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预报

文章内容

青岛市气象资料_青岛气象资料

tamoadmin 2024-08-06
1.青岛降雨量2.青岛的海一年四季有什么不同3.青岛天气穿什么衣服4.青岛的面积、位置、人口、天气、历史、景点、吃的5.青岛历史最低气温是多少截止2020年1月

1.青岛降雨量

2.青岛的海一年四季有什么不同

3.青岛天气穿什么衣服

4.青岛的面积、位置、人口、天气、历史、景点、吃的

5.青岛历史最低气温是多少

青岛市气象资料_青岛气象资料

截止2020年1月9号,青岛气温为-1至3摄氏度

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

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缓慢,较内陆迟1个月;夏季湿热多雨,但无酷暑;秋季天高气爽,降水少,蒸发强;冬季风大温低,持续时间较长。

扩展资料:

气象条件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一般可分为两类:直接危害与间接影响。前者常包括冻害、旱涝、暴雨、风及冰暴等的机械破坏;后者则是由于某种气象条件的存在而有利于、细菌与虫类的繁殖,或是通过影响生产的操作,进而影响工农业生产等等。

天气预报可以分为常规预报和特殊预报。常规预报就是一般电台广播中所作的晴雨,气温和风的预报;特殊预报则是为某种需要而制作的天气预报,如相对湿度、云高、雨量,高空风等的预报。按天气预报的时效长短叉可把天气预报分为长、中、短和超短期预报。

百度百科-气象台

青岛降雨量

气象资料分析,冬季青岛“寒冷”天气年平均为47.2天;“严寒”天气年平均也有9.2天,最多年份曾达22天,青岛历史上的最低气温出现在1931年1月10日,其值为零下16.4摄氏度

严寒天气使青岛海面出现结冰的现象。青岛海冰较严重的有6次,分别发生在1917年、1919年、1934年、1936年、1942年、1947年。50年代以来,胶州湾的海冰冰情较少。

1917年1月3-15日,由于冬季极寒,青岛大港内外全部结冰,胶州湾封冻面积接近90%,港口外积冰厚达1米多,最薄者在12.5厘米,船舰严重受阻。1919年2月1日,四方一带海滨结冰,2日青岛小港内外结冰,至4日港口封冰。

1934年1月10日,四方区沿岸结冰;至1月25日,胶州湾内几乎全部结冰。1936年1月1日起,四方区沿岸结冰区域逐渐增大,至5日,青岛大港入口处及湾内发现流冰;1月18日大港东方、南方结冰,至19日,大港湾内再度结冰;1月25日,大港入口处为海冰封闭,船舶不得进出。

1942年1月19日至2月12日,胶州湾沿岸结冰,四方、沧口、大港一带尤甚。1947年2月15日,湾内结冰面积扩大至团岛西岸,四方、沧口、阴岛一带全部结冰,18日湾内冰势继续加重。1948年1月28日,大港沿岸结冰,29日在前海栈桥一带出现流冰。

青岛的海一年四季有什么不同

2022年青岛全市累计降水量621.3mm,比去年同期(421.6mm)偏多47.4%,比历年同期(430.3mm)偏多44.4%;入汛以来全市累计降水量582.5mm,比去年同期(229.7mm)偏多153.6%,比历年同期(311.1mm)偏多87.2%。

青岛降水量年平均为662.1毫米,春、夏、秋、冬四季雨量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17%、57%、21%、5%。年降水量最多为1272.7毫米(1911年),最少仅308.2毫米(1981年),降水的年变率为62%。年平均降雪日数只有10天。

青岛的气候环境

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

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缓慢,较内陆迟1个月;夏季湿热多雨,但无酷暑;秋季天高气爽,降水少,蒸发强;冬季风大温低,持续时间较长。

据1898年以来100余年气象资料查考,市区年平均气温12.7℃,极端高气温38.9℃(2002年7月15日),极端低气温-16.9℃(1931年1月10日)。

青岛天气穿什么衣服

推荐答案

夏天:30度左右,短小衣服穿的比较多,晚上吹海风能凉点。

冬天:温度不会太低。糟糕的话一件保暖衣,一件毛衣,加一羽绒服就OK~

给你看看下面的资料,以作参考:

青岛地处东亚季风较发达的黄海之滨,受季风和海洋的影响,四季变化十分明显。夏半年(4~9月),东南季风从海上吹来,受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和影响,使青岛地区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气温的日较差小、无高温酷暑,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点;冬半年(10月~翌年3月),季风自欧亚大陆吹来,青岛处在南下蒙古冷高压控制之下,干冷的西北风使海洋对区域的影响大大减弱,气候干燥,温度偏低,充分表现出了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气候特点

应用90年来青岛气象记录资料,青岛气候的基本特点为:

(一)冬长稍寒,夏爽而短。青岛市年平均气温为12.2℃。年平均最高气温为15.9°C,年平均最低气温为9.1°C。最热月出现在8月,月平均气温为25℃,平均最高气温为28.5°C;最冷月出现在1月,月平均气温为-1.2°C,平均最低气温为-4.5℃。

青岛市有气象记录以来,极端最高气温达36.2℃,出现在1939年7月31日;极端最低气温达-16.9℃,出现在1931年1月10日。

青岛年月平均、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统计表

表2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

平均 -1.2 0.0 4.4 10.2 15.7 20.0 24.0 25.0 21.4 16.0 8.8 1.9 12.2

最高 2.2 3.7 8.4 14.4 20.0 23.7 26.8 28.5 25.3 20.0 12.4 5.0 15.9

最低 4.5 -3.2 1.2 7.1 12.5 17.4 21.6 22.6 18.2 12.3 5.1 -1.5 9.1

青岛市1月份月平均气温为全年最低,与同纬度的内陆城市济南相比,高1.2℃,就平均最低气温而言,比济南高2.2℃。青岛很少有像济南那种“冷风刺骨、寒气逼人”的天气。随着青岛工业生产、城区建设的扩大,人口密度和建筑物、交通车辆等人工热源的日益剧增,青岛市区明显形成的“热岛效应”在改变着青岛的气候面貌,使青岛市平均气温的变化呈现变暖趋势,冬季尤为明显。青岛的冬季持续时间长,11月11日(济南是11月12日)入冬,到翌年4月10日(济南是3月31日)出冬,长达151天。

青岛8月份月平均气温为全年最高,其值为25.3℃,极端最高温度也不过是36.2℃(1939年7月31日),济南却曾高达42.7℃(1942年7月16日)。济南市日最高气温≥35℃的日数,平均每年在30天以上,而青岛自1898~13年75年间只出现过14次,平均5年才出现一次。青岛夏季持续的时间较短,平均从7月1日前后开始,到9月10日前后结束,约计长达70天,比济南少50余天。

(二)风大、频繁,主导风向偏南。青岛地处季风活动频繁区域,加上天然峡道走廊地形的影响,使其不仅风频,而且风力也大。青岛累年平均风速为5.3米/秒,全年当中,4月份风速最大,达6.0米/秒,以8、9两月平均风速最小,均达4.6米/秒。青岛各月的平均风速分布基本上呈“两峰一谷”型。

每年从10月份风速开始增大,全年中有八个月的风速大于年平均值。青岛累年最大风速(即10分钟平均值)为37.2米/秒。出现在1949年7月26日,风向为N,其各月的最大风速均在22.0米/秒以上;累年极大风速(即瞬时极大风速)曾达到44.2米/秒,风向为NW,出现在1956年7月10日,青岛各月极大风速均在31米/秒以上。

由青岛陆上(观象山、前村、上马镇)三个台站的风速资料统计,≥10米/秒(约6级以上)的大风在青岛出现的日数平均为143.6天;≥17.2米/秒(8级以上)的大风日数平均每年也有68.5天。

青岛受大海环抱的直接影响,具有明显的海陆风特点。由于一日之中海陆温度差异的变化,往往一夜间的风向出现向岸或离岸的转换,白天风从海上吹来,夜间风从陆地吹来。青岛的海陆风以6~10月出现较多,盛夏季节尤为明显。

青岛各风向之频率,全年中以SSE频率最大,占16%,是青岛的主导风向,其次是N、S、NNW三个风向,其频率均为12%;全年中WSW、ESE、NE向风的频率为最小,均为1%,青岛的静风频率为3%。

由于地形的影响,青岛各站虽相距不远,但风向却有明显差异。

(三)夏雨集中,变率较大。据1899~1987年计89年气象降水记录统计,青岛市累年平均降水量为687.3毫米;以1911年降水量为最多,达到1 272.7毫米;1981年降水量最少,仅为308.3毫米。青岛降水量年变化呈“单峰”型,以7月份降水量最多,1月份降水量最少,青岛全年降水量大部分集中在夏季,6~8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8%;其次为秋季,以9月份降水量较多,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23%;春季降水量较少,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4%;冬季降水量为最少,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

青岛降水量月际分配极不均匀,变率较大。降水量的年平均相对变率为23%,夏季变率较小,冬季变率较大。

青岛年平均有降水日数(≥0.1毫米)86.3天,7月份最多,达14.0天,1月份最少,仅3.5天;平均降水强度为8.0毫米/日,全年降水强度以8月份最大,达13.8毫米/日,2月份最小,仅2.4毫米/日;累年一日内最大降水量为269.6毫米,出现在1956年9月5日。

青岛雨季(也称汛期)从6月下旬开始进入,历时80天,于9月上旬结束,青岛雨季降水量计为414.7毫米,占全年平均总降水量的60.3%。

(四)冬寒潮频、夏湿雾多。寒潮和湿雾是青岛市特殊而重要的气候现象。青岛的雾绝大多数是平流雾,即海雾。

入秋开始至初春,由于西伯利亚较强的冷高压暴发南下,致使北方冷空气的活动逐渐频繁,入侵青岛的寒潮次数也随着增加。据统计,冬半年每月平均约有3次强冷空气造成的寒潮入侵青岛,1月份更多,达5~6次,而小股冷空气南下之影响则更加频繁,很符合常说的“十天一大寒(潮)、五天一小寒(潮)”的出现规律。

海雾更是青岛气候的显著特点,不仅雾期长,而且浓度也大,仅次于雾都重庆。青岛累年平均有雾日数为49.3天,每年3~7月海雾盛行,是青岛的雾季。

在一年四季中,多雾季节是夏季,平均约4天即可出现一次,尤其是7月份,仅一个月内雾日竟达11.2天,但进入8月,海雾即会锐减。青岛的海雾日变化也相当有规律,其变化趋势与气温日变化趋势相反,通常在早晨6、7、8点钟,此时段是一日气温最低、大气层结比较稳定,海雾登陆最为有利,海雾出现次数最多;12~15时,日照加强,地面迅速增温,出现了一日中的最高气温,由于热力作用,上升气流加强,乱流加剧,大气层结不稳定,这时段不利海雾登陆,海雾出现次数最少。

青岛的面积、位置、人口、天气、历史、景点、吃的

5月份青岛平均温度是13℃-20℃,天气凉爽,需要穿外套。

白天平均20℃,建议穿单层棉麻面料的短套装、T恤衫、薄牛仔衫裤、休闲服、职业套装等舒适的衣服。夜间平均13℃,建议穿套装、夹衣、风衣、休闲装、夹克衫、西装、薄毛衣等保暖衣服。青岛五月为旱季,降水较少,建议多补充水分。

天气不冷不热,5月份是青岛平流雾多发季节,海雾在半空之间流动,城市如海市蜃楼般短袖加防晒皮肤衣或风衣。早晚海边还是有点凉的,尤其对姑娘们来说。下海肯定是不行的,除非你是冬泳爱好者。正午时分如果赶上落潮期的话,或许可以在沙滩上趟趟水。

青岛的气候特点:

青岛市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

春季气温回升缓慢,较内陆迟1个月;夏季湿热多雨,但无酷暑;秋季天高气爽,降水少,蒸发强;冬季风大温低,持续时间较长。据1898年以来100余年气象资料查考,市区年平均气温12.7℃,极端高气温38.9℃(2002年7月15日),极端低气温-16.9℃(1931年1月10日)。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青岛市

青岛历史最低气温是多少

青岛市,简称青,旧称“胶澳”,别称“琴岛”、“岛城”,又被誉为“东方瑞士”[1] ,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沿海,胶东半岛东部,东、南濒临黄海,隔海与朝鲜半岛相望。青岛拥有国际性海港和区域性枢纽空港。青岛是山东省省辖市,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山东省经济中心城市、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国海滨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也是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世界啤酒之城”、“世界帆船之都”,是院批准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核心区域龙头城市。拥有一个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经济总量紧排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之后,位列第三。

青岛属北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有包括道教名山崂山、栈桥、五四广场、八大关、奥帆中心,金银沙滩,大小珠山等著名景点,每年还会举办国际啤酒节、国际海洋节、国际钢琴与小提琴大赛等活动。

青岛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东夷人开始在此繁衍生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五巡天下,三登琅琊。18-1919年间,青岛沦为德国、日本殖民地。巴黎和会后,以收回青岛主权为导火索,全国爆发了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分水岭。

青岛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2] ,一大批历史名人包括老舍、闻一多、洪深、沈从文等人曾在青岛讲学。

面 积 11282平方公里 人 口 904.62万、市区487.59万(2014年)

著名景点 :崂山、五四广场、八大关、栈桥、奥帆中心、金银沙滩、大小珠山等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位于东经119°30′~121°00′、北纬35°35′~37°09′,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总面积为11282平方千米。其中,市区(市南、市北、李沧、崂山、黄岛、城阳等六区)为3293平方千米,即墨、胶州、平度、莱西等四市为7989平方千米。

地貌

青岛为海滨丘陵城市,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凹。其中,山地约占青岛市总面积(下同)的15.5%,丘陵占2.1%,平原占37.7%,洼地占21.7%。青岛市海岸分为岬湾相间的山基岩岸、山地港湾泥质粉砂岸及基岩砂砾质海岸等3种基本类型。浅海海底则有水下浅滩、现代水下三角洲及海冲蚀平原等。

青岛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隆起带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区内缺失整个古生界地层及部分中生界地层,但白垩系青山组火山岩层发育充分,在青岛市出露十分广泛。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艾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岩为主。市区全部坐落于该类花岗岩之上,建筑地基条件优良。本区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自第三纪以来,区内以整体性较稳定的断块隆起为主,上升幅度一般不大。

山脉

青岛市大体有3个山系。东南是崂山山脉,山势陡峻,主峰海拔1132.7米。从崂顶向西、北绵延至青岛市区。北部为大泽山(海拔736.7米,平度境内诸山及莱西部分山峰均属之)。南部为大珠山(海拔486.4米)、小珠山(海拔724.9米)、铁橛山(海拔595.1米)等组成的胶南山群。市区的山岭有浮山(海拔384米)、太平山(海拔150米)、青岛山(海拔128.5米)、北岭山(海拔116.4米)、嘉定山(海拔112米)、信号山(海拔99米)、伏龙山(海拔86米)、贮水山(海拔80.6米)等。

河流

青岛市共有大小河流224条,均为季风区雨源型,多为独立入海的山溪性小河。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较大河流33条,按照水系分为大沽河、北胶莱河以及沿海诸河流三大水系。

大沽河水系,包括主流及其支流,主要支流有小沽河、五沽河、流浩河和南胶莱河。大沽河是青岛市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招远市阜山,由北向南流入青岛,经莱西、平度、即墨、胶州和城阳,至胶州南码头村入海。干流全长179.9千米,流域面积6131.3平方千米(含南胶莱河流域1500平方千米),是胶东半岛最大水系。大沽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61亿立方米。该河20世纪70年代前,径流季节性较强,夏季洪水暴涨,常年有水;之后,除汛期外,中、下游已断流。

北胶莱河水系,包括主流北胶莱河及诸支流,在青岛境内的主要支流有泽河、龙王河、现河和白沙河,总流域面积1914.0平方千米。北胶莱河发源于平度市万家镇姚家村分水岭北麓,沿平度市与昌邑市边界北去,于平度市新河镇大苗家村出境流入莱州湾。干流全长100千米,流域面积38.6平方千米。该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5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24千克/立方米。

沿海诸河系,指独流入海的河流,较大者有白沙河、墨水河、王哥庄河、白马河、吉利河、周疃河、洋河等。

气候

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缓慢,较内陆迟1个月;夏季湿热多雨,但无酷暑;秋季天高气爽,降水少,蒸发强;冬季风大温低,持续时间较长。据1898年以来100余年气象资料查考,市区年平均气温12.7℃,极端高气温38.9℃(2002年7月15日),极端低气温-16.9℃(1931年1月10日)。全年8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5.3℃;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5℃。日最高气温高于30℃的日数,年平均为11.4天;日最低气温低于-5℃的日数,年平均为22天。降水量年平均为662.1毫米,春、夏、秋、冬四季雨量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17%、57%、21%、5%。年降水量最多为1272.7毫米(1911年),最少仅308.2毫米(1981年),降水的年变率为62%。年平均降雪日数只有10天。年平均气压为1008.6毫巴。年平均风速为5.2米/秒,以南东风为主导风向。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3%,7月份最高,为89%;12月份最低,为68%。青岛海雾多、频,年平均浓雾51.3天、轻雾108.2天。

土壤

按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地分类系统,青岛市土壤主要有棕壤、砂姜黑土、潮土、褐土、盐土等5个土类。

棕壤,面积49.37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59.8%。是青岛市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及山前平原。土壤发育程度受地形部位影响,由高到低依次分为棕壤性土、棕壤、潮棕壤等3个土属。棕壤性土因地形部位高、坡度大、土层薄、侵蚀重、肥力低,多为林、牧业用;棕壤和潮棕壤是青岛市主要粮食经济作物种植土壤。

砂姜黑土,面积17.69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21.42%。主要分布在莱西南部、平度西南部、即墨西北部、胶州北部浅平洼地上。该类土壤土层深厚,土质偏粘,表土轻壤至重壤,物理性状较差,水气热状况不够协调,速效养分低。

潮土,面积14.49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17.55%。主要分布在大沽河、五沽河、胶莱河下游的沿河平地。因距河道远近不同,土壤质地、土体构型差异较大。近海地带常受海盐影响形成盐化潮土,土壤肥力和利用方向差异较大。

褐土,面积6333.33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0.77%。零星分布在平度、莱西、胶南的石灰岩残丘中上部。

盐土,面积3666.67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0.44%。分布在各滨海低地和滨海滩地。

海洋

海岸线:青岛市海域面积约1.22万平方千米,其中领海基线以内海域面积8405平方千米;海岸线(含所属海岛岸线)总长为816.98千米,其中大陆岸线710.9千米,大陆岸线占山东省岸线的1/4强。海岸线曲折,岬湾相间。

海湾:面积大于0.5平方千米的海湾,自北而南分布着丁字湾、栲栳湾、盐水湾(又称横门湾)、崂山湾(又称北湾)、小岛湾、王哥庄湾、青山湾、腰岛湾、太清宫口、流清河湾、崂山口、沙子口湾、麦岛湾、浮山湾、太平湾、汇泉湾、前海湾(又称栈桥湾)、胶州湾、唐岛湾、灵山湾、利根湾和古镇口、斋堂湾、董家口湾、沐官岛湾等;胶州湾内又有海西湾(包括小叉湾、薛家岛湾)、黄岛前湾、红岛湾、女姑口、沧口湾等49个海湾。

海岛:青岛市原有海岛70个。1987年,把斋堂前岛和斋堂后岛以人工堤连接为斋堂岛,千里岩划归海阳市;2006年,通过卫星遥感图像分析与实地踏勘,确认3个未正式报告的海岛(石岛礁、大桥岛、小桥岛),而黄岛和团岛已失去海岛属性,不再列为海岛。青岛市现有海岛69个。其中,水岛、驴岛、小青岛、小麦岛、团岛鼻岛、牛岛和吉岛是人工陆连岛,只有62个岛四面环海。69个海岛总面积为13.82平方千米,岸线总长度为106.08千米。海岛的面积大部分较小,只有田横岛和灵山岛的面积大于l平方千米,其余各岛面积都在0.6平方千米以下。在69个海岛中,只有10个海岛有固定居民。

潮汐:青岛属正规半日潮港,每个太阴日(24小时48分)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平均潮差为2.8米左右,大潮差发生于朔或望(上弦或下弦)日后2~3天。8月份潮位比1月份潮位一般高出0.5米。中国以青岛验潮站观测的平均潮位作为“黄海平均海水面”,其高度在青岛观象山国家水准原点下72.289米。中国自1957年起,大陆国土的地物高程即以此为零点起算。

自1961年最低气温达到零下15.1摄氏度

2016年1月24日,山东青岛受“霸王级”寒潮影响,西海岸沿海海岸大面积结冰呈冰封景观。

山东青岛受“霸王级”寒潮影响,西海岸沿海海岸大面积结冰呈冰封景观。据青岛气象台介绍,当日青岛最低气温达到零下15.1摄氏度,海上伴有11级阵风,是自1961年青岛有气象记录以来的55年里最冷的一天。

扩展资料:

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

春季气温回升缓慢,较内陆迟1个月;夏季湿热多雨,但无酷暑;秋季天高气爽,降水少,蒸发强;冬季风大温低,持续时间较长。

参考资料:

人民网-青岛遇55年来最冷一天 西海岸沿海呈冰封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