是“__________”。

19.第二段中称南极大陆为“白色沙漠”,这样称它的原因是什么?

三、写作(40分)

2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请你根据学过的物理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的科学原理。注意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安排好说明的顺序,使内容条理清晰。字数在300字左右。

21.结合自己的为人处世和研究学问,谈一谈“开水不响,响水不开”对自己有什么启示和帮助,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一、1.D 2.C 3.略 4.①× ②√ ③× ④× ⑤×

5.①打比方 ②列数字 ③列数字、作比较 ④分类别

二、(一)6.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7.打比方 根毛 茎 叶子

8.C

9.C

10.不能准确地说明范围和程度

(二)11.24℃的空气正好使人保持了相对的热平衡

12.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13.BD

14.决定人体冷热感的主要因素除温度外,还有湿度和风力

(三)15.南极大陆冰盖的增减与我们的关系(意思对即可,如“……对我们的影响”或“……的一悲一喜”等)

16.概括 具体 总 分

17.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作诠释(答对任意四种均可)

18.收入 支出

19.南极大陆是全球最为干旱的地方,又长年被冰雪覆盖。

三、20.略(说理要条理,阐释要准确)

21.略(结合上题谈启示,要联系自己实际进行)

初二下学期总复习

物理总结

一. 温度

1. 温度

⑴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⑵常见的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⑶规定:把大气压为1.01×10^5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表示为1℃。

⑷温度计的测量范围:35℃——42℃。

⑸温度的国际单位是:开尔文(K),单位是摄氏度(℃)。

2.熔化

⑴熔化:物质用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⑵熔化的过程中吸热。

⑶常见的晶体是:海波、冰、食盐和各种金属。

⑷常见的非晶体是:蜂蜡、松青、沥青、玻璃。

⑸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⑹同一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⑺熔化现象:

① 医生有时要对发高烧的病人做“冷敷”治疗,用胶袋装着质量相等的0℃的水或0℃的冰对病人进行冷敷,哪一种效果好些?为什么?

答:用0℃的冰效果好,因为0℃的冰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比0℃的水多一个吸热的过程,可吸收更多的热量。

3.凝固

⑴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⑵凝固的过程中放热。

⑶晶体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⑷凝固现象:

① 寒冷的地方,冬天贮藏蔬菜的菜窖里常放几大桶水,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水在凝固时放出大量的热,可以加热窖内的空气,是菜窖内的空气温度不致降得太低,而把蔬菜冻坏。

② 在寒冷的冬天,用手去摸室外的金属,有时会发生粘手的现象,好像金属表面有一层胶,而在同样的环境下,用手去摸木头,却不会发生粘手现象,这是为什么?

答:在寒冷的冬天,室外金属的温度很低,若手上比较潮湿,此时去摸金属,手上水分的热很快传递给金属,水温急剧下降,很快降到0℃而凝固,在手与金属之间形成极薄的一层冰,从而降手粘在金属上。而在同样的条件下用手去摸木头,则不会发生上述情况。当手接触木头时,虽然木头也要从手上吸热,但因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吸收的热不会迅速传到木头的其他部分,手的温度不会明显降低,所以手上的水分就不会凝固了。

4.汽化

⑴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⑵汽化的两种方式:①蒸发 ②沸腾

⑶蒸发:蒸发是在液体表面上进行的汽化现象。

它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⑷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的表面越大,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⑸沸腾:沸腾是一种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⑹沸腾的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⑺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体表面上的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⑻水的沸点:100℃

⑼汽化现象:

①有些水果和蔬菜常用纸或塑料袋包装起来,并放入冰箱或冷藏室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是为了减少水果和蔬菜中水分的蒸发。这是因为用纸或塑料包装起来后,减少了外面空气的接触面,使蒸发速度减慢;把水果或蔬菜放入冰箱或冷藏室使液体温度降低,可以使蒸发变慢。

②盛暑季节,人们常在地上洒水,这样就感到凉爽了,为什么?

答:地面上的水蒸发时,要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使空气温度降低,所以人会感到凉爽。

③ 用纸做的“锅”在火上给水加热,不一会,水就会沸腾了,而纸锅不会烧着,为什么?

答:当纸锅里放进水以后,蜡烛或酒精邓放出的热,主要被水吸走,这些热量使纸锅和水的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达到水的沸点时,水便沸腾了,水在沸腾时,还要吸收大量的热,这些热使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气,但是没有使水的温度再升高,总保持在100℃,这样,水就保护了纸锅的燃点远高于水的沸点,温度达不到燃点,纸就不会燃烧。

④ 为了确定风向,可以把手臂进入水中,然后向上举起手臂,手臂的哪一面感到凉,风就是从那一面吹来的,使说明理由。

解:风吹来的那一面,手臂上的水蒸发得快些,从手臂吸收的热量多,手臂的这一面就会感到凉,就知道风是从这一面吹来的。

⑤ 能否用酒精温度计研究水的沸腾?为什么?

解:如果酒精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低于100℃,不能用酒精温度计研究水的沸腾,因为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5℃,水的沸点是100℃,超过了酒精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若把酒精温度计放入沸水中,玻璃泡中的酒精就会沸腾,使温度计受到损坏。如果酒精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大于或等于100℃(在制造温度计时,增大酒精液面上的压强,使酒精的沸点高于或等于100℃),就可以用酒精温度计研究水的沸腾了。

5.液化

⑴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放热)

⑵液化的两种方法:①降低气体温度 ②压缩气体体积

⑶液化现象:

①夏季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调,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晨,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这层水雾是在室内一侧,还是在室外一侧?请写出你的猜想及依据。

猜想:在室外一侧

依据:夏天开启空调后,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时,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玻璃的外侧。

6.升华

⑴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⑵升华的过程中吸热。

⑶升华现象:

①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升华,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熔化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

7.凝华:

⑴凝华: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⑵凝华过程中放热。

⑶凝华现象:

①请你解释俗语“霜前冷,雪后寒”。

解:霜是水蒸气向外放热凝华形成的,而空气中的水蒸气向外放热的条件必须是气温低,所以霜形成前一定是低气温,即“霜前冷”。而大雪后,雪会熔化或升华,这都需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气温下降,因此人会感到寒冷,所以“雪后寒”。

8.几种物态变化:

9.补充题:

⑴三支温度计,甲的测量范围是-20℃~100℃,乙的测量范围是-30℃~50℃,丙的测量范围是35℃~42℃。由此可知甲是 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丙是___________。

⑵把一勺子水泼到烧红的铁块上,听到一声响并看到有“白气”冒出,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旱情严峻的时期,为了缓解旱情,可以取人工降雨的方法,即让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中撒一些干冰,当干冰进入云层时,很快___________为气体,从周围空气中___________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使空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_成一些小冰粒,这些冰粒逐渐变大下降。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___成雨落到地面上。(填写合适的物态变化名称和需要具备的条件)

⑷寒冷的冬天室外气温是-25℃,河面结了一层厚冰,那么冰层的上表面温度和下表面温度及深水处的温度分别是( )

A. -25℃,-25℃,-25℃

B. 都低于-25℃

C. -25℃,0℃,0℃

D. -25℃,0℃,4℃

⑸我国南方有一种用陶土做成的凉水壶,夏天把开水放入壶里,壶里的水很快就凉了下来。而且陶土壶中的水的温度比气温还低。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⑴实验室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⑵汽化 液化

⑶升华 吸收 凝华 熔化

⑷D

⑸当水盛入陶土壶中时,水会渗出来,在壶的外表面蒸发。蒸发会从周围或液体所附着的物体上吸收热量,使周围或所附着的物体温度下降,所以水温很快会降下来。当水温与外界气温相同时,壶的外表仍然会有水渗出来,继续蒸发使水温继续降低,所以,壶中的水会保持一个较低的温度。

第一章 机械能

1.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 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 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10.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 动能 重力势能;动能 弹性势能。

11. 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第二章 分子运动论初步知识

1. 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5.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6.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7.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8.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9. 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10. 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11. 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12. 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物理意义就类似这样回答)

13.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4. 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5. 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16. 热量的计算:

① Q吸 =cm(t-t0)=cm△t升 (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 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② Q放 =cm(t0-t)=cm△t降

③ Q吸 = Q放 ( ※ 关系式 )

17.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三章 内能的利用 热机

1. 燃烧值(q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燃烧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2.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 =qm;(Q放 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燃烧值,单位是:焦/千克;m 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3. 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4. 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

5. 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的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6. 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光的反射

1.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4.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5.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入射光线 法线 反射光线

镜面

6.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 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相同(2)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8. 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第六章 光的折射

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3.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4. 凸透镜成像:

(1) (2) (3)

F F (1/) (2/)

f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

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

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5. 光路图:

空气 空气 空气

水 水 水

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简单机械

1.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 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

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 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 或写成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 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省

力,但费距离。(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

(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

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

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 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 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第十四章 功

1.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 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 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4.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 斜面:FL=Gh

或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 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也是斜面的一种)

6. 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

7. 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 。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主要是文言文和文学常识复习:

八年级(下)古诗文默写

1、“欲为圣明除弊事,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莫道不消魂, , 。” (李清照《醉花阴》)

3、“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4、“ ,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蝉则千转无穷, 。” (吴均《与朱元思书》)

6、《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历来为人们传诵的两句是: , 。

7、《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寓情于景是诗句是: ,

8、《别云间》中深刻的表现出诗人内心深处亡国之痛十分深沉的诗句是:

“ , !”

9、《水调歌头》中诗句“ , , 。”到出了世间万事万物不可能永远完美、团圆,人生有聚也有散的自然规律,富含人生哲理。《水调歌头》中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

10、人们常引用韩愈《马说》中的句子:“ , 。 ,

。”来说明:人才需要有人来发现和培养,发现人才的人很重要,比人才更难得。《马说》中阐明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马说》中写千里马的屈辱至死的句子是:“ , 。”

《马说》中表明全文主旨的一句是:“ , 。”

11、《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揭示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是: ,

12、《陈涉世家》写陈涉年轻时的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

《陈涉世家》中表现陈涉对封建贵族制度不满的句子是:“ !”

13、生活中,许多人(比如优秀的人民教师)有极强的奉献精神,我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 , 。”来称赞他们。

1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千古名句是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寓情于景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15、《天净沙.秋思》中表现了游子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

16、《雁门太守行》中表达欲报效朝廷的诗句是: ,

17、《山坡羊.潼关怀古》一曲中的主旨句是:“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中,“聚”和“怒”分别从 觉和 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的 。

附:文中出现的要求记诵的名句

1、“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3.《气候的威力》)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0.《邓家先》)

3、“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2.《核舟记》)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语文书221页)

文言文复习题

一. 古诗文填空。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 , ;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

, ;诗中有一联是千古名句,现在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是 , 。

2.《赤壁》中既是名句,又是想像的诗句是 , 。

3.《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 ,

;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 , ;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的心情的诗句是 , ;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诗句是

, 。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直接写明月的句子是 ;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 ;“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

, ;写出词人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暗示潼关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 , ,

;写曲人驻远望、感慨横生的诗句是 , ;曲中的主旨句是 。

6.《饮酒》中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迷惘的诗句是 , ;诗中体现作者爱菊的名句是 , ;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 。

7.《行路难》中,表明诗人的政治出路全初权贵堵塞的诗句是 ,

;暗用典故的诗句是 , ;表达诗人终将冲出苦闷,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一天会实现的情怀的诗句是 ,

8.《茅屋这秋风所破歌》中,写出诗人从沉思中振作起来的句子是 ,

;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 , 。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诗句是

, ;写北方过地风狂风早的诗句是 , ;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 , ;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 , ;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

10.《己亥杂诗》中,被后人形容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精神的诗句是 ,

11.《小石潭记》中,能够反映作者心境感伤的句子是 。

12.《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 ;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 ;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叙述腾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 。

初二文言文专题训练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 )净,天山共色。从( )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游于鱼碎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 )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 )天者,望峰息心;经纶( )事物者,窥谷忘反( )。横柯( )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段中加横线的词。

2.理解填空。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

(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 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4.文章的主旨句是哪句?

5.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

6.翻译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5)横柯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0、关于本文抒发的思想感情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B.流露了作者否定仕宦生活的心情。

C.作者幻想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有想过隐居生活的消极处世思想。

D.作者为了功名利禄极力攀高,只因太累,寄情山水以放松身心。

送东阳马生序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③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④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作者宋濂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在阅读段中,找出切身体会的句子。

4、作者求学的艰苦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5、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自己缊袍敝衣,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6、文中极叙作者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和刻苦,用意何在?

7、结合课文,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 解释下列词语

增: 制: 属: 胜:

际涯: 晖: 大观: 骚人:

2、翻译下列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属予作文以记之。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重修岳阳楼的缘由是(原文句子回答) 。

4、“前人之述备矣”一句的“前人之述”具体指的是 。

5、作者对“岳阳楼之大观”的描写很简略,其原因是(用原文的话回答)

6、“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若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解释下列词语

若夫: 开: 排空: 薄:

景: 惊: 何极: 把:

2、翻译以下句子

1)日星隐曜,山岳潜行。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3、这两段文字描写了“迁客搔人”的“览物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简要回答:

1)第一段所览之物的特征是 ,抒发的感情是 ;

2)第二段所览之物的特征是 ,抒发的感情是 。

4、这两段文字构成了鲜明的 ,其作用是

5、这两段文字写“迁客搔人”在岳阳楼上 “览物之情”因景而异的原因是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 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求 : 为 : 居: 是:

然则: 先: 微: 归:

2、 翻译文中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微斯人,吾谁与归?

3、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4、文段中的“进”和“退”分别指 和

5、作者认

字、词篇

第一单元

锐不可当(dāng) 业已(yǐ) 绥(suí)靖(jìng) 阌(wén)乡 聿(yù) 鄂(è) 豫(yù)

阻遏(è)疟子(yàozi) 寒噤(jìn) 蹿(cuān) 仄(zè)歪(wāi) 张皇(huáng)失措 尖利

能耐 央告 转弯抹角 月明风清 拂(fú)晓 瓦砾(lì) 地窖(jiào) 鞠(jū)躬(gōng)

颤(chàn)巍巍(wēi) 箧(qiè) 赃物 制裁 荡然无存 纳粹(cuì) 肃穆 荒谬(miù) 健忘

第二单元

谋(móu)死 鼹(yǎn)鼠 切切(qiè)察察(chá) 絮(xù)说 顺顺流流 辟(pì)头 苌(cháng) 浯(wú) 震悚(sǒng) 干戚 图赞 懿(yì) 皋(gāo) 骇(hài) 掳(lǔ) 疮(chuāng)疤(bā)

诘(jié)问 渴慕(mù) 疏懒 霹(pī)雳(lì) 孤孀(shuāng) 差(chāi)使 狼籍 簌簌(sù) 典质 惨淡 赋闲 勾留 迂(yū) 蹒(pán)跚(shān) 拭(shì)擦 颓(tuí)唐 触目伤怀

琐屑 情郁(yù)于中 大去 交卸(xiè) 凹凼(dàng) 尴(gān)尬 (gà) 烦躁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杨绛(jiàng) 塌(tā)败 默存 伛(yǔ) 翳(yì) 滞(zhì)笨 愧(kuì)怍(zuò)

攥(zuàn) 荒僻(pì) 取缔(dì) 骷髅 克扣 接济(jì) 唏(xī)嘘(xū) 稀罕 噩(è)耗 呵斥 焦灼(zhuó) 伎(jì)俩(liǎng) 颠(diān)沛(pèi) 吊(diào)唁(yàn) 文绉绉(zhōu)

长途跋涉 穷愁潦倒 风尘苦旅 鸡零狗碎 低眉顺眼 连声诺诺 生死祸福

八年级(下)古诗文默写

1、“欲为圣明除弊事,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莫道不消魂, , 。” (李清照《醉花阴》)

3、“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4、“ ,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蝉则千转无穷, 。” (吴均《与朱元思书》)

6、《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历来为人们传诵的两句是: , 。

7、《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寓情于景是诗句是: ,

8、《别云间》中深刻的表现出诗人内心深处亡国之痛十分深沉的诗句是:

“ , !”

9、《水调歌头》中诗句“ , , 。”到出了世间万事万物不可能永远完美、团圆,人生有聚也有散的自然规律,富含人生哲理。《水调歌头》中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

10、人们常引用韩愈《马说》中的句子:“ , 。 ,

。”来说明:人才需要有人来发现和培养,发现人才的人很重要,比人才更难得。《马说》中阐明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马说》中写千里马的屈辱至死的句子是:“ , 。”

《马说》中表明全文主旨的一句是:“ , 。”

11、《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揭示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是: ,

12、《陈涉世家》写陈涉年轻时的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

《陈涉世家》中表现陈涉对封建贵族制度不满的句子是:“ !”

13、生活中,许多人(比如优秀的人民教师)有极强的奉献精神,我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 , 。”来称赞他们。

1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千古名句是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寓情于景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15、《天净沙.秋思》中表现了游子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

16、《雁门太守行》中表达欲报效朝廷的诗句是: ,

17、《山坡羊.潼关怀古》一曲中的主旨句是:“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中,“聚”和“怒”分别从 觉和 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的 。

附:文中出现的要求记诵的名句

1、“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3.《气候的威力》)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0.《邓家先》)

3、“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2.《核舟记》)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语文书221页)

文言文复习题

一. 古诗文填空。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 , ;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

, ;诗中有一联是千古名句,现在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是 , 。

2.《赤壁》中既是名句,又是想像的诗句是 , 。

3.《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 ,

;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 , ;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的心情的诗句是 , ;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诗句是

, 。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直接写明月的句子是 ;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 ;“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

, ;写出词人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暗示潼关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 , ,

;写曲人驻远望、感慨横生的诗句是 , ;曲中的主旨句是 。

6.《饮酒》中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迷惘的诗句是 , ;诗中体现作者爱菊的名句是 , ;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 。

7.《行路难》中,表明诗人的政治出路全初权贵堵塞的诗句是 ,

;暗用典故的诗句是 , ;表达诗人终将冲出苦闷,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一天会实现的情怀的诗句是 ,

8.《茅屋这秋风所破歌》中,写出诗人从沉思中振作起来的句子是 ,

;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 , 。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诗句是

, ;写北方过地风狂风早的诗句是 , ;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 , ;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 , ;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

10.《己亥杂诗》中,被后人形容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精神的诗句是 ,

11.《小石潭记》中,能够反映作者心境感伤的句子是 。

12.《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 ;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 ;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叙述腾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 。

初二文言文专题训练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 )净,天山共色。从( )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游于鱼碎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 )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 )天者,望峰息心;经纶( )事物者,窥谷忘反( )。横柯( )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段中加横线的词。

2.理解填空。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

(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 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4.文章的主旨句是哪句?

5.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

6.翻译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5)横柯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0、关于本文抒发的思想感情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B.流露了作者否定仕宦生活的心情。

C.作者幻想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有想过隐居生活的消极处世思想。

D.作者为了功名利禄极力攀高,只因太累,寄情山水以放松身心。

送东阳马生序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③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④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作者宋濂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在阅读段中,找出切身体会的句子。

4、作者求学的艰苦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5、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自己缊袍敝衣,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6、文中极叙作者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和刻苦,用意何在?

7、结合课文,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 解释下列词语

增: 制: 属: 胜:

际涯: 晖: 大观: 骚人:

2、翻译下列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属予作文以记之。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重修岳阳楼的缘由是(原文句子回答) 。

4、“前人之述备矣”一句的“前人之述”具体指的是 。

5、作者对“岳阳楼之大观”的描写很简略,其原因是(用原文的话回答)

6、“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若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解释下列词语

若夫: 开: 排空: 薄:

景: 惊: 何极: 把:

2、翻译以下句子

1)日星隐曜,山岳潜行。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3、这两段文字描写了“迁客搔人”的“览物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简要回答:

1)第一段所览之物的特征是 ,抒发的感情是 ;

2)第二段所览之物的特征是 ,抒发的感情是 。

4、这两段文字构成了鲜明的 ,其作用是

5、这两段文字写“迁客搔人”在岳阳楼上 “览物之情”因景而异的原因是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 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求 : 为 : 居: 是:

然则: 先: 微: 归:

2、 翻译文中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微斯人,吾谁与归?

3、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4、文段中的“进”和“退”分别指 和

5、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原文的话回答)

6、文段所用的修辞方法有 。

醉翁亭记

1、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蔚然:( ) 翼然( )

暝( ) 佳木秀( )

翼然临于泉上( ) 伛偻提携( ) 临溪而渔( )

杂然而前陈者( ) 宴酣之乐( ) 觥筹交错( ) 弈者胜( ) 树林阴翳 ( ) 已而( )

2、 翻译下列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3、在第一段划横线处按原文填上句子,从这句话中概括出一个成语,它的含义是什么?

4、第(2)段从哪些方面描绘醉翁亭的自然景色?

5、“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同《岳阳楼记》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句在写景上有两点相同,一是从时间早晚变化写,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3)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5、文中“伛偻提携”所指的是两种人是 ,

《桃花源记》中则是用“ ”来指代。

6、结尾部分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这表现了作者什么政治理想?

小石潭记

1、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尤: 可: 佁然: 翕忽:

邃: 俶尔:

2、 翻译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 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石潭的特点?

4、第二段作者写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

5、潭西南的小溪有什么特点?

6、从听水声“心之乐”,见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到坐潭上而觉“凄神寒骨,悄 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

7、对第二话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段话虽然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写出了水的清澈。

B、作者写鱼先描绘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虽只写动态,但描绘精细,呈现出一幅幅特写镜头。

C、末句把自己的喜悦心情跟鱼儿结合起来写,情景交融,意趣盎然。

D、这段话只用了40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了潭水和游鱼的美景。

五柳先生传

2、 翻下列句子。

(1)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三、阅读回答:

1、 文中哪句话说明五柳先生是一位真正的隐士?

2、 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

3、 赞中的哪句话与传文中的“不慕荣利”相照应?

4、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课外阅读所知,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有名马,祗( )辱于奴隶人之手,骈( )死于槽枥之间,不以( )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 )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 )马也,虽( )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安( )求其能千里也 ?

策( )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 )而临( )之,曰:“天下!”呜呼!其( )真邪?其( )真不知马也。

1、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2、 翻译下列句子。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5)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3、.从文中找出四个通子并释义。

通 ,解作 通 ,解作

通 ,解作 通 ,解作

4、 原文句子回答问题。

(1)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3)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4)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

(5)全文的主旨句是:

5、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千里马”指 ; “伯乐”指 ;

“食马者”

6、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话: 。

7、 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 下联:

答案

《与朱元诗书》

答案

1、俱:全、都 从:随着 缥碧:青白色 奔:飞奔的马

轩:高 邈:远 戾:至 经纶:筹划 反:同返,返回

柯:树木的枝干

2、(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清、深、急;高、多、寒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抒写了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5、由总到分

6、略

<<送东阳马生序》

1、 略 2、略

3、 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4、 态度和行动

5、 对比。更突出了自己虽然衣、食、住与同舍生相比甚远,但仍自得其乐,因为内心有精神安慰和思想寄托,这才是作者所追求的美好生活。

6、 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

7、 略

《岳阳楼记》

一、 1、2略

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4、唐贤今人诗赋 5、前人之述备矣

6、领起下文,由景入情

二、 1、2略

3、阴暗凄凉;悲;晴朗美丽;喜

4、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5、以物喜,以己悲

三、 1、2略

3、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 议论、抒情

4、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设问、对偶、引用、反问

《翁亭记》

1、靠近 腰背弯曲 摆开 尽兴地喝酒 酒杯 下棋 遮盖

2、翻译(略)

3、环滁皆山也 由远到近

4、老人和小孩 黄发垂髫

5、春天:野芳发而幽香 夏天:佳木秀而繁阴 秋天:风霜高洁 冬天:水落石出

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

7、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忘怀得失;而醉翁则是借山水游乐之乐,与民同乐。

〈〈小石潭记〉〉

1、 略 2、略

3、四个方面:(1)水特别清澈;(2)以整块的石头为底;(3)潭岸岩石形状各异;(4)岸边绿树翠蔓极其茂盛,秀丽多姿。

4、 写出了潭水清澈的特点。由鱼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以及游人清晰地看到鱼在水中的活动衬托出来。

5、 曲曲折折,被两岸的地势和草木遮挡掩映,时隐时现。

6、 听到悦耳的水声,看到美丽的小石潭,欣赏着美丽的鱼儿,作者感到快乐,暂时忘掉了烦恼失意,然而眼前景物的幽深寂静又使他感到凄凉难耐。这说明游山玩水并不能真正冲淡作者因仕途坎坷,屡遭贬适而造成的抑郁忧伤之情。

〈〈柳先生传〉〉

1、 2略

2、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3、 读书、嗜酒、写文章

4、 不汲汲于富贵

<<马说>>

1、2、3略

4、(1)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5、“千里马”指 人才; “伯乐”指 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

“食马者” 愚妄无知,平庸浅薄封建的统治者 。

6、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7、在讲究“素质”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中,适应环境,发挥潜能是最重要的。(意思对即可)

8、有志可成万里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