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气象变化_冬至节气气象
1.冬至时刻是怎么确定的?
2.冬至到来意味着什么
3.冬至过后的昼夜变化
4.冬至这天,太阳运行到什么位置?
5.冬至和春节有什么不同吗?
6.冬至后会冷到什么程度2021冬至后有多冷
7.冬至日时北半球的昼夜状况
2022年冬至是12月22日。
冬至,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在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的南半球,北半球的白天最短,夜晚最长,是全年阳光最少的一天。2022年的冬至落在了12月22日,这一天,北半球的许多地方将会经历极夜现象,即太阳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升起。而在南半球,情况则恰恰相反,太阳会在天空中高高挂起,白天的时间将会异常的长。
在中国,冬至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习俗。人们会在这一天吃饺子或者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在一些地方,还有祭祀祖先、迎福接祥等习俗。
冬至气象变化
首先,气温明显下降是冬至最为显著的气象变化。由于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的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大大减少,导致气温急剧下降。在许多地区,冬至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寒潮和冰雪天气频繁出现。
其次,降水也有所减少。由于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雪花的几率增大,因此北方地区在冬至期间可能会出现大雪等降雪天气。然而,南方地区可能会变得干燥,降水的形式更多地以降雨或霜冻为主。
此外,冬至时节,大气层稳定性增强,风力逐渐减弱。在很多地方,冬季的风向以北风和西北风为主,风力较为强劲。但随着冬至的到来,风力逐渐减弱,大气层变得更加稳定。
冬至时刻是怎么确定的?
因为,冬至作为中国二十四节气的一个重要节点,这是地球赤道以北地区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是太阳南行的极致,这天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
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冬至是太阳南行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由于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比直射北半球的时间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气象变化:
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到了“三九、四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景观差异较大。冬至日的白昼虽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会很冷,因地表尚有"积热",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后。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天文意义上的气候特点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
冬至过后,中国各地气候都将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和“数九寒天”了。所谓“数九”,即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亦有说法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数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此时寒气已尽。
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或“完九”。从“一九”数到“九九”,冬寒就变成春暖了。
冬至到来意味着什么
太阳直射点南行到极致,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23°26′S),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大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日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冬至日北半球的白昼虽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会很冷,因地表尚有积热,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后;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天文气象意义上的气候特点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
气象变化
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到了“三九、四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景观差异较大。冬至日的白昼虽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会很冷,因地表尚有"积热",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后。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天文意义上的气候特点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
冬至过后的昼夜变化
冬至的到来意味着冬天正式来临。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过了冬至这天,太阳又逐渐北移,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
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民间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从冬至开始便进入了“数九寒天”,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称为一个“九”,过了九“九”八十一天,即为“出九”。到了“九九艳阳天”,也就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
气象变化:
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到了“三九、四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景观差异较大。冬至日的白昼虽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会很冷,因地表尚有"积热",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后。由于中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天文意义上的气候特点对于中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
冬至这天,太阳运行到什么位置?
我国是北半球的国家。冬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距离我国各地最远,我国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越往北的地方黑夜越长。冬至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我国各地白昼开始变长黑夜变短,但是仍然是昼短夜长。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赤道时昼夜等长。此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北移动,我国各地白昼长于黑夜,直到夏至日白昼最长黑夜最短。
冬至和春节有什么不同吗?
冬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冬至点),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对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日。在北极圈以北,这一天太阳整日都位于地平线之下,成为北半球一年中极夜范围最广的一天。冬至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约50%,而此时的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
冬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南的一天,这天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长度开始逐渐增加,正午太阳高度也逐渐升高。
扩展资料:
冬至这天,太阳虽低、白昼虽短,但是在气象上,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实际上,由于地表尚有“积热”,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
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种气候意义的冬季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民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
参考资料:
冬至后会冷到什么程度2021冬至后有多冷
没有不同。
民间有句“冬至晴,春节阴”的说法是,如果天气非常晴朗,而且冬至这一天没有雨雪,那么下雪的概率就很大。 春节前后。 这种阴天不仅代表天气。 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为雨雪。
原因是古人在长期观察中发现了一些气候变化规律。 每15天有一个节气,每个节气之间的倍数会发现天气的相应变化。 这个倍数的关系是30/60天到180天之间,这些变化的规律要么相反,要么呼应。
气象变化
冬至过后,虽然太阳的高度角逐渐上升,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 每天损失的热量仍然大于接受的热量,呈现出“入不敷出”的局面。 “三至九日、四十九日”,积热最少,气温最低,天气越来越冷。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景观因地而异。 冬至的日子虽然短暂,但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的; 冬至之前不会很冷,因为表面上还有“热量堆积”,真正寒冷的冬天是在冬至之后。 由于我国各地气候差异很大,这一天文气候特征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明显滞后。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冬至
冬至日时北半球的昼夜状况
冬至节气是比较常见的一个节气,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气,一般是在每年12月底,这个时候大多数地区都已经进入冬季,气温会比较低,有些地方甚至已经下雪了,比如我国北方地区。冬至过后很多地区都会变冷,温度大多都是在十度左右,具体看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
2021冬至后有多冷
冬至气温方面,冬至期间北方和西北较高的地区气温普遍在零以下,而东北地区冬至期间的平均气温应在-7度左右;大巴山以北的长江和淮河之间的平均气温也低于零;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7度左右。部分高海拔地区气温普遍偏低,谷地局部气温偏高。其中,冬至时川西南河谷的气温在10多度;华南的“冬季自由区”,尤其是海南,与帝河河谷一样温暖。冬季最低平均气温在20度左右。就算有十多度的温度,也撑不过三天,很快又会暖和起来。
冬至期间,西北高原的平均气温一般在0℃以下,而南部只有6℃~8℃左右。东北大地,万里冰封。琼身披玉,黄淮一带常以银裹。江南刚刚下雪,华南沿海平均气温10℃以上无雪。
此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成为“数九”的第一天。然而,在西南低空谷地,即使是最冷的1月初,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可以说秋去春来,终年没有冬天。
根据气象观测资料,我国大部分地区最冷的时期是一月。所以民间有“冬至不冷”之说。长江、淮河、大巴山以北的广大地区,日平均气温已降至0℃以下,进入一年中最冷的季节。俗话说“数九寒天”,也就是这个时期。
冬至后会冷到什么程度
冬至节气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冬至节气过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也进入寒冷的冬季气候。冬至节气过后,有微寒节气和重寒节气之分。之后,温度会逐渐降低。北方有大雪可能,南方气温将进一步下降。
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是在“三九、四九”期间,冬至是数九的开始。这是民间用来计算春寒日暖花日的方法。每九天是一个“九”,依此类推。数到九,寒气散去,天气逐渐回暖,直到“九九”八十一天,所以冬至后81天左右寒冷,即2-3个月.但九九只适用于冬至前后气温变化明显的地区。对于少数地区,具体冷天时间也因地制宜。
冬至穿什么衣服合适
1.衣服上身:外套:风暴服、羽绒服、皮衣、厚羽绒服
背衬:圆领毛衣、保暖内衣、针织棉内衣、内穿薄羽绒服、高领厚毛衣、羊绒衫
温馨提示:外出时,请尽量戴帽子、手套、口罩等,避免直接接触身体造成受凉冻伤。
2.裤子加厚拉绒裤袜+保暖裤
推荐:羊毛裤、加厚拉绒裤袜、羽绒裤、牛仔裤
不能只穿休闲裤,不然出门也能抖脚!
3.搭配帽子、手套、围巾等
帽子:皮帽、毡帽、毛线帽、长毛线帽、毛绒帽
手套:羽绒手套、毛绒皮手套
围巾:羊毛围巾、羊绒围巾
冬至日北半球的昼夜情况是昼短夜长。
北半球冬至时会出现极昼现象。冬至这天,太阳虽低、白昼虽短,但是在气象上,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实际上,由于地表尚有“积热”,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时直射赤道,此时昼夜平分,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这一天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时,北半球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这一天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地球运动的概述:
1、地球运动包括地球自转和地极移动。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地自转,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大约是每秒465米。天空中各种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
2、人们最早利用地球自转作为计量时间的基准。自20世纪以来由于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地球自转是不均的。
3、1955年原子钟问世,1967年国际上开始建立比地球自转更为精确和稳定的原子时。由于原子时的建立和采用,地球自转中的各种变化相继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