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气候带形成的基本因素_气候带是什么意思
1.简述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2.气候带分布在什么地方?
3.气候的成因
4.地球上的五个基本气候带是怎样划分的?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影响气候的地带性因素是纬度位置和大气环流。
(1)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因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纬度不同的地方,太阳照射的角度就不一样,有的地方直射,有的地方斜射,有的地方整天或几个月受不到阳光的照射。因此,各地方的太阳高度角不同,接受太阳光热的多少就不一样,气温的高低也相差悬殊。一般是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各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
(2)大气环流是形成各种气候类型和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大气圈内空气作不同规模的运行,统称为大气环流。它是大气中热量、水汽等输送和交换的重要方式。大气环流的表现形式有行星风系、季风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等,人们平常讲的大气环流,主要是指行星风系。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十分显著,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强烈,水汽易于凝结,降水丰富;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盛行,水汽不易凝结,雨水稀少;在信风带气流从纬度较高的地区流向低纬度地区,水汽不易凝结,一般少雨。但在大陆东岸,信风从海上吹来,降水机会较多;在大陆西岸,信风从内陆吹来,降水就少。在西风带控制的地区,大陆西岸风从海上吹来,水汽充沛,降水丰富,越向内陆水汽越少,降水减少;大陆东岸,西风从内陆吹来,降水较少。一般说来,上升气流和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气温由高变低,水汽容易凝结,降水机会较多;下沉气流和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气流,气温由低变高,水汽不易凝结,降水机会就少。因此,在不同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气候特征,尤其是降水的变化有显著的差异。加之风带和气压带随季节的移动,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气候类型。
简述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是多种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①由于太阳辐射在地表面上分布不均匀以及随地球绕太阳公转太阳辐射分布发生变化造成了各地冷暖不同,一个地区季节的交替。
②大气环流是影响一个地区气候的最直接的原因,大气环流接近于长期平均状况的时候,气候正常;如果大气环流反常,气候也就随着异常。
③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由于滥伐森林和开垦草原,地面植被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也严重影响气候。
气候带分布在什么地方?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等,在这些因素当中,要特别注意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因为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
太阳辐射(维度位置):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根本能源。它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从而决定了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影响着各个地区的气候,同时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海陆位置: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比较多,内陆地区降水比较少。
地形:一般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比较多,背风坡降水比较少。
洋流: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增温增湿,气候类型主要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有些地区是热带雨林气候,而寒流降温减湿,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
人类的活动对气候也是有影响的。其中人类影响和改变了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因而对气候的形成和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气候的成因
中国气候类型有5种,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1、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雷州半岛、海南岛、南海诸岛、台湾南部。最冷月的平均温高于15°C,最热月平均温高于22°C。
2、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秦岭淮河线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北,横断山脉3000米等高线以东直到台湾。最冷月平均温在0°C-15°C间,最热月平均温高于22°C。
3、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也就是秦岭淮河线以北,贺兰山、阴山、大兴安岭以东以南。最冷月的平均温低于0°C,最热月平均温高于22°C。
4、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天山山地。高寒缺氧。
5、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广大内陆地区,降水一般低于400mm,年温差大。
根据气候要素的纬向分布特征而划分的带状气候区域。在同一气候带内,气候的基本特征相似,与土壤风化和形成密切相关。太阳辐射是气候带形成的基本因素。
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主要取决于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增加而递减,不仅影响温度分布,还影响气压、风系、降水和蒸发,使地球气候呈现出按纬度分布的地带性。
扩展资料:
气候带的形成不仅受制于太阳辐射,而且受地表特性和大气环流的制约。所以这三个基本因子的综合作用也是气候带划分的基础。
由于海陆分布,海拔高度、地形和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实际的气候带界线并不完全和纬度圈平行,尤其在较高纬度上,有些同纬度地区的气候差异较大。综观全球,在下垫面均匀的海洋和平原上,气候带表现清晰而有规律;在高山和高原地区,气候带虽有反映,但是不完整、不连续。
气候带概念还可应用到山地自然景观上。在水分供应充分的情况下,由于气温的垂直变化,在热带赤道地区的高山上,从山麓到山顶,可出现从热带雨林到终年积雪,即类似于从赤道到极地的各种气候带。这种气候带结构称为垂直气候带谱。
地质时期,由于冰期和间冰期的变化,气候带有较显著的南北位移。
百度百科——气候带
地球上的五个基本气候带是怎样划分的?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气候的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辐射因子、环流因子和下垫面因子。
1.辐射因子
太阳辐射是气候系统的能源,又是一切大气物理过程和现象形成的基本动力,在气候形成中起着主导作用。
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是一种纬度因素。根据太阳天文辐射空间分布,通常可把地球上划分为7各纬度气候带即赤道带、热带、副热带、温带、副寒带、寒带和极地带。
2.环流因子
地表太阳辐射能量不均引起的大气环流是热量和水分的转移者,也是形成气团的基本原因。它促使不同性质气团发生移动,而气团的水平交换是不同地区气候形成及其变化的重要方式。因此,在不同纬度的环流形势下形成的气候类型也不同。
1)大气环流与热量输送和水分循环
350S~350N之间辐射热量收入大于支出,说明热带和副热带有热量盈余。高纬度地区有热量亏损。但热带并未持续增温,极地也没有持续降温,表明必然存在热量有低纬向高纬的输送。
大气环流还调节海陆间的热量。海陆热量交换是造成同纬度大陆东岸和大陆内部气温显著差异的重要原因。
大气环流与水分循环
2)大气环流和海温异常
海温变化存在明显的年季振荡,最著名的事例,就是厄而尼诺现象。指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异常增暖现象。
沃克环流、南方涛动、恩索
3.下垫面因子
1)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海陆不同物理性质导致同纬度、同季节海洋和大陆的增温和冷却显著不同。海上和陆上气温也有明显差异,不仅破坏温度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而且还影响到气压分布、大气运动方向即水平分布,使同一纬度带出现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差异。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特征可概括为:
2)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洋流是大洋中任一持续不断并主要呈水平流动的海水,它可以从低纬度向高纬度传输热量,又能从高纬地区向低纬输送海冰和冷水。据卫星观测,在200N洋流输送的热量占地-气系统总热量传输的74%,而在30~350N洋流传输的热量是总传输热量的47%,因此,洋流对气候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3)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海拔高度、地表形态、方位(坡向和坡角)等影响水热条件的再分配,从而对气候产生影响。
气候带是大致与纬圈平行,环绕地球呈带状分布的气候分类单位,是地球上最大的气候区域单位。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气候带按一定顺序分布。气候带的划分是由最基本的气候形成因素──太阳辐射这一条件决定的。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就曾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把地球气候划分为五个气候带,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称为天文气候带或地理气候带。这种古老的气候带划分方法,只是根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所以也称为太阳气候带。
根据太阳气候带,每个气候带的面积占整个地球总面积的百分比是:热带占40%,温带占52%,寒带占8%。
温带处于中纬度地区,南北温度梯度大,气候有极大差异。温带如此大的面积,与实际气候分布很不相称。因此,温带一般又分为三个带,即:亚热带、温带和冷温带。赤道无风带是空气辐合的地带,除了全年高温外,也全年多雨,不论气候和植物都与热带其他地区有明显不同,况且热带面积也太大,所以又从热带中划出赤道气候带,热带就只包括赤道气候带与回归线之间的地区。这样,地球上的气候带就包括:赤道带、热带、副热带、温带、冷温带和寒带。
因为地球表面实际并不均匀,海陆分布、地形和洋流都影响气候,上述划分的各个副带并没有人们公认的界线。实际上,等温线并不与纬圈完全平行,用回归线和极圈划分的气候带与实际气候有很大差别,尤其是以高纬度地区最为突出;但是由于这种方法简单,并且能大致反映地球上的生物现象分布情况,所以至今还是被人们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