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网站_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1.中国十大避暑城市排名
2.国土部中国气象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的通知
3.国土部办公厅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关于成立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联络组的通知
4.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是什么级别
5.世界上唯一由气象部门主办的,24小时不间断播出的专业气象数字电道叫什么?
6.赵琳娜的介绍
(一)气象资料生产与分类
气象数据资料信息主要由国家和地方各级气象信息中心收集管理。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利用气象仪器、气象雷达、气象火箭、气象卫星及其他遥感、遥测设备对大气进行综合观测,并用计算机对所获资料进行整理。在各个地方还有大量气象人员收集气象信息。
气象数据是指我国按照气象业务要求布设的各类气象台站(含气象卫星)观测、积累的及利用各种途径收集、存档的各种载体形式的气象资料及其整编、分析成果。
按照国家和中国气象局保密规定,气象数据的共享和提供利用划分保密的等级包括绝密、机密、保密、内部、公开五级。根据气象数据内容属性或特征,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气象数据具体分成了15类:高空气象资料、地面气象资料、气象辐射资料、海洋气象资料、农业气象资料、冰雪圈资料、大气化学与大气物理资料、水文气象资料、日地物理资料、分析资料、气象灾害资料、历史及替代资料、土壤与植被资料、雷达资料以及卫星资料。
(二)气象资料的服务机构
由于服务机构的不同,气象资料数据信息的服务内容不一样。当前,气象资料数据信息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中国气象局公共服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以及中国气象局图书馆。中国气象局公共服务中心主要是在线提供天气信息、灾害预警、气象科学知识、气象政策信息、气象产品信息等资料的浏览、下载,国家气象中心主要是在线或离线提供各类气象科学数据资料。中国气象局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主要有:专题服务包括科技查新、定题服务、图书馆文献资料通讯、中国暴雨动态、城市环境动态,特色馆藏包括WMO出版物、AMS连续出版物;顾客天地包括咨询台、图书荐购、常用科学数据、世界主要城市气象数据;网络导航包括网上数据库连接、专业图书馆连接、气象类教育机构连接;书刊检索包括馆藏书刊检索、维普中文期刊、MGA文摘数据库、全国期刊联合目录、中文气象科技文献和气象期刊文摘;数字包括书生电子图书、AMS会议全文数据库、AMS期刊全文数据库等。
1.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是中国气象局直属事业单位,承担着国家级气象基础信息、计算机、骨干网络和通信的运行、管理、维护、建设及服务任务,同时它还承担着WMO亚洲区域气象通信中心、北京高性能计算机应用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档案馆和世界数据中心气象学科中国中心[WDC-D(M)] 的任务,与北京高性能计算机应用中心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以下简称“气象资料室”)与中国气象局气象档案馆、世界数据中心气象学科分中心(北京)[WDC(M)for Beijing]是“一个单位,三块牌子”,是全国气象数据中心,也是国家专业档案馆之一,隶属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作为中国气象学科的国家级数据中心,负责中国气象局国家级高性能计算机系统、骨干计算机网络系统、CMA-Internet系统和气象通信网络系统的运行、管理、维护、建设和服务;负责承担全国和全球范围的气象数据及其产品的收集、处理、存储、检索和服务;研究与应用最新数据处理技术;加工和开发各类气象数据产品;承担国家级气象档案馆的任务职责,负责全国气象记录档案和工作档案的收集、归档、管理和服务;承担数据和档案业务对省级的技术指导。各省级气象资料室开展本辖区范围的气象资料社会化服务,及时向国家气象数据中心上报气象数据等具体业务。
2.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2008年5月成立的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国家级媒体气象服务和国家突发公共预警信息服务以及全国公共气象服务的业务技术指导等任务。下设三个管理机构和产品服务室、网络服务室、科普宣传室三个业务机构,承担国家级公共气象信息收集、产品加工、制作和服务;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服务;全国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建设;中国天气网、中国兴农网等公共气象服务门户网站的建设与运行管理;科普宣传以及公共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公众满意度调查等业务。为各级、公众、行业和专门顾客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不断提高气象服务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3.中国气象图书馆
中国气象局图书馆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气象专业文献收藏中心和气象专业文献检索中心。中国气象局图书馆的职能与任务是全面收藏国内外(尤其是国外)气象专业的各种出版物(期刊、图书、技术报告、会议文集、WMO出版物、电子出版物);利用各种手段(传统借阅、刊物编辑、计算机检索、网络服务)向全国气象部门及国家有关部门(海洋、农业、环境、民航和大学等)的科研、业务单位提供专业文献信息服务。图书馆现有藏书20余万册,其中中文图书10万余册,期刊1000余种;其中外文期刊700余种,中文期刊300余种,馆藏书刊70%为外文书刊,语种包括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等,馆藏书刊覆盖了80%的专业出版物。读者凭个人有效证件办理借书证,即可入馆借阅。
近年来图书馆引进了荷兰Kluwer Online外文期刊数据库、ScienceDirect外文期刊数据库、书生中文电子图书、清华同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文摘等网络数据库,开发了中文气象科技文献库、外文气象期刊文摘库、美国气象学会会议文集数据库等多种文献数据库,图书馆馆藏书目信息也通过网络为顾客提供便捷的信息检索与文献提供服务。
中国十大避暑城市排名
中国气象局发布的预警级别分别是蓝色预警、**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等等。
1、蓝色预警
当天气变化有一定影响时,例如小到中雪、雨、冰雹、雷暴等。
2、**预警
当天气变化对生产生活有较大影响时,例如大到暴雪、雨、冰雹、台风、强对流天气等。
3、橙色预警
当天气变化对生产生活造成较大损失时,例如特大暴雪、雨、冰雹、台风、龙卷风等。
4、红色预警
当天气变化对生产生活和人民财产造成极大损失时,例如超强台风、强热带风暴、特大暴雨、强烈雷暴等。
气象预警的意义:
一条条预警信息的及时发布,帮助庄稼“躲”过干涸和寒冷,也提醒人们注意出行安排。蓝色、**、橙色、红色的信号,是预警,也是安全感的来源。气象信息“早预警”能够指导人们出行。同一种类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级别不同,对应的防御措施也不尽相同。
人们通过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合理安排出行。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预警发布室副总师杨继国提醒,当看到最低一级的预警信号时就应该谨慎考虑远行、郊游或者去地势低洼地区的,并随时关注天气变化。
国土部中国气象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的通知
夏天来了,想去旅游的朋友可能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去哪里避暑。毕竟暑期旅游主要是暑,很多热点城市不适合旅游。有哪些比较酷的城市?
2018年7月7日,由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联合主办,世界旅游组织支持的第四届中国夏季旅游产业峰会称,夏季十大城市为大连、长春、贵阳、安顺、昆明、哈尔滨、青岛、烟台、延边、大理,而夏季十大城市为重庆、福州、杭州、大理。你应该知道去哪里旅行。
大连
平均温度:17-23
大连是中国著名的避暑胜地和旅游热点城市。这里依山傍海,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0,年降雨量还是700 ml左右,没有黄芪还是6个月。除了丰富的令人惊叹的文化和历史旅游外,这里还有许多风景优美的自然旅游。
长春
平均温度:14-25
长春是大陆性气候。即使在最热的季节,平均气温也只有22左右,夏天也没有暖气。这是长春最大的气候特点。相比南方38甚至40的气温,长春的气候是每年吸引游客来长春旅游的原因之一。在长春度过一个凉爽的夏天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贵阳
平均温度:23
在费德尔环流圈,贵阳常年受西风控制。属亚热带湿润温和气候,年平均气温15.3,年最高气温35.1,年最低气温-7.3。贵阳的夏天你可能会觉得有点热,但是这里绝对没有特别热。夏季最高气温在25-28之间,在贵阳晚上可能要盖一床薄被子。
安顺
平均温度:17-24
安顺也是一个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城市。但是安顺的空气环境特别好,有天然氧吧的称号。近十年城市空气优良率为100%,年舒适期为10个月。如果日最高气温超过30,就是不适合的天气。贵阳一年有24天,而安顺只有1.7天。安顺夏季气温比庐山、承德低1-2,非常适合避暑、旅游。
昆明
平均温度:16-24
昆明全年的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最热月份的平均气温在19-22之间,最高气温不会超过31.5。冬季最冷的月份,平均气温6-8,历史最低气温-5.4。除了昆明的好天气,这里的美食和景点也是吸引大家去的原因之一。
2010年至2010年,哈尔滨夏季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实际月温差较小。7月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月份,全年气温23。在禁欲主义的时候去哈尔滨,是一种很有爱的体验。哈尔滨是中国地理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纬度最低的大都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也是非常适合避暑的地方。
哈尔滨
平均温度:23
青岛北温带季风气候,市区直接受海洋调节,受来自洋面、洋流、云层的东南季风影响,所以会出现非常明显的海洋性气候,这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八月是一年中最热的月份,平均气温只有25.3摄氏度。在青岛还可以吃到美味的海鲜。
青岛
平均温度:18-26
烟台也是温带季风气候,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背面临海的城市,所以夏天比较干燥凉爽,冬天比较温暖。年平均气温仍在12左右。是北方著名的避暑休闲旅游胜地,这里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
烟台
平均温度:17-28
延边地处北半球温带,靠近日本海,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延边夏季的平均气温约为20。延边的景点从自然景观到文化古迹都体现了边疆少数民族的特色。这里有古老的渤海遗址,有浓郁的朝鲜族民族风情。
延边
平均温度:15-25
大理四季如春,气温在10到25之间。基本上一年四季,主要分为旱季和雨季。在大理低纬度高海拔条件的综合影响下,这里形成了低纬度高原的季风气候特征:四季温差小,四季不明显。
除上述避暑城市外,还有承德、西宁、秦皇岛、临沧、六盘水、毕节、威海、太原、大同、银川、兰州、呼和浩特、沈阳、延安、葫芦岛、丽江等其他避暑城市。你可以选择这些城市。建议提前了解当地情况,查看天气预报,好吃的时候去旅游。虽然这些景点适合避暑,但是要注意防晒。
国土部办公厅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关于成立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联络组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1〕135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单列市国土主管部门,气象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 《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 (国发 〔2011〕20 号)、《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国办发 〔2011〕33 号)和 《国土部与中国气象局关于深化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合作的框架协议》有关精神,进一步推进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共同推进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体系建设
地方各级国土、气象部门要根据地质灾害实际情况,围绕地质灾害防治气象服务需求,用多种方式,争取多方支持,依托现有,共同推动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立综合的地质灾害气象观测站网,加快对易发区及周边地区气象观测站的升级改造,加强对已建气象设施的维护和保障,使气象观测设施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以满足地质灾害易发区市 (地、州)、县 (区、市)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顺利开展的需要。
二、健全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和应急联动工作机制
地方各级国土、气象部门加快建设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和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的共享平台,建立会商机制,共同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要建立应对恶劣天气特别是突发强降雨等极端气象条件的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国土部门应根据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加强应急值守,一旦发生 4 级以上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的灾害性天气,要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切实做好应对防范工作。气象部门应加强 4 级以上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和服务保障工作,根据国土部门提供的地质灾害发生情况,组织开展加密观测和针对性的预报服务会商,及时提供气象服务信息,并提出相关防范意见和措施建议。要依托现有通信专线,进一步加强双方信息数据共享,重点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监测、灾害数据的充分共享。要进一步加强应急联动能力建设,完善双方信息互通制度,拓展灾害应急联动方式渠道,丰富应急联动技术手段。双方要明确各自的责任部门、联络人员及****,做到责任到人。
三、大力推进地质灾害气象业务标准体系建设
要加强科研和联合攻关,大力推进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业务标准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预报精细化水平。地方各级国土、气象部门要联合制定地质灾害易发区气象观测站建设安装、运行维护、检测校准、通讯协议、信息交换共享、预报服务产品制作、信息发布等方面的规范和标准,充分利用各自的和技术优势,形成合力,共同加快相关标准和规范的编制工作,促进地质灾害气象业务的规范化发展。联合加强对各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业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要针对地质灾害突发性强等特点,联合研发 6 小时间隔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产品,逐步开展地质灾害短时临近预警预报业务。要积极推动基层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的深入开展,推进福建省泉州市、云南省玉溪市和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建设,深入开展精细化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试验研究,探索积累经验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四、全面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发布能力
地方各级国土、气象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不断加强易灾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学校、农村等地区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及气象灾害信息发布传播设施建设,努力拓宽预报预警信息覆盖范围。要加强与广电、电信、城建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通过建立协同高效的联合响应机制,利用电视和电台、手机短信、城区显著位置电子广告牌等设施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保证预报预警信息渠道畅通、播发及时。
五、积极探索建立多样化的地质灾害防治合作模式
地方各级国土、气象部门要根据各地特点和需求,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地质灾害气象业务发展长效合作机制,建立多方参与、权责明晰的地质灾害气象监测系统建设、运营维护与服务提供模式。对于面向公众的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实况监测信息等服务,属气象部门公益服务范畴的,由各级气象部门无偿提供。对于相关部门和单位提出的个性化地质灾害气象服务需求,由气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通过协议方式予以提供。
国土部 中国气象局
二〇一一年九月八日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是什么级别
国土资厅发〔2011〕30 号
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国土厅 (局)、气象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为了进一步深化国土、气象两部门合作,贯彻 《关于深化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合作的框架协议》要求,推进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国土部、中国气象局决定成立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协调领导小组 (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联络组。
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 领导和组织协调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和科技攻关工作; 研究重大合作事项; 检查、总结并部署年度合作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原则上每年召开 1 次工作会议。
领导小组联络组的主要任务是: 组织落实和完成协调领导小组商定的合作意向和任务; 协调领导小组日常具体工作。
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汪 民 国土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矫梅燕 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成员: 关凤峻 国土部地质环境司司长
柳 源 国土部地质环境司巡视员
侯金武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院长
田廷山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院长
陈振林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
毕宝贵 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司长
端义宏 国家气象中心主任
孙 健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任
领导小组联络组组成人员如下:
薛佩瑄 国土部地质环境司地质灾害防治处处长
胡 杰 国土部地质环境司地质灾害防治处调研员
李铁峰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室主任
唐 灿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室副主任
卓弘春 国土部地质环境司地质灾害防治处干部
蒙嘉川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专业服务处副处长
黄 卓 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天气处处长
王建林 国家气象中心业务处处长
李海胜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业务处处长
赵琳娜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专业气象室主任
领导小组成员由于职务和岗位变动,不能继续履行其职责时,成员随之变动。
国土部办公厅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五月五日
世界上唯一由气象部门主办的,24小时不间断播出的专业气象数字电道叫什么?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属于副省级干部。
中国气象局是中国国家级别的气象行政管理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院直属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全国气象工作的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全国气象工作的组织管理。
扩展资料:
中国气象局是院直属事业单位。它的前身是中央气象局,成立于1949年12月。1994年由院直属机构改为院直属事业单位后,经院授权,承担全国气象工作的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全国气象工作的组织管理。全国气象部门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气象部门与地方人民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
我国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气象”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宗旨。2000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开始施行,之后颁布实施了《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施放气球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中国气象局内设机构:办公室、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预报与网络司、综合观测司、科技与气候变化司、财务司、人事司、政策法规司、国际合作司、直属机关党委、审计室、离退休干部办公室。
中国气象局主要直属单位: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国家气候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探测中心、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资产管理事务中心、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机关服务中心、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气象出版社、气象学会秘书处、华风气象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云气象科技集团公司。
参考资料:
赵琳娜的介绍
中国气象频道
中国气象频道由中国气象局主办,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与各省级气象局共同承办的中国气象频道,于2006年5月18日正式开播。中国气象(ChinaWeatherTV)是一个全天候提供权威、实用、细分的各类气象信息和其他相关生活服务信息的专业化电道,以“防灾减灾、服务大众”为宗旨,提供精细化、专业化、实用性的气象信息服务和科普宣传。
赵琳娜,女,教授级高工,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2004年访问法国气象局学习模式物理过程(陆面过程)。现任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专业气象室主任(中央气象台专业气象台台长)、专业气象服务首席。兼任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水利学会水文气象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气象学会数值天气预报专业委员会委员、盐业气象委员会委员和大气物理学会委员。《应用气象学报》编审委员会委员,《大气科学》、《气象》、《应用气象学报》等期刊审稿专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